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为什么河南?为什么中国?

(2012-12-05 14:25:14) 下一个

看完冯小刚的1942,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的灾荒总会发生在中国?总会发生在河南?表面上的原因似乎很明显,农业省份,人口多,自然灾害多,土地贫瘠,粮食很难自给自足。可是这些答案并不能让我感到满意。

刘震云的小说里说灾荒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似乎人本身的原因多一些,可我想了想过去,现在,周围我认识的河南人,个个都可以用吃苦耐劳来形容,据说河南人有土里抓金的本事,土里抓金是形容人谋生能力强,空手就能生存。我周围的河南人真的是这样的,如果没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也很难解释为什么经过那么多次天灾人祸,河南还能保持人口全国第一,直到近年才被其他省份超过。

我印象里认识的第一个河南人是我小学的班主任,一个身材高大的河南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当时一个已经出国,另外一个在天津女篮当运动员。那时候她已经50多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走路虎虎生风,说话声如红钟,乡音很重,她教我们语文,我还记得她上课的时候大声地用河南话朗读课文。她是个很争强好胜的人,永不服输,无论是年级运动会,还是考试平均成绩,一定要争第一。这样一个性格强势的老太太,我记得她唯一一次流露出软弱的一面,是她在一次上课的时候偶尔提起她小时候和家人逃难的经历,日本飞机在上面轰炸,到处都是死人,当时她说了几句,声音就开始哽咽,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认识的另外一个河南人士我大学同宿舍好友的爸爸,我同学的妈妈是浙江人,他爸爸是河南人,据说是解放后河南闹饥荒的时候,和他爷爷逃荒跑到浙江,结果他爷爷死了,他爸爸就给当地人做了上门女婿。所以我的同学小时候姓宋,他妈妈的姓,后来大了改回他爸爸的姓,姓刘。两个河南人,一个解放前,一个解放后,都因为饥荒,背井离乡,离开了河南。出国后认识的河南人更多了,他们都同样的吃苦耐劳,同样的争强好胜,我见到的河南人都那么出色,都那么优秀,可为什么河南人在国内还是受到歧视?无论是高考,还是就业,甚至是计划生育都被歧视,唯一一个独生子女不能生二胎的省份就是河南。

难道真的象电影里所说的“河南是块被诅咒过的土地”?老东家为他死去的儿媳祈祷“将来投生,一定不要在河南”。“在故土是虫,离开故土是龙”难道是河南人,或者是中国人的宿命?

看完电影,我觉得我应该感恩,感激我父母没有把我生在河南;同样我的孩子也应该感激我,让他们出生在加拿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滚子刀肉 回复 悄悄话 中原大地太厚重,背负的历史(不管是哪面写的)太沉重,搞得真的好像被"历史"诅咒过似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