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明白毛泽东建国后悲剧的成因了)转载:林彪、刘伯承,兼谈些军事常识

(2009-05-29 12:35:09) 下一个

转载:林彪、刘伯承,兼谈些军事常识

*( 文章提交者:southeast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




从小喜欢军事,看过一些书,后来就上过一些军坛,看看就觉着不对。有一篇文章早就想写了,但一来没心情,二来我只是业余爱好,一直放着。结果在本坛又看到这样一个贴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不写点什么心里老不对味。这个东西如果认真些,可以终结网上的一些争论。但时间仓促,简单写点,再加转贴,算是普及点军事常识。

一、中国人的军事素质真的高吗


有时候,我真的很疑惑,中国人的军事素质真的高吗?


说高肯定有道理:中国打了几千年的仗,很早就出了孙子兵法之类的杰出著作,古名将的战例早就为人所熟知。而且,大多数人都能用某些军事上的思想指导的为人处事干事业。


同时,中国还有三国演义水浒等普及小说,这些东西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听评书也明白了一些勾心斗角的战术,小孩子打架也知道不要使蛮力,要智取。


而国外,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上,差得太远了。一百年前,还一对一的用手枪对射,作为决斗,比谁拔枪快。对于普通外国人来说,对谋略、计策之类的东西,比普通的中国人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所以,中国农民组成的军队,没受过教育的文盲指战员,就可以打败装备精良的侵略者。



但是,话又说过来了,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进行过一次水平高的现代战争。多数战争是落后的农业时代战争,没有经历过大兵团、多兵种、现代武器的洗礼,也没有用现代军事思想改造过。朝鲜战争勉强算吧,算是体验了被现代战争打击的苦涩;对越战争勉强算吧,算是体验了在现代社会打笨仗的屈辱。



更别提普通军迷了,对国外的新思想有了解吗?对新时期下军事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有了解吗?大多数人还在谈论解放战争中的一些道听途说的细枝末节,还在比谁打仗热闹好看。

而且,国外的军迷可以玩真枪,可以参观各种真家伙。中国军迷不过动动嘴,有多少了解军事中最基本的东西。

有人老批评说中国不应从印度撤军,这些书呆子永远不明白打仗就是打后勤的道理。其实也不用懂,你只要去青藏高原上,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跑上一千米,然后再从没有路的一个山头走向另一个山头,就一切全明白了。因此,我常常想,好多网上的军迷充其量就是玩游戏的水平,对战争的理解还停在游击战上。更难过的是,他们还不自知。

二、争论是怎样引起的


每个人都有一定倾向,有人哈林,有人挺粟。但这两类为了达到目的,必须搬开一个人,他就是刘伯承。

其实,要争论,你必须先分析这些人背景。背景常常决定着他的立场。


有的军迷,先辈或祖辈当过兵,他基本会喜欢那个野战军的长官。有的军迷,如四川籍,可能会多偏向一下老乡。有的军迷,可能因某种机缘受过好处,可能会喜欢那个野战军。有的是,某个野战军在他家乡活动过。还有一种就是姓林的挺林彪。还有一种情况,出于一种逆反心理,林彪不是被打倒了吗?我偏偏喜欢他,把它捧到最高。还有一种情况,把林的一切错误,推到别人身上。他们的目的,是打击毛,是损毛的威望。 还有一种情况,同情,徐向前也被某些人抬到至高的位置,那是因为他长期不得志,如果有机会,会如何如何,可惜了一个天才。  以上这些,我都可以找到例子,就不举他们的ID及分析他们的背景了。

我的家乡是新四军、三野活动的地方,二野打过双堆集,因此我对这两个野战军更喜欢些。我爸在长沙铁道兵学院当过兵,那属于工程兵,也可上追到陈士榘,三野。不过,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公平,基本不受这些末节因素影响。


三、为什么林彪的地位会那么高

林彪打仗是不错,但远远谈不上高明,但他为什么地位那么高,为什么那么多吹捧他呢?这是由中国军队的性质、来源等因素构成的。在国家里,军队是国家的,不是政府的,不是党的。你作为指战员,就是带兵打仗而已,你没有山头,也没有势力。因此,在国外,一个人有多少兵,并不是他骄傲的资本。可在中国就不同了,在解放前,军队是私人的。特别是共产党没有国家政权,它的军队与它的长官密切相关。林彪最后有一百多万部队,这些部队最终成为国家军队,这是非常厉害的一股势力。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贺龙必定是元帅,因为他带出一万多火种。粟裕打得再好,也不会是元帅。但在国外,粟裕将是众所追捧的战神。刘伯承在纯军事领域是一个全才,对中国军队后来发展影响巨可以肯定地说,即便林打仗像猪,他的下属也会忠心拥戴他。在他的手下,指战员升高特快。同样一个人,在刘伯承手下只是一个少将,但在林彪那里,就是上将。因此,林的这些人都会为他千方百计地辩护,所以才有网上这些四野后人鼓吹神化林彪。在这一点上,其他野战军就比不上了。

