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侵华日军眼里的抗日名将杨靖宇(老帖,好帖)

(2009-06-01 06:15:23) 下一个
  • 杨靖宇(1905-1940.2.23)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人。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杨靖宇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金井曾是侵华关东军军人,后被苏联红军捉到西伯利亚,在俘虏营服了8年苦役。他说:“在苏联饥饿难忍的时候就挖草根吃,嚼着嚼着就落泪了,不吃不知道草根的滋味儿呀!杨靖宇将军、马占山的士兵胃里都是树皮呀。”回忆录这样写道:“当时我们强制配给中国东北人民的粮食叫‘共和面’,里面还有锯木呢。这种‘粮食’连我们的军马都不吃。“1944年,部队在哈尔滨南大岗驻防。一个中国老太太拨开我们日本军马的马粪,从里面拾出豆子来。我看了上前一脚就把她给踢翻了。我说:滚蛋!你他妈的不是人呀,吃马粪。老太太一边哭一边拾散落在地上的豆子。我说:你他妈的再哭,我就在这儿刺死你。我舞着枪刺在她眼前吼着,可老太太不走,她舍不得那些粮食。为此,老太太跪在地上一个劲儿地给我磕头说:皇军!皇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苏联俘虏营饥饿难忍时,我嚼着草根,就想到这个中国老太太,我好后悔呀……”金井转身打开保险柜,小心取出一幅照片。他戴上老花镜讲解:“这是你们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将军的遗照。边上站的,都是我们关东军士兵。他死后,我们用木头扎成担架把他从山上抬了下来。”

    “我也只见过杨将军一次,而且近在咫尺,那就是杨将军的人头。当时我们关东军士兵用木杠子扎成担架,把阵亡的杨将军抬下山。遵照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我们日军军医切开杨将军的腹腔――严密封锁了几个月,冰天雪地,弹尽粮绝,东北抗日联军的将士们吃什么呢?当我们的军医切开杨将军的胃时不由得惊呆住了,里面全是没消化的树皮和草根。关东军司令部感到杨将军虽然死了,但是还有巨大的威胁,于是命令:把杨将军的头颅砍下来示众,让就近的关东军部队都来看,强迫附近的中国居民来看,押送监狱里的中国人来看,告诉他们:抗日的话,这就是下场!告诉他们:抗日联军已经被消灭了,只有服从日本军当顺民才是唯一出路!但我总感觉杨将军的影响力反而更大了,他作为共产党抗日军人的形象已经植根于中国国民和我们日本土兵的心中。” 金井仔细看着照片说:“我开始不喜欢他,他毕竟是我们关东军的敌人。他所领导的抗日联军一直坚决抵抗,我们连队的许多军人都在他们的抵抗中阵亡了。你当过军人,你应该理解我的心情。当看到自己的朋友被打死,是一定要报复的。可我一直在想,那时杨将军如果投降了,可以去新京做官。新京就是满洲国的首都。中国的正规军都撤了,关东军一共有70万部队,日本是决心占领这片土地的,我不明白杨将军的抵抗意义何在?不理解他的同时,我却佩服他。他的军队一共3000人,没有重武器,没有任何援助,他却没有后退一步。到后来,也就是现在,我的想法全变了,我感到杨靖宇是个伟大的人物。一个到外国去征战的军士,表现得再英勇也只是短暂的英勇;而一个为保卫自己祖国而战的勇士,才具有永恒的意义。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张照片我保存了55年啊。在苏联俘虏营,有一次苏联军队官兵检查我的背包时,不问青红皂白先给我一个耳光,然后问:‘这是谁?是不是日本军人?’我回答:‘这位是中国人,是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司令杨靖宇。’听了这话苏联军人又给我一个耳光,还给我照片。我不明白他怎么总打人呀。 “当时关东军发下这张照片的目的是为了庆祝胜利――终于消灭了杨靖宇的抗日联军,可我当时看着这张照片心里一直很沉重。当时我们关东军和满洲国军加上警察大队共2万5千人围 杨靖宇的部队,时间是1939年10月至1943年3月。我们在吉林、间岛、通化,组成‘三省联合讨伐队’围 杨靖宇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3000人。当时,我们日军和满洲国军为了‘治安维持’砍伐森林,把山地开出自动车道路,这样我们关东军就可以坐在卡车上机动迁回了。由于机动力的增强,抗日联军可以利用的自然屏障范围越来越少,我认为这是东北抗日联军失利的主要原因。为了分清游击队和一般居民,把可能帮助抗日联军的村民全部强制转移,把村与村之间全部钉上栅栏,派军警守备,让弹尽粮绝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孤军苦战。我们关东军还派人对杨靖宇软硬兼施,可他硬不投降。1940年2月,我们关东军终于把战斗到最后一刻而死的杨总司令从山上抬了下来。有这样的将军,有这样不屈服的精神,我们要统治中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谈何容易!”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一直崇敬杨将军。他是真正的武士,他的军衔应该和我们关东军司令一样高,可他和普通士兵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睡一样的床,实在是不可思议!作为原日本关东军二等兵,我还活着,他却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愿意把最后的军礼敬给这位坚强的中国军人。”说完他也立正站好,给杨靖宇将军遗像敬了一个原日本军人的军礼。http://bbs.tiexue.net/post_3601418_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