个人资料
正文

人间不知瓜里事

(2011-06-20 21:18:03) 下一个

人间不知瓜里事

我家老太太生前常常会说“人间不知瓜里事”,尤其是在夏天。那年月在上海,副食品供应比较紧张,有一段时间买个西瓜都是要排长队的。酷暑炎夏,老年人一个长队排下来,人都要中暑了。还要拎着重重的西瓜回家,就是再多吃那用中暑换回来的西瓜,实在也不划算。更有那个小年,西瓜特别紧张时,买瓜还要凭医院的证明,证明你是一个发烧三十八度以上的病人。现在想想可是“天方夜谭”一样。年轻人一定以为我是在“忆苦思甜”呢。

“人间不知瓜里事”,另有一个版本,叫做“神仙不知瓜里事”。这意思呢是一样的:无论是人还是神,都难以断定哪个西瓜是好(甜)的,或不好(甜)的。

以我昨天打开的一只西瓜为例:

-         用指头敲一敲,听上去生硬,心想“是一个生瓜,不熟 --- 也不会甜”。

-         可一刀切下去,半路上瓜皮就已爆开,转念“皮脆,看来是个好(甜熟)瓜”。

-         再到得剜了一勺,放到嘴里,这才辨出“不甜。淡水呱嗒,一股水胖气。这瓜咋像是摆熟的,而不是长熟的。”

这里我做了三个判断。前两个判断是根据表面现象和过去经验来做判断的依据的,所以都带有假设(hypothesis)(用科学实验的常规来讲)的意义。而只有第三个判断才是根据内容(本质)和过去经验来做出的,因此,更接近真理(甜或不甜)。

世间许多事情其实也就跟挑西瓜一样,人间或神仙都无法判断事物的内在特质,哪怕是“举一反三”呢,至少单从表面现象上来看,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是很难做出正(准)确判断的。由此也就引出了许多自觉或不自觉的假设(hypothesis)和实验(experiment),目的是想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内容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写到此,倒记起一个跟“知瓜里事”有关的故事:很多年前,去新疆探亲,跟着弟弟去市场买瓜,那是给我开了眼界了。卖瓜的守着堆积如山的西瓜,任凭买主们自己去挑。我弟弟一溜烟钻到了瓜堆里。只见他蹲下身,抱起一个西瓜,用他的膝盖顶住瓜的一头,再用双手抱着另一头往里轻轻一按,听听,放下了。再找一个,如法炮制探一下,又放下了。直到他能听到瓜皮有一点点轻微的脆裂声,便是好瓜。果然如此,他挑的个个是甜熟的西瓜。

 

我说,看官可不要倚着葫芦画个瓢,去如此实验挑瓜的技巧啊。也许你会发现,挑回来未必是好瓜呢。。。不然,我这篇小文章也就失去意义了。

逸宽于孑孓卢

羁旅达城

62020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unzi888 回复 悄悄话 真的呢,我想是有这层意思的。“瓜里事”的的确确蕴含是有未尽的故事,包括种瓜人的辛勤劳动和等待收获的期盼。。。

现代生活,尤其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人们是很少会这样去想、去体会的,因为每个人都已经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

谢谢纳兰公子指点!

-逸宽
纳兰红豆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爱看。
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信手拈来,娓娓道来。
没有什么大道理,却在细微之处述说了哲理。

隔皮猜瓜,自己挑瓜是最难的,没有技巧,生熟并不知道。

“人间不知瓜里事”有没有一个西瓜吃起来甜,但从撒种到长成得费了种瓜人多少心血的意思呢?
我不知晓咧,这个典故是第一次在老师这儿听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