其他的,关于林彪的战术战略如何,关于他打仗如何,带兵如何,网上讨论很多了。我会再写写网上所没有的。


先转温相的一篇文章。温相、萨苏是我最喜欢的两个网络作家,他的这篇文章高

屋建瓴地分析了林彪,虽没有详细论证他打仗如何,但却更深刻,更能让你林彪的真面

目。有人说,互联网上议论政治、军事方面的有四大公害,一个是崇毛,一个是褒蒋,

一个是哈林,一个是挺粟。这话虽然有些狠,可还是说到了点子上,所谓公害大概指的

是上述诸人的喋喋不休和无理取闹。



不过,就这“四害”来说还是有具体分别的,例如崇毛、褒蒋这两派个别人的议

论还是有些独立的观点和比较值得一看的意见,至于后两者哈林和挺粟简直就是流于胡

闹和乱侃。


1.笑看“哈林” ?


哈林一派的主要手段是诿过。也就是说凡是林彪犯的错误总体说来要么是别人指

使的,要么就是其他人打着林彪旗号干的,总之都不是林彪主观想做的,特别是说到文

革,哈林派认为林彪在文革中几乎啥也没干,就跟着喊了几句口号,后来庐山上稀里糊

涂的给毛泽东整了,再后来又稀里糊涂的给老婆、儿子吃了药直接弄上了256号飞机,

还有那么一个叫孤魂野鬼的人考证说256飞机也不是自然落体,而是其他若干复杂政治

原因给干掉,就这样,共和国开国的排名第三的元帅林彪仍旧在稀里糊涂的安排下摔死

了,总算后面这段没有异议,统一认为林彪是摔死的,而不是死在床上或者死在地下

室。

那么,疑问就来了。如果说林彪在文革中什么也没干,也就跟着喊了几句口号那

么简单,何以毛泽东要请林彪出来还要给林彪安上一个“副统帅”的名义呢?(当然,

哈林派都说了,林彪不稀罕副统帅,这里把林彪搞的跟陶渊明似的。)对于这个提问,

哈林派会说那还不是咱林总在军内威望高啊。可是,我就纳闷了,你林彪在军内威望再

高,能有老毛高?既然都说毛泽东是亲自发动文革,凡事都是毛泽东决策,那么要你一

个既不表态、也不干事的林彪傻坐在那里干吗?毛泽东缺心眼啊?从文革这场浩劫中我

们可以看到,如果手上没有同志、战友的血还想安于高位的,有几个?恐怕一个也没

有,如果你既要保持千秋令名还啥事不干,那真是门都没有。哈林派的哈林最大特点我

们前面都说过了,那就是诿过。



给林彪诿过,以前各持一说,后来可能几派开了联席碰头会,决定统一把林彪身

上的屎盆子扣到毛泽东和叶群身上,实在挪不开的就装傻。以前互联网有个货色公开说

他就是要把林彪脑袋上的屎盆子拿开。这句话猛一看,似乎没错,实际一看此货的行文

就知道了,原来他把林彪脑袋上的屎盆子不分青红皂白的扣到其他人头上了。扣到毛泽

东头上是哈林派自鸣得意的一招,因为这样比较有利,同时因为像罗瑞卿、贺龙、杨余

傅这些个林彪的眼中钉后来被打倒无一不是毛泽东批准的,于是,谁批准自然就是谁力

主打倒的,否则你批准干吗?有些明显推不到林彪身上的呢?那就推给叶群,说叶群办

的那些个臭事林彪并不知情,可他们就忘了一件事,忘了林彪质问陆定一时,林彪说

过:“老婆干的事,你做丈夫的能不知道?”他们大概也忘了,在林办秘书张云生的

《毛家湾纪实》中清清楚楚的记载了举凡大事上,林彪是不可能轻易被瞒天过海的,而

且举凡遇到叶群的大事,林彪对叶群的支持态度也是从来没有变过的。张云生写到:“

秘书们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在小处是清醒的,在大处是糊涂的,对叶群是清醒的,对林

