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朦的日子

发朦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码点字,防老年痴呆。
个人资料
正文

北川的亲人们

(2009-03-05 20:40:06) 下一个

 

后来听妹妹讲,躲过大地震的表哥,不幸遇车祸,追随表嫂而去了。再读这篇旧文,只能叹息。

北川是母亲的故乡,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她们家族由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入。母亲生在擂鼓,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直到读完小学。母亲幼年丧母,未成人时丧父,后来靠堂姐们帮助和政府的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教育。大学毕业后母亲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安了家,因为外公外婆不在世了,北川对我就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

三十五年多前,母亲带着上小学的我和还没上学的妹妹,回北川去省过一回亲。那次没回擂鼓,因为亲戚大都在曲山县城里。记忆里的曲山镇,是四周的山,上坡下坡的石子路,卵石滩间的弯弯河水,和那么多漂漂亮亮的表姨亲姨表姐表妹们。其它有关北川的人和事,多是后来从母亲或者偶尔到访的亲戚那里听来的点点滴滴。

也不记得是那位表姨给我讲的外公教女的故事。那时母亲刚上小学一年级,完全没醒过事来。她天天迷迷糊糊地疯玩,期末成绩自然全是零分。拿到成绩报告那天,外公万分震怒。戒尺在母亲手板心上痛打了无数下,她自然是号啕大哭。那一顿打真把母亲打醒了,她本来就是天资聪颖的那种,从此在班上名列前茅,一路顺利到省城成都上了大学。母亲那辈人,众姐妹中就两人上了大学。母亲以外的那个上大学的,是母亲的一个堂姐。那个堂姐比母亲大很多,从小就被过继给外县一大户人家。那家人到也开明,肯栽培女孩,所以母亲堂姐民国时上了光华大学。

外公教女的故事在母亲家族流传甚广,好多人教育小孩都拿这说事儿。听到那故事时我在上初中,还算是中规中矩的孩子了,不过偶尔也会干点坏事让父亲有理由打我一顿。那故事没有让我领会到挨打后要发奋读书的精义,只是觉得原来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是要挨打的,下次再挨揍时心理到平衡了许多。这些年,有时我被小丫头气得不行时就想,如能把外公的戒尺偷来,给她手板心上拍几下,打掉她有时鬼精鬼精有时懒得不行的毛病该多好?

外公从前在擂鼓开过一小店,算小工商业者吧。后来不知为啥,又做过一阵民国的乡长。我以前脑子里对伪乡长的印象,差不多就是老电影《抓壮丁》里王保长的模样: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后来听母亲讲了一段小插曲,到觉得新鲜得很,也开始明白了世界原来是很复杂的。有一年母亲回北川探亲,从曲山坐客车到擂鼓。前排坐两老太婆在摆龙门阵,一人抱怨说:现在的镇长乡长太水了,还不如旧年间的某某某。母亲听到后心里一乐,那某某某就是外公。刚解放不久,在特务,旧政府人员和袍哥组织的鼓噪下,川北安县北川一带乡下反水一片。后来二野大军镇反,民国时当过乡长保长有民愤的杀了不少。外公经历那段而没事,可见乡里乡邻真没结下啥仇人。母亲说其实外公是个好好先生,比较与人为善的那种。估计乡长任上没做啥坏事,那么些年了,还有人记得他的好。

外公共有九个子女,可活下来长成人就只有三个:舅舅、母亲、和小姨。表哥是舅舅的儿子,我从来未见舅舅和表哥。表哥上中学时还在山里面,学习环境很艰苦。记得77年时开始再版那套文革前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一时间洛阳纸贵一书难求。母亲好不容易弄了两套,一套给了我,一套寄给了表哥,那套书对我和表哥都很有帮助。表哥后来考上专科学校,对山里人来说很不易了。表哥是那种知恩图报的人。以后我母亲每次回川,表哥都恭恭敬敬地执晚辈礼,对她多有照顾。后来妹妹到成都上大学和工作,与老家的亲戚走得很近,表哥表嫂对她也有颇多关心。

除了亲兄妹,母亲还有六七个叔伯姐妹。其中绵阳的四表姨和曲山的五表姨在外公去世后给母亲很多帮助,母亲一直说没她们她上不完大学的,而上大学当然改变了她的人生。所以说,帮助人受教育真的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母亲家有羌族血统。有一年我大学放假回家,母亲聊起她母亲和伯娘家其实都与羌族有通婚。父亲当时笑言不当心娶到了蛮婆子,我也起哄说早知如此当年该改成少数民族身份,考大学可以捉“青蛙”、摸“百搭”。从那以后,再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有了别样的感觉。

