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美国民主基金会:反华势力钱袋子 和其他的一些事

(2009-07-20 22:03:32) 下一个
zt 美国民主基金会:反华势力钱袋子 和其他的一些事

新华网 ( 2009-07-21 )

通过向“东突”、“藏独”等多种势力提供经费资助,美国在干涉中国有关事务时又多了一张牌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于秋发自北京 7月13日这天,伊恩·凯利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作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凯利一向在媒体面前“游刃有余”,但13日这天当有记者问起一家有政府背景的基金会是否会停止对热比娅的援助时,凯利支支吾吾地推说:“我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报道,所以我不准备发表评论。”

这家基金会全称是“美国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又译为“全国维护民主捐赠基金会”,简称NED),从其网站上公布的受捐助名单里,不难发现以热比娅为首的“ 世维会”等“东突”组织。随着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幕后黑手——“世维会”的真面目逐渐得到揭露,作为其背后的重要金主—— NED也浮出水面。
自“7·5”事件以来,NED旗下的所谓《民主文摘》就成了“世维会”此次犯罪活动的“辩解书”。

而在资助“东突”之外,NED还大力资助“藏独”等各种反华和分裂势力。

一手捧红热比娅

2005年,热比娅赴美“保外就医”。初来乍到,NED就主动找上门去,表示愿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就在这一年,热比娅在美国成立“国际维吾尔人权与民主基金会”,转年又成为“美国维吾尔人协会”(UAA)主席。而NED每年向“美国维吾尔人协会”支付 20万美元。2007年,热比娅领导的“世维会”和“国际维吾尔人权与民主基金会”等“东突”组织一共得到NED提供的52万美元资助

到了2008年,从NED在网站上公布的亚洲计划有关中国部分的资金捐助清单可清楚看到,“世维会”、“国际维吾尔人权与民主基金会”、“美国维吾尔人协会 ”、“国际维吾尔国际笔会俱乐部”从NED得到的捐款数额为57万美元。其中,“世维会”得到14.6万美元,而“美国维吾尔人协会”得到的资助最多,为 26.9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际维吾尔国际笔会俱乐部”,其他三个组织均由热比娅担任主席。

在资金用途一栏中,NED表明,这些捐助资金均用来“促进维吾尔民族的人权与民主”。今年5月18日,NED发起了一场主题为“东突厥斯坦:在中共统治下的60年”的会议,热比娅被邀请第一个致辞。从此次大会的议题来看,表面上是讨论宗教自由和高度自治,实则充满了分裂色彩。

视中国为“重中之重”

提供经费资助是NED的主要活动方式。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长期研究各种国际组织。他向《国际先驱导报》透露,与中国有关的组织是NED资助计划的重点,“包括‘东突’、‘藏独’或者所谓民主人权组织等反华和分裂势力,NED每年向涉及中国的各种组织资助的金额多达500万美元以上。”

与“东突”一样,“藏独”势力也视NED为“提款机”。根据NED亚洲计划,仅2008年 NED就向与“藏独”有关势力提供了35万多美元。美国学者威廉·恩达尔披露,曾参与干扰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接力活动的“国际声援西藏运动”至少自1994年起便接受“国家民主基金会”资助。而达赖“流亡政府”的《西藏时报》、西藏多媒体中心及西藏人权民主中心都接受“国家民主基金会”资金。

充当政府“白手套”

表面上,NED是美国上百万个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但“它与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际开发署、中央情报局有密切的联系。”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中情局颠覆外国政府的行动被揭发,中情局曾建议成立“国家民主基金会”。赵可金指出,“NED成立于1983年,当时在任的里根政府考虑到冷战因素,决定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推广美式民主,向世界渗透影响。”

直到现在为止,美政府拨款仍然是NED的主要财政来源。就连该基金会创始人之一艾伦温斯坦也说过,“我们今天做的许多事情,就是25年前中情局偷偷摸摸做过的事情。”
赵可金表示,除了直接的资助外,NED还通过几种方式输出“美式民主”:推动国会、美国智库、美国商会等向海外提供支持;支持美国议员在舆论界发表主张,与基金会遥相呼应;在各国的留学生中培养亲美势力,进行渗透等。

“对阿富汗、伊拉克等国,美国采取了直接的入侵方式进行民主输出,但对一些大国,它只能偷偷摸摸间接行动。”他指出。

事实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就曾多次直接指责“NED是美国政府干涉委内瑞拉的一种武器”。而NED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扮演过特殊的政治角色,比如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伊朗等西亚国家、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它们都受到其颠覆活动或推动“颜色革命”的影响。



境外各路人紧盯中国网民


新华网 ( 2009-07-21 )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突破3亿人次,稳居世界第一位。图为郑州一家正在营业的网吧。本报资料图

外媒、跨国公司、情报机构……,中国网民的一点儿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他们关注的兴趣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李雨原、羽策发自北京、东京 一张陈年旧帖,却引来了一次郑重其事的辟谣。