彪是糊涂的,大家都认为叶群很坏,而林彪则是受叶群摆布的。······然而,事

实的发展却又一次证明了秘书们的天真是多么可笑。(《毛家湾纪实》第252页)要我

看不仅是林办秘书幼稚可笑,这些个哈林派同样幼稚可笑。后来更加可笑的东西又出台

了,有人居然林彪因为不同意张姚起草的九大报告就认定林彪准备结束文革,还说林彪

主张继续发展经济,我就想笑,他们怎么没说林彪还准备领导党和人民搞改革开放啊,

呵呵。闹得比较凶一点就是九届二中全会那场乱子,有人愣说是毛泽东强加给林彪的,

还提了一些个伪证,自己还挺拿伪证当回事的,王年一不是说林彪要不要当国家主席不

得而知吗?于是,这帮子苍蝇就跟着闹哄开了,都说林彪没欲望,一点都没有。是毛引

诱林彪进了陷阱,看来在他们眼中林彪真是比窦娥还冤,后来有一派哈林则干脆认为庐

山会议是林彪公开反对文革吹响的革命小号角,直接就把林彪抬上了反封建的高位,怎

么就没想想林立果、叶群都是怎么上马的,四大金刚都是怎么抬头的? 我先就第三次

庐山会议说点自己看出来的疑问,有哈林派给解释解释就行。 1.设立国家主席和谁做

国家主席是不是应该属于两码事?毛泽东曾经说过请董老来做,不论是戏言,还是真

话,说明毛泽东本人应该不愿意做国家主席,然则一定要设可以由党内空心大老来做。

2.林彪开会之前的讲话,林彪有没有和毛泽东单独会面过?关于持单独会面说法的只有

陈伯达一人,他在他的遗稿中提及,然而,同时作为毛泽东身边主要工作人员的汪东兴

则没有提及,新版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版也没有说毛泽东与林彪事

前谈话。陈伯达的这个回忆是不是孤证? 3.陈伯达回忆说事后他去见林彪,问林彪他

的那篇讲话毛主席同意吗?林彪则回答说毛主席知道。一个问是否同意,一个仅仅回答

知道,如果此事属实,那又说明了什么呢? ?4.林彪、叶群在华北组二号简报被收走以

后说把一切错误都往陈伯达身上推,那么,推什么罪名呢?


5.根据梁兴初的妻子任桂兰的回忆,吴法宪在庐山上拉着梁兴初要梁兴初说话,

一定要毛主席做国家主席。当时要求毛泽东出任国家主席的呼声很多,然而,根据徐景

贤的回忆说1970年8月24日晚上在华东组的讨论会上,江青说了一番话:“主席不同意

设立国家主席,还是要尊重主席的意见。”陈励耘和程世清不同意,程世清说毛主席也

要倾听群众的意见。江青临走扔下一句毛泽东的原话:“主席是坚决不当国家主席的,

他说‘ 不要黄袍加身’。”从这些事实上看,毛泽东一开始就不同意设立国家主席

的,就是设立他自己也不会出任,那么,林彪为什么在3月里仍旧出示了他的那个三点

意见呢?


6. 林彪为什么说他不出任国家副主席呢?如果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按照党内

军内的排序,林彪做国家副主席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7.毛泽东事后对林彪说:“我劝

你也不要做国家主席,谁坚持设就要谁去当好了。”毛泽东前面的这句话到底指向哪里

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撇清林彪吗? 8.康生在庐山的讲话比较有意思,他说如果毛主席

不当,就林副主席当,如果毛主席不当,林副主席也不当,那就不设好了。这段谈话所

提示的意思应该是比较明显的,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意图,设立国家主席就是为了

毛泽东林彪二人而来,而应该不是什么从国家体制着想。 9.8月21日,叶群请吴法宪等

人游仙人洞以后,吴法宪联络王秉章和王维国要他们表态设立国家主席,从这些事看,

假如毛泽东本意是要做国家主席的,还需要如此劝进吗?作为毛泽东的头号亲信之一的

江青、张春桥为什么始终态度暧昧呢?甚至反对设立呢?10.黄永胜接受了一部分地方

和军队干部的请愿信,请求毛主席做国家主席,林彪做国家副主席,还有直接提出林彪

做国家主席的,这些问题反映了什么呢? 11.徐景贤转述王维国的交待,说林立果曾经

单独约王维国出去,林立果对王维国说,如果毛主席不当,101可以当嘛。这个交待当

时王维国没有对王洪文说,是事后交待的,这份交待有没有水分?是不是强加给王维国

的呢?

林彪集团是文革最大受益者之一,和江青集团不相上下,哈林派惯于搞剪裁,他

们以吴法宪回忆录中林彪和江青的一次吵嘴看作是林彪同四人帮的斗争,真是可笑,这

种狗咬狗分赃不均的把戏也能说明这么大的主题?既然林彪像哈林派说的那样反封建、

反文革,那么林立果、叶群现象是怎么来的呢?如果说叶群、林立果的被提拔都是在林

彪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的,那么林彪是不是始终被蒙在鼓中呢?显然不是,关于这一点