都说北川出美女,一则因为山清水秀,二则因为汉羌藏三族通婚,我觉得很有道理。母亲的那些堂姐亲妹们,说倾国倾城貌夸张了点,但肯定算美女的。我的那些表姐表妹们,也都是花样女孩。老实说她们中的大多数,我只在三十五年多前见过一面,当时啥印象都记不清了。我后来也越跑越远,再也没回过北川,再也没见过她们。现在想得起的,都是她们留在家里发黄老照片上的倩影:没有化妆,更不会整容,朴素端庄清秀,爽心悦目的那种感觉,而且永远年轻。 

多年前母亲不幸病逝,这些年我也只能在梦里才能见到她美丽的笑容。那以后,北川只是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地方,直到2008512日那天。天崩地裂的地震,震开了四川的大地,震醒了我沉睡几十年的乡愁。打记事开始到现在,地球上发生的天灾人祸也有无数次了,可这次是真的是铭心刻骨,没想到四十多岁的人了还会这样冲动,这大概就是血脉相连吧。 

到今天为止,知道北川之外的亲人都还好,小姨一家在绵阳平安,五表姨从废墟里逃了出来,表哥也幸免于难。可在北川中学上班的表嫂仍音讯全无,妹妹那天讲到表嫂“姐那么好的人。。。”就讲不下去了。此外,北川母亲家的亲戚,估计一多半在失踪名单上。小姨让妹妹带话给我,说家里这次差不多是遭了灭顶之灾,不过一定会挺过去的,将来还会好起来! 

今天是美国的国殇日,这里的人们会向为美国捐躯的将士致敬。我只想敲下这篇文字,纪念母亲及她家所有已不在人世的亲人和四川大地震中所有遇难的同胞。期望奇迹会发生,表嫂和其他失踪的四川乡亲会回到亲人的身边。我们这种海外孤魂,过去半个月的心情,于右任老夫子的那首诗可以概括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彭发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寂野微云的评论:
译得真好!一年转眼就过去了。
寂野微云 回复 悄悄话 今天是512地震纪念日。想起了以前译的一首小诗。糊这里,怀念一下远去的故土亡魂。。。也替彭兄北川的亲人们祭典一下。

(寂野微云按:去年此时,曾看见一首网上安魂诗--Solace Poem。原诗有种悲美的轻柔。一扫吊亡诗过于沉重的情绪氛围,有些基督教义灵魂升华的主题,也不无佛门亡魂超度的影子。为纪念5 1 2亡魂,译之。)


《别站在我墓旁哭泣》

(寂野微云译自无名氏)

别站在我墓旁哭泣
我不在此,我不睡

我是千遍袭来的劲风
我是雪上闪烁的钻石
我是洒向成熟谷子的阳光
我是轻柔的秋雨

当你醒自早晨的岑寂
我是寂静的栖鸟
迅速盘旋而上
我是夜空中星光点滴

别站在我墓旁哭泣
我不在此,我不睡
别站在我墓旁哭泣
我不在此,我没死

别站在我墓旁哭泣
我不在此,我不睡

我是永不休止的曲子
我是朋友和家人所爱
我是前来休憩的孩子
投向最了解他的
神父的怀抱里

当你看见迷人的落日
我是夜晚的芳香气息
我是使命告成后的欢快
我是坠日之亮丽

别站在我墓旁哭泣
我不在此,我不睡
别站在我墓旁哭泣
我不在此,我没死

5/23/2008

附原诗:

Don't Stand At My Grave & Weep (By UNKNOWN AUTHOR)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diamond glint on snow.
I am the sunlight on ripened grain.
I am the gentle autumn rain.

When you wake in the morning hush,
I am the swift, uplifting rush
Of quiet birds in circling flight.
I am the soft starlight at night.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the song that will never end.
I am the love of family and friend.
I am the child who has come to rest
In the arms of the Father
who knows him best.

When you see the sunset fair,
I am the scented evening air.
I am the joy of a task well done.
I am the glow of the setting sun.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寂野微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彭发朦的评论:

哈哈,柳七先知先觉,发朦感同此心。
彭发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寂野微云的评论: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寂野微云 回复 悄悄话 记实抒情并重,抚今思昔齐下,行文朴实,结尾雅而凝重。

此逢母亲节,看到回忆令慈和其故乡的篇章,格外感动。

---无边乡思萧萧下,望故乡江河,缈邈。 :)
海上云 回复 悄悄话 同慨!

在成都生活过7年,去年的5、6月份,整天提心吊胆的。。。
彭发朦 回复 悄悄话 那段时间,感触蛮深的。
娅米 回复 悄悄话 老朋友,你除了能让人发笑, 也能让人哭啊!

于右任老夫子的那首诗,是做了海外游子之后才有刻骨铭心的理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