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谈天说地 古往今来 历史人文 天下大势
个人资料
正文

梦幻泡影之十二 世界金融改序

(2008-10-20 00:44:02) 下一个

 

 

二十三

 

 

信贷被用来支持金融业的各种票券买卖和金融衍生工具买卖,被用来支持房地产价格,被用来购买大宗消费品,比如说汽车等等。从2001年开始到2006年,短短5年之间,经过美国联储局的大手一挥,每年10万亿的金融贷款货币创造出来了,每年2万亿的房屋贷款货币创造出来了,诸如此类,你那一年的外贸赤字,消费贷款货币,只不过区区8千亿而已,算不得什么大数。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了为啥笔者说过,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不能用来进口能够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材料,能源等,和不能用来进口提高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消费品的话,那么在美国赚了还是赔了,都不会对中国的经济有太大的影响。

就是说现在包括中国政府的最高层经济决策人,其想法还是停留在一个企业的微观经济角度上,即是我那19千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否安全,是不是回报率好等等。这种思考方式就是把自己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当成了一个企业的运作方式,其着重点是如何从这个货币总量中,通过不同方式的投资,无论是你所谓安全的美国国库券,还是风险大的次贷债券,或者是觉得这个货币是否保值等等,都不是一个大国的眼光。

其实作为一个大国,又不是其他小国家,没有办法,一定要追求储存其他大国的货币。中国的巨大美元储备,自己又不掌握发钞权,自然对其价值会不会贬,会不会升,没有主动力。这些价值的增长或缩小,完全取决于发钞银行美国联储局的随心所欲。除了大概5千亿美元,要用来保证日常周转之外,任何多出来的美元储备,不论是在美国赚了什么样的利息,或者是做了厕纸,对中国经济的运作,没有丝毫作用。

那么一种流行但是充满谬误的理论是,如果中国不控制住美元资产,美元汇率就会大跌,导致中国出口的减少。这个看法实际上是同那些认为因为中国的美元资产导致美国信用过度扩张的的看法一样。这些观点的最大问题是,死认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供需平衡,以为储蓄和消费必须平衡,所以才得出因为亚洲的过度储蓄,导致了西方的过度消费。这些观点错误,在于没有明白在西方1970年后,兴起的新金融体系,通常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主义的金融系统,已经完全不在遵循由储蓄创造贷款货币的游戏规则,开始了实物,然后以实物代表的符号,最后就是纯粹的符号,进行货币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代表货币的符号,如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就会以天价的方式,带动货币的过度创造,而当实物的生产能力,不能消化这些创造出来的过剩货币,比如说年年开工的房屋,当然会造成各种商品的暴涨。而美国和西方之所以,只是经历了不动产价格的狂涨,但大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仍然低廉,是得益于外部生产能力,比如说中国长年提供的生产能力补充,帮美国消化了其过剩的货币创造。

但是这个过程之所以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是因为不论中国的制造商们如何依靠压低工人的工资,牺牲环境,来保持这个低价来帮助美国防止货币过度创造的通胀压力,这些压力最终还是要反映到实际经济的瓶颈,即能源和原材料的短缺。因为你美国创造的货币太多,你就不可能按照一个低廉的价格,来创造出可以吸收这些货币的商品,自然导致的结果就是能源和原材料的大幅度飙升。而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导致中央银行试图用利率到防止过热(其实就算中央银行不行动,实际利率必然会根据通货膨胀而上扬),就导致了所有借贷行为的重新估算,而最薄弱的次贷自然就首先成为这个重估的第一张牌倒下,而一连串的反应,就会让整个系统崩溃。

 

 

二十四

 

 

所以说,美国的金融危机,和亚洲人的储蓄率高不高,没有丝毫关系,更和中国政府是不是一定要把手上的美元,来买美国国库券进贡,也没有丝毫关系。唯一的不同是,当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的国家,持续提供价格低廉的商品,帮美国人吸收美国银行体系毫无节制制造出来的美元,就会使这个过程继续下去,推迟引爆。

但是要使这个过程尽量推迟,你就必须要求世界各地的人民,不仅是帮美国制造的东亚人民,继续拿低廉的工资,过贫穷的生活,还必须要求供应不可再生的能源和原材料的国家,也要过苦日子,这样才可以继续输血给西方发达国家。

从这个角度来讲,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非洲,这个主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地,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么穷。因为非洲不穷的话,不充满战乱的话,许多资源可能就会被当地人拿来消费了,从而增加西方经济运作的问题。那么你就更容易明白,当中国的投资进了非洲,不光是中国人自己的消费带动这些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而且中国人在非洲各国大兴土木建立起来基础工程,开始让非洲人也可以享受一下,而这就造成了西方经济运作的不可持续性。