张云生已经做了足够的解释,我这里就不再罗嗦。建议那些个哈林派认真的找点历史资

料看看林彪的真实嘴脸,少在网上篡改历史、搬弄是非。我对林彪这个人最初的看法和

目前的看法几乎没什么变化,有些人吹嘘林彪的军功借以掩盖林彪的罪恶,我甚至认为

林彪此人的品格也存在严重缺陷,换句话说就是品质不怎么样或者说很差。品质的事呆

会再说,先说林彪的战略眼光,林彪是元帅不假,可是他的战略眼光却不是像哈林派吹

捧的那样,相反他的战略眼光远要比他的战术眼光差劲,也就是说林彪的这么个差劲的

战略眼光最终毁了他自己,也毁了他一家。粟裕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回忆在革命遭遇低

潮时,朱德、陈毅不为所动,仍旧坚持革命的信念,粟裕自己说过:“回想起来,我认

识和钦佩陈毅同志,也正是从信丰、大庾开始的。”他还回忆说:“当时黄埔军官学校

出身的一些军官,其中包括七十三团的七连连长林彪,来找陈毅同志,表示要离开队

伍,另寻出路。而且还“ 劝”陈毅同志也他们一起离队。”可是,陈毅怎么回答呢?

陈毅说:“你们要走你们走,把枪留下,我们继续干革命。队伍存在,我们也能存在,

要有革命的气概,在困难中顶得住,个人牺牲了,中国革命是有希望的。拖枪逃跑最可

耻。”同样的话,朱德后来也说过:“无论如何不要走,我是不走的。”

面对严重的挫折,陈毅公开告诉大家:“南昌起义是失败了,南昌起义的失败不

等于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国革命还是要成功的。我们大家要经得起失败局面的考验,在

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的,在失败退却的局面下,做英雄就困难得多了。只

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引自《粟裕战

争回忆录》之第三章《激流归大海》)同样是遇到艰难险阻,可是,林彪则坐不住了,

粟裕的这个回忆证实林彪早在上井冈山之前就准备拖枪逃跑开小差,而后他也确实开了

一次,只不过不果而已。即便是在朱德、陈毅如此感召下,林彪仍旧怀疑红旗能打多

久,要说林彪的这种想法在当时的干部战士中并非罕见,但是,从开国的十大元帅中林

彪如此低劣、浅近的政治眼光和战略眼光却是屈指可数。朱德做到旅长、军官教导团团

长投身革命,如果不是信念上的原因很难想象这么一个人会在那么大的年龄义无反顾的

到***队伍中来,贺龙起义之前已经是军长,就算是李仲公拉拢他无效,做个杂牌军长

也比钻山沟强吧?彭德怀虽说只是一个团长,可他在自述中说他那时已经有了7万大

洋,7万元不是小身家啊,然而还是参加了红军、叶帅晚年回忆说他行军时用白兰地洗

手(主要是找水不方便),这种奢华劲对于叶帅当时的地位实在没啥了不起的,只要他

一低头,蒋介石嫡系师的师长就是他叶剑英的。此外,聂荣臻、罗荣桓、刘伯承都没有

在低潮时刻喊出什么“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林彪喊出来不是林彪不世故,也不

是林彪敢于提出问题,而是在于林彪那时候对革命本身就抱着怀疑、低估的态度,他看

不清前途。

这种毛病在林彪身上以后多次体现,直到他最后逃跑的那一次也还是这种毛病的

最后的迸发。事实上从陕南游击到打锦州乃至南线追歼无处不体现出林彪在战略眼光上

的差异,不但如此,林彪在本位主义上面的缺陷直接影响到他对问题查考的方式乃至解

决问题的办法,换言之,林彪任人唯亲任人为近特点实在过于突出,山头主义在林彪心

目中大行其道,虽说那个时代中不搞山头主义的绝无仅有,可像林彪这样量级的人物如

此行事也显得过于扎眼。林彪当年重用他表弟管理军需,后来在陕北因为本位主义过分

以至于被毛泽东叱骂,这点叶子龙在回忆录中曾经提及。文革前后,林彪仗着自己的势

力的扩张大胆提拔亲信,著名的四大金刚由此而来,其实仔细想想,林彪在文革中写条

子救的唯一一个大员好像就是邱会作一个人,这种心胸和气量也想做领袖吗?真是可

笑。


而不积极依附林彪的,哪怕是党内的圣人罗荣桓也不能给林彪容忍,关于林罗之

间的矛盾那是公开的话题,有人拿着一张过期的《人民日报》在网上叫唤说林彪参加了

罗荣桓的追悼会是真事,那又怎样?林彪参加了罗的追悼会也不能抵消林在罗活着时候

的态度吧?我们不妨看看罗家人后来的遭遇,叶群在文革中公开叫骂罗荣桓,如果林彪

参加罗追悼会就说明林罗关系仍旧密切,那么自己老婆出去乱放炮怎么没见林彪阻止和

事后批评呢?吴法宪第一个跳出来贴罗家属的大字报,连个民航的工作人员罗的直系亲

属都不放过,这能说明什么? ;


林罗不过是工作上的分歧,林彪就上升到这么大的仇恨,可黄永胜、邱会作把自

己的那玩意经常去串其他女同志的“门”在林彪眼中这就是小节,邱会作在总后打死那

么多的人制造了那么多的冤假错案,林彪也没见说什么吧?提拔了自己的亲信不说,老

婆、儿子也一并上马,这种封建传承制度在林彪看来是那么的顺眼,那么的和谐,以这

种思维的人去结束文革这场封建主义闹剧,岂可得乎?


