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冰

出生在广州,工作在上海,出没于温哥华。相信心中有爱,冰也燃烧。
正文

独身、不孕、一胎与中国的未来

(2008-10-15 20:30:59) 下一个

首先声明我不反对国内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们一直以来也只想生一个的,但后来事情有了变化。儿子六岁那年移民加拿大,有一天小孩放学回来问我们,他们班二十多个同学人人有兄弟姐妹,为什么他只一个人。我们一看,周围所有人都是两三个孩子的,而且加拿大政府鼓励生小孩,生出来的教育、医疗都有补助,还发牛奶金,喝牛奶不用钱,再考虑到儿子还有很多旧衣服、旧玩具、旧书本,更重要的是,我还有很多教小孩的经验教训没用上,浪费可惜,于是也学着多生了一个。

回国后我们发现我们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周围不少同龄的朋友、同学因为各种原因仍保持独身,或结婚多年虽然都快四十了还没生小孩。大家一聊,原来他们认为结婚意味着失去自由,生小孩失去的自由更大。再说,平时上班已经够忙够累的,哪里有那么多功夫生小孩。在国内生养小孩的代价也很大,有个朋友给我们算,为了小孩,他太太全职在家照看,为了让孩子有好的教育把小孩送去贵族学校,周末上钢琴班、绘画班,寒暑假带他出去旅游,少玩了,少赚了,一年在孩子身上还要花费十多万。

现在的观念与以前已经是大相径庭。我们父母那一辈人,普遍有五六个兄弟姐妹。那些年一直有战争,多生些是自然反应, 911 后纽约的出生率也大幅长了呢。我们这一代,普遍是两个,我们班的同学除了几个独生的,大多数是两兄妹、姐弟。现在呢?城里人不愿生,少了自由,多了责任和开销,哪里有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乡下人也是,以前靠孩子送终,多一个小孩多一份劳动力,现在不都这么想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很多村子都只剩下些老人,所以退耕还林才可行。农民工钱不多,又忙,住的地方没有,生出来在城里也没有户口,读书都成问题,对生小孩哪里有什么大的兴趣,不小心生出来就往老家一丢。

另一个问题是,因为食品污染和生活环境的问题,目前的不育症挺严重的,夫妻一个有不孕症,另一个再正常也生不出小孩,和两个都得结果一样。

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下来,效果很明显,人口数量明显下降。我今年曾到安徽北部的一个小学去,校长告诉我,他们的学生是由附近几个小学合并在一起的,但即使如此学生数目仍比以前少。我们一起算过,比如我们那一代四个同学读书,成家后生下两个独生儿女,这两个独生女结婚后又生下一个独生女读书,所以小学生的数目就只有我们那时候的四分之一了。如果是在一些汉人和少数民族在一起的地方,这种变化会特别明显,比如原来大家是各占一半的,夸张一点,他们都生三个小孩,那么现在我们的小学生由我们那一代的四个变成现在的一个,他们四个变九个,班里汉人与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比例成 1 : 9 了,打起架来一定吃亏。(此处特别留意,仅举例,我不鼓励小孩打架,更不希望民族分裂。)

国家除了物质的生产,还有人口的生产,一个民族的未来,与这民族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密切相关。如果这民族的人都不愿意生小孩,不愿意为民族的繁衍和后代的教育作出个人牺牲,都指望老了以后由别人家的小孩来抚养,这跟春天不愿意与大家一起劳作,却等着秋天去与大家收获分食一样,二十年后的中国,如果是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度,如何保持强大的发展动力?马寅初当初提出人口控制是非常有道理的,可惜当时的决策者不明白,觉得人多力量大,众人捡火火焰高,于是把马老也抓去批一批,中国人口数量一下大大地提高。现在的情势又不一样了,各国的老龄化都严重,韩国的年青人因为买不起房子不结婚,结婚的又都不生小孩。日本已经出现老龄化的状况,欧洲各国也如此。俄罗斯人口总量在下降,总统上来就提出“生三个是国家责任”,“为国家未来请多做爱”,大量的老年人要靠少量的年轻人供养,负担越来越重,而且一旦发生战争,打仗的人都缺。

或者与人说俄罗斯太大,国土面积约 1708 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约 1.455 亿,多生是对的,中国不一样。看看邻国日本,面积约为中国 37 份之一,人口约为中国五分之一,人口密度为中国 3 倍多。香港,新加坡人口密度还大。台湾 3 万平方公里, 80 %是高山,养活 2000 万人口,江西的面积是台湾的 5 倍,但是人口只有台湾的 2 倍。不仅仅是简单人口密度的问题,而是国土的承受能力和人口素质问题。

舟已行矣而剑未行。肉食者何不早作谋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