7 月12日,韩国《朝鲜日报》韩文网络版突然刊登了一篇文章,援引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政策企划室研究员南相求的话称:“中国网民指责‘南京大屠杀主犯是韩国人’的说法毫无根据。”文章对网民的观点忧心忡忡:“如果它广泛在网上传播,被不明真相的民众看到,很可能成为影响中韩关系的地雷。”

“有这么严重吗?”从事网络新闻编辑的余女士发现,引起韩媒关注的“始作俑者”其实是3年前的1张旧帖,而当时回帖中还有不少中国网民表达了对原帖的质疑。余女士对韩媒的反应有些惊讶,“要不是他们的报道,我还不知道会有这个说法呢。”

相形之下,一直旅居韩国、经常和媒体打交道的詹德斌,早在韩媒披露这篇报道之前,就曾被韩国学者追问过中国网民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他们很敏感。”詹德斌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中国网民的一点儿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他们关注的兴趣。

外媒常“蹲守”中国网站

“比如腾讯、新浪、搜狐。”詹德斌举例称,中国网民经常“光顾”的网站亦是韩国记者和各路“专家”们经常“蹲守”的“据点”。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稳居世界第一位。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网民的意见表达也日趋活跃。除了韩国媒体,其他外媒也纷纷利用网络来窥探中国的国情和民意。

“继续:寻找华南虎的行动在继续!”早在2007年10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即以此为题,报道了濒危的华南虎被拍摄后在中国网络上引起的争议。其后,最令国内关注的外媒报道,当属美国《科学》杂志刊登虎照。

这份与英国《自然》杂志并驾齐驱的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以300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了中国网民因华南虎照片真伪展开的大辩论,报道在虎照旁编发的配图说明意味深长:“‘平面’老虎?”狐疑之情,溢于言表。

美联社记者曾向中国同行坦言,怎么发现中国新闻?答案之一就是——上网!
刚从新闻专业硕士毕业不久的陈同学清楚地记得,今年6月“邓玉娇获释”后,她看到美联社记者同步发出了评论,称赞中国网民成为推动社会反腐的重要力量。

邻国对涉己报道很敏感

与中国网络上的“大事件”相比,外媒也格外关注网民对涉及自己国家事件的相关报道,而这在与中国利益休戚相关的邻国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日文雅虎网站上,有个名为“中国网络”的专题,一旦中国网络上议论什么新鲜事,这里都会第一时间报道。在雅虎论坛的十大话题中,“中国”这一标题一直列于其中。
两年前,承诺当选首相后不会参拜靖国神社的福田康夫如愿当选后,日媒发现了大量中国网民在各大论坛中对福田的评论,日媒最后总结说,福田当日本首相,中国人比日本人更高兴。去年中国汶川大地震中,当中国网民在论坛留言感谢日本救援队员时,日本媒体也对此进行了集中报道,引起了民间的很大反响。
詹德斌告诉《国际先驱导报》,韩国媒体间市场竞争格外激烈,一旦发现有漏掉的关于中韩间的新闻,往往被视为漏掉“独家报道”,媒体间此后便竞相转载,形成一股股报道热。
此外,去年由于在越南不肯正视并挑衅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引起一些中国网民愤怒。一时间,数个网站上出现了网民为泄愤而炮制的所谓“进攻越南计划”。这些网络空话和笑谈是不负责任的和不妥当的,后果也是严重的:竟引起了越南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跨国公司担心刺激网民

除了媒体,在中国日进斗金的跨国企业对中国网民则是又爱又怕。在他们看来,网络上的言论就是中国老百姓的呼声,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自己在中国的业务拓展。
汶川大地震时,迪奥品牌代言人——美国电影明星莎朗·斯通因大放厥词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而引起民间不满,愤怒的网民开始在网上论坛和博客上谴责这位女明星。为了减少损失,迪奥公司中国总部立即道歉,说会“立刻”在所有
中国广告中撤下莎朗·斯通的形象。

美国《商业周刊》因此撰文,从西藏事件到奥运圣火传递,再到汶川大地震,全球跨国公司都已不敢忽视中国网民的“怒吼”。

情报机构搜集军事信息

时刻窥探中国网络动向的还有一些国外军事情报机构,他们则利用网络每天搜集中国的军事信息。据美国《华盛顿时报》披露,2005年11月,美国中央情报局成立了“公开信息中心”,该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每天在全球各个网站、论坛里搜集各种各样的军事信息。依靠这些信息,美国不仅能发现他国最新军事动向,而且连该国某些机密的武器发展计划,也可能因网友的无意识透露而被美国情报机构掌握。

据该报披露,中国的军事网络就曾为“公开信息中心”提供了有关中国武器装备的重要情报。2004年时,美国情报机构一直想弄清解放军的某型潜艇是否已经投产却始终不得而知。但一天,有关该潜艇的照片出现在中国某军事网站的论坛上,让美国情报机构“得来全不费功夫”。

据一位国内军事网站的负责人介绍,每日访问该网站的IP地址有30%来自海外,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美《简氏防务周刊》的一位记者也向该网站负责人透露,中国的军事网站就是他们获取中国军事情报的重要来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