从罗荣桓这件事上我们可以谈谈林彪的人品了。我们平常总说,你要是不了解一

个人,你可以去看看这个人交往集中的群体,如果那里和善的人多说明此人应该近乎于

此,反之亦然。我们就来看看林彪的交往群体吧,罗荣桓是党内公认的和善、平静、客

观、宽厚之辈,这点不要说毛泽东生前多次赞誉,就是其他将帅也作如是看。罗这一生

、害人的时候没有,陈光那么驴,得罪了那些人,谁忍着了?就罗荣桓隐忍不发,这是

罗的品格,也是罗的修养。但是,就这么一个高岗都不敢随便起哄的人,林彪容不下

他,生前就说林罗要分开,还不发表罗的总政治部主任的任命,背后更散布罗的所谓的

罪名,幸好毛泽东深知罗的为人,如果说毛泽东晚年还有一点在用人上的亮点的话,那

就是对罗荣桓问题上还算没有听信林彪的谰言。罗死后,林彪送了挽联,不知道林的这

番表演到底感动了谁?我看应该就感动了那些个哈林派的鼻子,让他们为之一耸一耸

的,好悬没把他们的大鼻涕淌在互联网上。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林彪肯定没

有被感动,因为文革一起最早找罗家属麻烦的就是林系大将,罗的妻弟后来遭到惨死,

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惨剧,这还是林彪送了挽联的情况下,如果林秃子没送挽联

呢?叶群说罗是最糟糕的总政主任之一,可是若干年后当有人问及总政主任的人选时,

毛泽东居然说:“罗荣桓”。(见官修本《毛泽东传(1949-1976)下卷》)这就是说

叶群那时候应该属于胡言乱语,可没有记录说叶群的胡言乱语受到来自林彪的批评,哪

怕一点批评也没有,当然哈林派会说林彪不知道,呵呵,林彪啥也不知道。林彪要是大

傻子这话我就信,可惜林彪不是大傻子,也不是弱智。倒是说这些话的人有些弱智。我

个人认为毛泽东之所以特别喜欢林彪,不但是林彪的能力和逢迎,还有就是林彪在性格

品质方面和毛自己有些类似的地方,这也是我在《毛泽东肃反亲信为何劣迹斑斑》中准

备表达的意思,试想如果不是这样,很难想象两个性情上南辕北辙的人会最终变成一度

的亲密伙伴。毛泽东也信任罗荣桓,但是,毛罗之间的交往仅限于工作上的,几乎不及

生活,可毛泽东亲笔给林写过《龟虽寿》的条幅,就算是表面上关注林的健康,但也不

用如此吧?师哲回忆说林彪回到延安,毛泽东亲自出迎,方之周恩来等人的礼数简直不可
以道里计。这说明在毛的眼中林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延安整风期间中央党校校长毛泽东

曾经亲自兼任,林彪不管事,可毛还是让他兼任第一副校长,主要管理校务的彭真还屈

居林彪之后。毛泽东对罗帅那么看重,唯一几次不听罗的建议几乎都发生在和林彪有关

的问题上,第一次庐山会议结束后,彭真给罗打电话征求林彪做国防部长的意见,罗不

同意转而举荐贺龙,可毛泽东还是发表林做了部长。应该说毛泽东身上一些不好的东西

在林彪身上同样具有,同样不能因为毛泽东身上有,就可以说林彪也有就是理之泰然,

现在哈林派就是想钻这样的空子,以为可以就此混淆视听。而且,林彪把毛泽东性格中

阴暗的部分还给发扬光大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林彪心理阴暗体现在他的两面三刀的

作风上面。要说搞政治的不搞两面三刀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党内,林彪那一代人中

很多高级领导干部对毛泽东确实有着一股超乎寻常的崇敬的心理,这些人对毛的崇敬多

数是发自内心的,而林彪则不同,他始终停留在表面,而且他把崇敬毛泽东作为换取自

己政治功名的一个手段。是不是说不崇敬毛泽东就该死就是阴谋家呢?显然不是,我这

里强调的林彪的两面三刀是需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考察的,我们不妨进一步看看。

1949年,林彪在《新华报》散页上写的“:“他先为你捏造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