反观中国,如果中国政府的施政目标只是停留于由落后的内地提供低廉的劳工,以中国的环境,尤其是空气和水的牺牲,来替美国人保住好日子(当然可以美其名曰,保住美国就是保住中国),就不能在内地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就必须只是让出口加工业成为主要的支撑工业。当然最好的就是,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导致各省市和地区,大家忙于互相之间的厮杀,回到1920-40年代的局面,中国人才没有机会进行自己的国家建设,中国人民就无法去争夺为西方人储备的廉价资源和原材料,就不会抢了西方人的好日子。

那么中国在手上拿的那一大堆绿色的废纸美元,如果不能转化成对中国自身建设有效的实际物资,比如说可以建立起中国一流的高速铁路网,高速信息通迅网等等,或者提高中国工业水平,如精密机床,精密仪器等等,或者提高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商品,比如说买断欧洲生产医疗仪器的公司和技术,由国家补贴全国配置,以满足国家医疗保健的需要等等。

当然现在喊到美国救市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估计旧势力的代表们,会想出其他的花招,来变相救市。比如说,美国7千亿的救市债券中的头一批2500亿,中国就会去认购8百亿,但不是去救市,而是因为中国从来都是会以对美国贸易顺差里的60-70%去买美国国债,那么中国如果有1200亿(2007年水平)的顺差,那不就是800亿吗?所以说这个不能算是到美国救市,而是一个正常的操作。说这种话的人,估计是当俺们小民无知,因为事实是,中国政府近几年来,已经不再将多出来的外汇盈余去买美国国债了。如果不是怎样的话,中国的美国国债持有量不会只是区区5千亿这么低吧。

是不是中国就完全不救这个世界呢?在这个月的24号,亚洲和欧洲的45国家将在北京召开第7届欧亚峰会,估计可以开成一个向中国要援助的丐帮大会。而中国政府应该拿出一张2008年,从拉萨骚乱到奥运会之前,各国的大事记,辨别敌友,区分对待。象那些牛皮哄哄,大力抵制中国的东欧小混混们,比如说波兰,捷克之流,就要让其自生自灭(而且这帮混混可是连俄罗斯和德国都得罪了)。

而对中国的朋友,而且对中国国家利益相关重大的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就一定要救。而对那些美国的殖民地,如韩国之流,要救就必须有条件。比如说让美军基地退出韩国而增加中国的周边安全。如果没有利益在里面,那么还是等韩国人自己的老板美国来救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chinomango 回复 悄悄话 "而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导致中央银行试图用利率到防止过热(其实就算中央银行不行动,实际利率必然会根据通货膨胀而上扬),就导致了所有借贷行为的重新估算,而最薄弱的次贷自然就首先成为这个重估的第一张牌倒下,而一连串的反应,就会让整个系统崩溃。"
实际上不是"中央银行试图...",似乎是而是短期贷款到期利率上升太多贷者付不起了,成了银行坏帐,造成银行的流动资金短缺,有钱的也不敢拆借,造成通货紧缩.短期贷款初期政策高抬高和高估了房地产的实际价格(,不排除其它行业,公司市值或GDP都被高估了,或者有的是虚拟价值).流通出现问题后,制造货币的速度就慢了就不够用了.
问题是,联储发行的10万亿会不会大幅稀释美元?会不会造成通货膨胀?我只知道一旦流通恢复原状,如果不回收货币一定有通涨.如果这些钱不是用于流通而是消费,也一定有通涨.
gushe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toad的评论:

Japan: help Japan to get the Islands back from Russia
Russia: admit Russia is a super-power and return all Russia's small brothers to Russia
China: give up Alaska or Hawaii so China can migrate people there.

Just for fun...
ptyr1068 回复 悄悄话 希望中国政府不要那人民的血汗钱去帮助美国, 它是万恶之源。确确实实地考虑如何拉动内需,造福中国人民。
Atoad 回复 悄悄话 Let's say China, Russia, Japan are the three major buyers of the 700b bailout bond. What would each agree to get in exchange for the money?
Japan: remove all US bases.
Russia: NATO gets out of eastern Europe, especially (Ukraine, Czech, Poland, Georgia and Baltic states etc.); Cancel all planned missile defense deployment).
China: US withdraw from Afghanistan and admit SE Asia as China's backyard.

700b is quite worthy even for 50% of abov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