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是一种境界

小孩问俺:叔叔糊涂,1+1都不知道是几!是啊,1+1到底是几呢?
正文

愤青们该如何愤? (图)

(2008-07-23 20:59:02) 下一个


前几天从一哥们那借来《贞观长歌》,据说是有点意思,就有一搭无一搭的看了一遍。大体还可以,除了那个公主让人受不了:那俩大眼睛,一个长在青岛,一个长在乌鲁木齐,一说话就让人起鸡皮疙瘩,本来想着看着看着就能习惯,结果不行,80多集啊,看完非得肺炎不可。只能她一出来就跳过。

闲话少叙,剧里有一个人物--大名鼎鼎的魏征魏大人让人印象深刻。此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挑皇帝毛病找乐,而又能让皇帝为之折服的人。用现在的话说,魏征就是一骂了一辈子愤青。总结其特点,以为有二:

1.饱览群书,愤之有道。魏征原来不是李世民的人,宣武门之变后才归顺的李世民。李世民知道其为一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的人,更知道其为通晓古今,鞠躬尽瘁之人。因此没有杀而是劝其保了自己。果然,魏征保了李世民后,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一起烘托出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唐帝国,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贞观盛世。

另一个要提到的愤青是青年时代的毛爷。在满清灭亡以后的几年,国内军阀混战,爱国愤青们把游行抗议当成家常便饭。而此时的毛爷却到北大图书馆当了一个杂役,借工作之便大读圣贤之书。五四运动时,毛爷自己跑到孔庙,不知道是参拜呢,还是立志去了。总之毛爷当时的主要时间是放在饱览群书上了,为其将来找到救国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2.愤奋不已,一愤到底。魏征老大人天生一副敢于犯上,直言进谏的性格。也搭着他老人家的命好,碰上李世民这个不为皇帝尊严所累的英主,终其一生都受到李世民的厚爱。魏征也得以在高位上尽其一生愤青之本色。琢磨一下当时朝堂上的气氛,一定是比较民主,比较开放的。

毛爷更是一愤到底。从打孔庙回来后,就开始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分析中国当时的现状,后来拉起队伍,由小到大,百折不挠,最终成为开国之君。对比古今中外历史上各位开国之君,哪一位能有毛爷这般历尽艰苦还能一愤到底的?毛爷后来的是是非非不在本文的讨论,已经有很多的著作了。就说其在开国以前,是值得各位愤青们借鉴的。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问题就来了:究竟现在的中国政府更像老哈文里提到的昏庸偏安的南宋小朝廷呢,还是更像李世民的开明民主的朝廷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认为更像前者,赶快学毛爷,找到可以建立新新中国的良方;如果你认为更像后者,那就学魏征,无论人在哪里,都可以说出你对政府的谏言和良策。当祖国受到无理的挑衅时站出来,讨个公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