来驳你的意见。并无。而捏造--- -老东的惯用手法,今后当注意他这一着。”,贴在

《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及其法则》一书中。应该说1949年的毛泽东还是非常了不得的,至

少在戡平大乱、底定中国上面作出了前人很少作出的贡献,而且这时毛的错误还没有得

以进一步展开,党内外的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这时候林彪不但指出毛泽东的惯用

伎俩,而且还用老东这种轻蔑的称呼叫毛泽东,虽说是私下里面的看法,可也多少反映

出林彪对于毛泽东究竟是怎么摆放的了。像这类腹诽的东西在林彪的背后不罕见,而

且,不但林彪这么看,毛泽东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也做过类似的议论,比如李锐回忆田

家英在去庐山的列车上就曾经大胆的谈及毛泽东的缺陷,田家英还准备送给毛泽东一句

话叫做“隐身免留千载笑、著书还待十年闲”,田家英还说过毛泽东”为人不好“这类

更加激烈的用词。这说明对毛泽东有看法背后议论的大有人在,不独林彪。


这样一来,我们的问题也就出来了,为什么说林彪两面三刀呢?不是都在背后议

论毛泽东吗?难道他们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是不是别人议论毛泽东就是为党为国,而

林彪议论毛泽东就是两面三刀呢?问题显然不是这么简单的,而且这种事情的背后也不

单纯是以人划线的。 问题出在田家英这些人背后议论毛泽东,但是,他们在当面也就

是当他们认为毛泽东离错误越来越近的时候,他们可以不顾自己的处境直言的相告,例

如田家英后来的不幸其实和他同毛泽东的分歧有重大关系,毛泽东问他田家英是他个人

的看法还是其他人的看法时,以田家英的智商不会不知道他如果选择前者对他来说将意

味着什么。可是,田家英仍旧选择了前者。田家英死后多年,毛泽东说过:“田家英其

实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也就是说田家英的死完全死于冤枉,而田家英选择这种冤枉的

下场正是来自于他自身的品格。同样是对待毛泽东的错误,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甚至

是刘少奇、彭真等人都不同程度的指出过,有的时候是当面指出。比如朱德就不满意毛

泽东的个人崇拜,而彭德怀的上书更是举世闻名。毛泽东初有冒进想法时,周恩来就说

过他作为总理从良心上说不过去,此后南宁会议反反冒进就是针对周恩来的这个抗上的

态度的。在七千人大会上,彭真公开评价毛泽东的错误,刘少奇也一反以往的沉默,对

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没有像过去那样为尊者讳。 然而,在这些

往事发生的时候,林彪又在哪里呢?当毛泽东在1957年逐渐走向极左错误时,林彪有的

不是规劝,也不是谏阻,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公开场合下,林彪对毛泽东的错误提出一丁

