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密《红楼梦》(MP3)

(2008-10-14 06:40:51) 下一个

【简介】
“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作为一部旷世奇书,实在是有太多的谜团。十年前,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开始关照《红楼梦》的全局,没想到闯出了一条独特的研 究方向——“秦学”。十年中,他逐步破解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如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的原型究竟是谁?为什么《红楼梦》的许多人物会在康、雍、乾三朝 中找到原型?芦雪庵联诗与曹雪芹的家族以及他自己有什么关系?震惊朝野的乾隆朝“弘皙逆案”又怎么会与曹家有牵连?秦可卿临终留下的“三春过后诸芳尽,各 自须寻各自门”中的“三春”到底是什么意思?太虚幻境四仙姑的名称是对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和妙玉的影射吗?《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究竟写了什么?而今, 刘心武先生走进《百家讲坛》,将他这十年来的“秦学”研究成果荟萃于此,结合康、雍、乾三朝历史,畅谈《红楼梦》里的诸多原型,全新揭秘《红楼梦》。

作为百家讲坛的重头戏,除刘心武的《揭密红楼梦》外,央视还先后请了周汝昌讲《新解红楼梦》,周思源讲解《红楼梦人物》和《红楼六人谈》。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极具创新的刘心武的《揭密红楼梦》。最不喜欢的就是说教式的周汝昌《新解红楼梦》,虽冠以“新解”之名,却毫无新意,讲谈平淡无味。但是刘心武的讲座和书一出手就备受争议,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红学专家,反应极其强烈。个人觉得起作为一个观点是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绝对值得肯定。本人很同意以下网评。

【网评】刘心武关于《红楼梦》在央视的讲座以及出版《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引起不少红楼爱好者的关注,甚至在民间掀起关于“红学”讨论的高潮。之所以他的讲座和图书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最主要的原因是刘心武的研究方法和大肆宣讲的 学术观点,遭到很多正统红学研究家的讨伐,如刘心武提出,秦可卿是废太子家庭的公主、贾元春揭发了家庭藏匿秦可卿而成为两派斗争的牺牲品等等。中国红楼梦 学会副会长胡文彬甚至认为,刘心武的研究不是学术是“猜谜”。由此,引发支持者、反对者不同阵营的争执。
这种争执我们无从判断孰是孰非,但刘心武引发“红学”热却带给我们许多思考。比如我们看到了中国“红学”研究的繁荣,我们看到了“百家争鸣”。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红楼梦》,关注“红学”,以往只是学界 探讨的内容也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原因很简单,刘心武的“红学”研究让本来学术化的东西变得有趣。以往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红学”越来越纠缠在“艺术 ”、“美学”、“人文”等抽象、概念、高远的境界里,离大众越来越远,让大众望尘莫及。而在“红学”的普及方面,刘心武至少是迈出了一步。

【作者简介】刘心武: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50 年随父迁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 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 《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 响。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 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 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

本讲座共44回,MP3格式,约390MB。

MU 下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