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哥故事】高二的三方会谈

(2010-01-02 00:05:14) 下一个

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阴转晴

    冬假前的期中考试结束后,紧接着是半年一次的父母会和面谈。父母会安排在11月底,面谈则安排在上周六。老师在父母会上已经概略地谈过面谈需要谈的内容,无非是进学需要确定的一些细节,也就是第一志愿大学和专业。德哥想考东大,但是具体什么专业,他一直没有确定。为此,从一早出门开始,德哥就显得比平时紧张。我无法想象德哥的心情,不知道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会导致他大失常态。是不是因为德哥太在意这件事,他就以为这世界上所有人都和他一样非常在意这件事呢?因为在意,因为不确定,所以会凭空生出许多不安来呢?问他,他无言以对。只好笑笑拍拍他的手,告诉他不要紧,没什么啦。

    之前曾多次和德哥谈起过未来专业抉择问题,比如说文科方面,他是否喜欢读语言学类呢?他很喜欢英语,现在中日文的基础也都还可以,如果他喜欢的话,可以在三种语言里择一作为专门对象,这对于像他这样的小留学生来说是再适合不过也再轻松不过的目标了。但是德哥自己却认为他喜欢英语是觉得它只是一个工具,只是希望这工具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才努力去学的,未曾想过在这方面有更深入研究。同样,教育,心理,社会,新闻这些需要直接和人打交道的学科,直接被他pass掉了,德哥还是过于内向,喜欢闷头做事,专心研究,不太爱与人沟通。但是我总觉得人的性格虽然很大一部分成分是天生的,却也有相当一部分性格是后天形成。像德爸和我在学生时代跟德哥现在的情形有点类似,尤其是我,来自农村,家境贫寒,加上父母的原因,后来又读了一所自己不想读的大学,那时候的我很有点自卑感和厌世感,忧郁,敏感,封闭,不愿意与人交往。随着进入社会,接触的人多了,慢慢慢慢的这些感觉渐渐消去,人也渐渐开朗、乐观起来。德哥现在是不是也和当年的自己一样,只是因为不成熟,缺乏经验,所以才不愿意去面对他人呢?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让他尽早决定未来的专业方向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他只要能考进他想读的学校,或者退其次,只要能像大多数孩子那样能够正常的上大学,步入社会,等待更合适的机会来决定未来,或许更好。反正也有很多人大学里读的专业和硕博的专业是不一样的,更多人工作以后做的是与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情。这些不都表明大学里学什么专业不是非常重要?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大学教育也早已失去了它学术殿堂的光环,而越来越成为普通人都可以享受的普及教育。再一方面,国外的大学和国内的也略有差别。国内大学在我的印象中专业分的很细,不像国外,大多数专业只是略略一分,课程也大多是学生自己选修,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综合,也许这就是国外边缘科学兴盛的原因之一吧?

    看着德哥惴惴不安的模样,心里真有点不忍心。不过也不能怨老师,提交一个专业方向,也是报考大学的一个必须内容啊。这一步再难走,总归是要走的。既然我们不能代替他决定,那么,难受也只好让他独自承受了。我们尽量多给他提供点信息,给他讲解一些专业的研究内容。仿生学是怎么一回事啦,生物化学和医药化学是怎么一回事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是怎么一回事啦,机械电子工程力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啦……我们的本意是希望他能在这些介绍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焦点,可是遗憾的是,我最终发现,介绍得越多,德哥就越糊涂。他好像对什么都有那么点兴趣,又好像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呜呼哀哉,现在的爸爸妈妈好难做啊,俺要是能重新活一回该有多好啊。:))

    虽然专业方向未能决定,但是三方会谈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老师根据德哥提供的作息信息,指出他在业余时间的安排和利用上存在不少问题。老师很得意的指点德哥,德爸后来跟我说:“日本的老师和中国的老师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他们都想努力向家长们证明,他们是在很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为孩子们考虑,并且要把这种尽心尽力展现在家长眼前。”我觉得这不是很正常吗?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并非孩子的专利呀。他却觉得这样做有点做作。最近常感觉德爸变了许多,跟过去比,他变得挑剔多了,也苛刻多了,所以他的牢骚和怨言也就越来越多了,让我很不适应。难道承受的压力增加了,会导致一个原本很成熟的人变得尖锐和刻薄吗?

     每次和C妈妈聊天时,都可以从她那里获得不少信息,比如哪个孩子成绩好,上什么私塾之类的。她的言谈给我一种感觉,如果德哥要想考东大,就应该去找一个合适的私塾,适当的补补课,做一些考试题。因为那些名气高的私塾都备有大量的各个大学的应试题。私塾的功效自然无可厚非,没有实力哪来的名气?问题是德哥目前的状态如果再去上私塾,只怕也难说效果会有多好。每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有极限,能力范围内能事半功倍的事,一旦超过极限,就可能事倍功半!德哥没有上私塾,但是他的学习状态良好,效率高,这也是他虽然没有非常用功学习却依然成绩优秀的缘故。我当然希望德哥能更努力点,更用功点,成绩更好点,考东大更有把握点,但是我也不能不顾虑他的身体和心情,毕竟他自己比我们更清楚他什么时候可以学习,什么时候需要休息,什么时候需要娱乐。如果他做的不够好,不是他不想,而只是他暂时没有找到平衡点而已。可是,是不是需要外力来帮助他早一点达到最佳状态,我有点犹豫。人处在社会中,完全不顾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是一种好现象。总之,自学有自学的好处,上私塾有上私塾的好处。

    所以我就这个问题向老师咨询,他说,按照德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上不上私塾影响不会很大,他觉得不上也可以。看来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和我们与德哥的看法完全一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要上私塾的,自己觉得合适才是最好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