点的反对意见,相反越是毛泽东犯错误严重时,林彪高呼毛泽东正确的口号就越响亮,

即便是在七千人大会上,当不少领导都对大跃进的错误提出质疑,当毛泽东自己也不得

不检讨自己的错误时,林彪却出乎意料的格外称颂毛泽东,他的那篇别有意味的讲话深

获毛心,毛带头鼓掌,林彪的目的达到了,他自己喜欢天马行空这句话,应该说这一

次,天马在林彪的身上得到了印证。我向来喜欢说林彪此人惯于取巧,他的这种历史上

称为“逢君之恶”的做法也正是他在政治上取巧的最大途径。林彪作为人民军队的高级

将领,作为一个领导了多次战役的统军大将,不会不知道时至六七十年代国际军事的趋

势,他本人多次明确的指出空军的必要性,而就在他的讲话话音未落的同时,他还在鼓

吹军队骡马化,鼓吹三八作风,以林彪的精明难道不知道这些都是满嘴胡说吗?他当然

知道,但是,他更知道这些可以取悦毛泽东本人。大比武为什么被林彪恨之入骨,说到

底不是林彪口头上的“冲击了政治”,而是大比武在和林彪取悦毛泽东的政治把戏“争

宠”。在毛泽东面前,林彪一直就有独邀天宠的情结,这点越到后期越为明显,我们不

妨看一看,在毛泽东晚年宠任的军内几员大将,从罗荣桓、罗瑞卿、贺龙、肖华、杨成

武到谭政、萧劲光,这就是所谓著名的“二罗”、“二肖”和“二谭”(二谭另外一谭

不是军内的,而是国务院和党务系统的,只不过是并称二谭而已),他们这些人的垮台

都有林彪插手,如果按照林彪素来奉行的韬晦的做法,实难理解,如果一定要说林彪是

在配合毛泽东,那就更加大谬不然,我们不妨看看,在打倒刘少奇问题上,林彪的态度

积极吗?在打倒陶铸的态度上林彪积极吗?在二月逆流批判过程中林彪积极吗?而刘邓

陶问题是当时顶尖的大问题,林彪除了对邓小平开火之外,竟然背后说刘的好话,二月

逆流发生之后,林彪明知道毛泽东要他出席会议的目的,却托词请叶群参加。可是,平

常从不轻易出门的林彪在关系到他和他的四大金刚能否掌控军队的关键时刻的5.13事件

后出人意外的看了一场演出,这难道不说明问题吗?而黄永胜等人把5.13看作是他们新

生的纪念日,这难道不说明问题吗?毛泽东保邓小平时要邓去找林彪谈话,保贺龙时还

要他去找林彪谈话,但是,林和他们的谈话都谈崩了,罗瑞卿要求主动去找林彪解释

时,周恩来惊呼幼稚,难道这些个迹象不说明问题的所在吗?毛泽东讲过党内有一种

人,那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实际上林彪就是这种人!而一旦事情关己,则是格外

积极。在林彪看来他首先要取得对军队的控制权,这也就是林彪为什么在打倒罗瑞卿、

贺龙、杨余傅、肖华等人的问题上一反常态格外卖力的原因所在。林彪表面上多次给人

的印象是似乎相当为难才被迫加入文革的洪流中去,实则在文革初期的运动中,林彪集

团急剧扩张,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四大金刚的不断窜升、叶群、林立果的先后出台就能据

此了解一二。现在我们再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来,林彪很清楚毛泽东所犯的错误,也很清

楚错误的结果,但是,林彪没有一次公开的反对,或许有人要说林彪就是谏阻了也未必

起作用,那么,问题又来了,古人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林彪做到了吗?

没有做到,他做到的是推波助澜。这样又有人要问,林彪迎合毛泽东的错误的行径在当

时党内并不罕见,其他很多领导人后来也一样迎合毛泽东的意见,何以独独清算林彪

呢?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历史,像六十年代很多别出心裁实则完全是鼓吹个人崇拜的东

西不是其他人的发明,正是林彪一手创造出来的,四个伟大的版权就是林彪所有,这种

出奇肉麻的政治吹捧和盲目崇拜的东西出自一个背后完全看透毛泽东的人之手、之口,

我们不知道这种发明者算不算两面三刀?林彪是六十年代极力吹捧毛泽东的第一人,他

不是简单的迎合,更不是随声附和,他在推动党内、国内、军内个人崇拜问题上需要负

有第二责任(第一责任是毛泽东)。 林彪为什么要两面三刀的逢迎毛泽东的错误呢?

他如果真的是一个淡泊权力、淡泊名位的党内“隐士”,他需要如此煞费苦心吗?我们

从林彪的个人历史上看,林彪并不是一个愿意违心的人,也就是说他逢迎毛泽东并不是

像周恩来等人那样出于大局,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庐山会议期间,陶铸给黄克诚写过一

封信,陶铸在信中说:“你我(指的是黄和他)都是读了一些所谓圣贤之书的人,一个

人立身于世不讲究一些操守是很可悲的,尤其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对于党的忠诚等于旧

社会一个女人嫁给了人一样,一定要从一而终,决不可移情别恋,否则就不能称之为‘

贞洁’。”这里陶铸眼中的贞洁其实就是经常说到的忠贞的贞。这封信在今天的人看来

未免有一些历史局限性,而且也未必就认同陶铸的说法,但是,这个说法在当时的情况

下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大多数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的心目中的。用这条标准去衡量一些人

晚年的行事,我们就可以理解了,理解周恩来为什么忍辱负重,理解朱德为何只能忿忿

不平,理解陈毅直到最后还要忠心耿耿,理解彭德怀临终仍旧三呼主席,理解刘少奇宁

肯冤死也未能说出一句出格的言论。但是,这些东西在林彪身上都看不到,林彪一旦遇

到涉及自己遭到处理的局面时最大的反映就是反抗,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反抗的性质是否

