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动物的双向互动的师徒关系

(2015-04-05 07:50:55) 下一个
冷血的爬行动物的孩子们不需要跟成年动物学习生存技能。那些本事都在DNA里头存着, 到了要用的时候,无师自通。
那些产卵抱窝的动物和哺乳动物,比较高级一些,生存技能更复杂一些,光靠遗传就不够用了。所以出窝以后,或者断奶以后,还要继续学习培训。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没有成年熊猫言传身教,就算发情了,还是不会交配。急得培育人员只好靠着放A片来教它们。好不容易自然交配上了,把个培育中心乐够呛,网上满世界直播。
人类发明文字以前,跟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也要跟爸爸妈妈以及长辈们学本领。
有了文字以后,读书就成为人类学本领的另外一种方式。有学问的读书人被称为知识分子。书读得多,就叫学富五车,家藏万卷。只要书本知识,没有动手能力的人,就是没有真本事的书呆子。尽管文革后"工农兵学员"被贬的狗屁不是,但是他们那时候提出的"培育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现在的学习方式还包括上网"古狗",查相关网页,到油管看录像和看教学电影等等。人类发明的文字及其传播方式,固然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极大地扩展了信息和知识的来源,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大部分还是单向的,不是双向互动的。
只有双向互动地学习,才能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本领。像小动物跟妈妈学本领那样,通过面对面地答疑,指导和纠错,师傅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纠错时一丝不苟,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是严师。严师出高徒。徒弟之间,师徒之间,一齐切磋技艺,互帮互学,比学赶帮超,才能共同提高。
对于许多年轻的动物来说,如果要在成年以后取得成功,它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赶快学到很多必须的生存技能。所以,动物后代要想最终掌握觅食,筑巢,择偶和生儿育女等等的全套技能,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就是至关重要的。
在自然界里,很难找到成年动物对未成年动物传授生存技巧的科学证据。年轻的动物要想学艺,只有通过观察那些有经验的'师傅'怎样干活来掌握各种窍门。
在某些情况下,师傅可能也需要徒弟的帮助。
对于一只想泡妞的公长尾侏儒鸟来说,徒弟的帮忙是必须的。
在哥斯达黎加茂盛的森林中,长尾侏儒鸟师徒紧密配合,边唱边跳,演练完美的歌舞协同。它们的动作花样繁多,令人眼花撩乱。在长达七年的漫长岁月中,师徒两鸟将精心排练一套华丽的泡妞芭蕾舞,准备把它献给师傅心仪的母长尾侏儒鸟。
最后,当师傅追求的那只母鸟怦然心动,约炮成功,就要入洞房时,不管徒弟如何积极踊跃,一旦师傅给出了信号,徒弟必须马上消失。只有师傅才有权利交配。这正是,泡妞两人去,洞房一人钻。
直到有一天师傅死了,徒弟才有机会晋升为师傅, 招自己的徒弟。
小红毛猩猩8岁以前一直黏着它们的母亲。因为它们有很多东西必须学会,日后才能独立生存。在热带雨林的树冠上筑巢,就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
小红毛猩猩在半岁时就开始练习筑巢,直到大约三,四岁时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它们在婴幼儿时期就对母亲的巢穴建筑感兴趣,在老妈干活的时候,跟着跑前跑后地打下手。
蓝亭鸟是一种羽毛华丽,艺术造诣高雅的鸟,生活的栖地为雨林以及雨林边缘。雄鸟在繁殖期的时候会花费许多时间,在森林的地面清理出一块小空地,用细树枝精心打造求偶用的亭子,两侧高起,中间低下可供鸟儿走过,并且用木炭和唾液混合将树枝沾黑,或是用果实咬碎后的汁液涂在树枝上,最后用许多的羽毛、花朵、石头、塑胶等丰富多彩的东西装饰周围环境,它们特别喜欢亮蓝色的物品。当雌鸟造访时,雄鸟会用叫声求爱,并且用喙衔着它的蓝色珍藏品,展示给雌鸟观赏。当交配完之后,雌鸟会单独离开,筑另一个巢并且单独孵卵育幼,而雄鸟则留在“亭子”旁边继续展示,吸引其他的雌鸟。
未成年的雄蓝亭鸟常常趁成年雄鸟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的潜入其求偶亭巢,里里外外地研究一番,试图偷师学艺。
猫鼬'保母'有时候会特意带一下小动物给猫鼬幼仔,在自己监督之下,培训小猫鼬捕杀活食的本领。到来三个月大的时候,小猫鼬就能够很熟练地吃活食了。猫鼬'保母'一步一步地引导小猫鼬熟悉活食,监督辅助小猫鼬学习如何处理活食。一旦活食要逃跑,猫鼬'保母'就把它再推回到小猫鼬面前。必要时还帮助小猫鼬把活食撕开。动物学家管这叫"机会学习"-刻意创造一个原本不存在的机会, 以便让幼仔学习练习。
例如,成年动物可能把他们抓来的有毒的,或者有危险的猎物杀死或弄残,以便幼崽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安全地练习如何捕杀猎物。
帮助幼崽成长,符合一群猫鼬中的所有成年猫鼬的利益,因为小猫鼬长大以后,有利于加强整个群体的生存能力。这并不一定是什么大智慧,实际上就是一件非常本能直觉的事情。
徒弟需要师付,师付也需要学徒。因为他们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物种才能绵绵延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