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您”说起

(2009-07-29 02:04:14) 下一个

三个晚辈用普通话对我的称呼一样,用第二人称代词称呼我却不一样,一个用“您”,两个用“你”。用“您”的晚辈是北京长大,用“你”的晚辈分别是上海和东北长大的。上海和东北方言里没“您”,书面语虽用“您”,但也惜“您”如金。这是方言习惯,但也影响了他们的书面语和口语中的用词。

谁都知道,北京人用“您”的频率全中国最高。北京人之间,该用“您”时不用会被视为无礼。用“您”来称呼的人包括:长辈、师长、上司、同辈人、陌生人。

用“您”称呼长辈就不必解释了。对师长也应用“您”。不是从小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人用起“您”来就不太顺嘴,不自然。记得在山东上学时,山东同学都用“你”称呼老师,也用“你”称呼长辈。我听时却不太舒服,很长时间无法接受这样“无理”地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在北京,称呼师长须用“您”,哪怕这个师长年龄比你小很多。比如,一个老奶奶去给孙子开家长会,到了学校都用您称呼老师,哪怕这个老师是个二十出头的人,除非这个老奶奶不是在北京长大的。师长也包括师傅,徒弟须用“您”称呼师傅。

称呼上司有时也用“您”,但要特别注意,尤其是上司和自己年龄差不多时。如果下属比上司年龄大或资历老,最好不要滥用“您”,用“您”会有巴结之嫌。

同辈人之间年龄相差很大和相互不是很亲密时,也时常用“您”。如,一个十来岁的人称呼三四十岁的表哥时,用“您”以视尊敬。另外,在帮派团伙里,小喽喽们也用“您”称呼当家老大。

再有,陌生人之间有时也用“您”。如,饭馆的服务员对客人必须用“您”,哪怕问跟自己年龄相当的客人时也用“您”。比如说:“对不起,先生。您要的蟹黄烧卖卖光了。”再比如:两陌生人同时要进一道门,一人会对另一人说:“您先走”。

北京是移民社会,南北方言混杂。“您”和“你”到处可听到,哪怕按北京人的规矩用错了,北京人不会计较。北京胡同里长大的人都会正确地使用“您”和“你”,除非是有意贬低人或骂人。如一个心不在焉的人过马路差点让汽车撞着。司机会骂:“你丫找死呀!”。一个不孝顺的晚辈对一个老头说:“你个老不死的。”

能够熟练使用“您”和“你”的北京人一般限于胡同里长大的人。那些在北京机关部队大院里长大的人,因受那些“小社会”的影响,讲的北京话没有特别浓的胡同味儿。那些胡同里长大的人用“您”和“你”时从来不走脑子,很自然地从他们口中流出来。见长辈、师长、师傅、顾客等很多人,都应称“您”。小孩从学说话起,大人就教“您”和“你”的使用。若小孩反复犯规,必遭大人训斥。

测试一人是不是从小在北京长大,仅从“您”和“你”的使用就可以判断。使用者使用时要不走脑子,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您”和“你”,否则那他或她就不是北京长大的。

我父母是第一代北京移民,在北京住了五六十年,至今不能熟练使用“您”和“你”。从语言方面判断,他们不是北京人。他们自己也从不承认是北京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