合理、正确,先就林彪的这样的激烈的表现看,林彪不是一个习惯于违心处事的人,那

么也就是说林彪以往明知道毛泽东错了,还要比其他人更加的狂热的”崇拜“毛泽东只

能有一种结论:那就是利用毛泽东的巨大威望。实际上这也就是毛泽东后来所说的“名

曰树我,其实不知树何人”的全部涵义所在。林彪的伎俩并没有逃过毛泽东的洞察,这

也就是林彪最终要死在毛泽东手中的全部涵义所在。事实上,对于林彪品性具有重大缺

陷的观察者不仅有党内的朱德、陈毅,也不仅有后代的党史论者,就在林彪同一时代的

党外人士中甚至敌对阵营中持有同等看法的人也是不在少数,这里举出两个例子。一个

是胡宗南对林彪的看法,一个是程潜对林彪的看法。根据熊向晖回忆(见熊向晖著《我

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99年1月第一版,该书19页),胡宗南在小雁塔

安排酒会宴请周恩来夫妇,手下人请示对林彪如何安排时,胡明确表示不请林彪,而不

请林彪的原因并非出于政治,而是当初林彪途经西安见过胡宗南,“态度甚卑,胡瞧他

不起”。胡宗南在国民党军内是难得的获得周恩来称誉的一员战将,此人尽管一生反

共,但是,可圈可点的地方却也不少,他对同为黄埔同学的林彪的看法在1943年是“瞧

他不起”,这里的看不起显然也不是出于政治上的争执,而是从林彪为人处事的态度上

而来。当林彪成为党内第二号人物“副统帅”时,可谓炙手可热,可是作为毛泽东生前

友好的老先生程潜却对林彪大不感冒,程潜在同家人谈话时说:“林彪诡计多端,没有

修养,一副奸相,绝没有好下场。”(陈利明著《程潜大传》,该书479页、480页,团

结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程潜的这番话后来被女儿程瑜说给了同学,差点引来杀身

之祸。(程瑜因此被关押)一个胡宗南是在林彪还没有走向顶峰时的看法,一个程潜在

林彪处在顶峰时的看法,特别有趣的是程潜对林彪“绝没有好下场”的预见和陈毅所说

的“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的预言不约而同、异曲同工,而且又都是一语言中。有人或

许要提出会理会议这件事给林彪做个辩护,事实上这也是哈林派的一面大旗,时常打出

来招摇生事,以为如此一来就可以给林彪的品格上的缺陷掩盖上一块看上去很美的遮羞

布,其实不然。会理会议的详情杨尚昆的回忆录中都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令人倍感

奇怪的是林彪在1959年庐山会议之前曾经有过机会澄清此事同彭总无关的机会,但是,

林彪并没有这么说,而就在会理会议的会场上,林彪完全可以出来说明这件事始作俑者

就是他林彪本人,和彭实则无关,试想林彪既然可以不听聂荣臻的招呼,何以连事后承

担责任的胆量都没有呢?

在整风期间,张闻天的《整风笔记》中说出了真相(时间是1943年),并且附属

上林彪、彭德怀的严正声明,然而这个出自林、彭的声明也仅仅证明张闻天与此事无

关,并没有证明同彭德怀也无关。林彪既然能够给出证明证实和张闻天无关,那么为什

么不能同时证明同彭德怀无关呢?可是,就在庐山会议期间说到会理会议时,林彪说话

了,说出这封信和彭无关。作为庐山会议的当事人之一的李锐对于林彪的澄清有过自己

的看法,李锐说:“因当事人面对面,林彪不能不说实话。”(《庐山会议实录》189

页)而《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作者谢春涛对林彪的做法也有过一个有力的质问,谢春

涛认为林彪的这个行为实际上为了洗清和彭的关系,表明他在历史上同彭没有瓜葛。因

为林彪至迟也可以在延安整风期间说明此事,而且这件事也并不难以说明。

谢春涛的这个看法在李锐的庐山会议的有关记录中得到了验证。1959年8月4日晚

上7点到11点多,这四个多小时中,中央几位常委数林彪讲话最多,占了一半以上的时

间,而且有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林彪在通篇讲话中没有像其他常委那样继续称呼彭

为“彭德怀同志 ”,而是代之以“他”。由此可见,林彪对彭的界线画的是何等的分

明。(该书213页)就这样一个连对彭德怀的称呼都格外比较其他常委还留心(其时,

彭还是政治局委员,毛泽东也还称呼彭为同志,唯独林在这次会议上不叫)的人,他出

面给会理会议作出的澄清难道是给彭德怀辩诬的吗?可能吗?而就在59年8月1日的常委

会上,彭真就整风期间平江起义士兵委员会审查问题向彭德怀正式作出道歉,如果真的

要澄清一件历史公案的话,显然彭真的态度才是正道。 王年一著《大动乱的年

代》(该书378页)上记载道:“1969年10月17日,吴法宪按照林彪的授意,任命林立

果为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稍后我把吴法宪亲口回忆的林彪如何

授意吴法宪让林立果出任副部长、林立衡出任副总编辑的具体谈话记录发上来,请大家

看看这位拙于谋国、长于谋身的林彪的真面目。林彪提拔自己的老婆孩子,那是史有明

言的,《陈赓传》中提供一条资料,那就是1959年之后,林彪开始主持军委工作,开始

提倡把自己的老婆安插到办公室工作。(该书927页),有的哈林派还说什么叶群干的

林彪都不知道,真是可耻啊,林彪是大傻子吗?他要是真的严格要求叶群,还提那个狗

屁提倡干什么?
http://bbs.tiexue.net/post_3594324_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