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向老一辈学习办外交--看毛主席怎样处理中缅关系

(2009-08-31 08:57:37) 下一个
zt 向老一辈学习办外交--看毛主席怎样处理中缅关系

向老一辈学习办外交

   

最近一期的《湘潮》刊登了一篇文章《毛泽东派耿飚任驻缅大使促缅甸国内各派和解》,文章对耿飚任驻缅大使后,中缅关系的发展作了详细的介绍,读后,不得不对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种每时每刻心系国家安危的情怀,这种入丝入扣把握国际风云的能力,这种炉火纯清的外交艺术,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今天,如果我们还有半点这种责任感,有半点这种认真的态度,也不至于被美国围困,也不至于朋友离我们渐行渐远。  

   

下面对《毛泽东派耿飚任驻缅大使 促缅甸国内各派和解》一文有关内容作一点评,看看老一辈是如何办外交的。  

1963年,缅甸形势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由奈温将军领导的缅甸政府决定同缅甸共产党举行和谈。这一和谈是在中国的推动下实现的。中央考虑,鉴于奈温同缅共即将和谈,需要派一位懂军事的同志担任驻缅甸大使。耿飚是出身将军的外交家,在抗日战争后曾参加北平军调部的工作,在担任副外长期间,又主管缅甸,参与了1960年至1962年中缅两国的高层友好往来,并结识了奈温等缅甸领导人,显然他是十分合适的人选。1963年7月,中央决定派耿飚担任驻缅甸大使。耿飚感到任务重大,义不容辞。当陈毅副总理兼外长找他谈话时,他表示:“党派我去,我就去。”

点评:这就是毛泽东时代的用人观。从国家利益出发,以工作需要为第一出发点来考虑用人。如果是今天会怎么样呢?则首先想到的是用自己的人,而不管其适合与否。这种把国家利益当儿戏的用人方法,怎么能够干好工作,又怎么会使我们处于主动地位。再看耿飚将军,当时已是外交部副部长,缅甸又非大国,按现在人的想法一定是认为自己遭贬了,但耿飚二话没说,一句话“党派我去,我就去。”。多么高尚的情怀,多么伟大的情操。新中国因有这样的人在,才百事兴旺。

在赴缅前,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都同耿飚谈了话。毛泽东指示耿飚注意把国家之间关系同党的关系区别开,指出从国家关系来看,我们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尤其是邻国,应该和平相处,应该同这些国家的政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从党的角度来看,我们中国共产党应该同情和支持别国的共产党。说的更清楚些,那就是:既不能因为要搞好国家关系,就不许我们支持别国的共产党;也不能因为要支持别国的共产党,就去干涉人家的内政。毛泽东说:“对于这个问题,你在工作中要注意,必要时也可以向所在国的领导人讲清楚。” 周恩来告诉耿飚,派他担任驻缅甸大使是毛泽东的指示,他说:“这次阵前换帅,你的担子不轻呀!”周恩来要求耿飚继续贯彻中国睦邻政策,积极支持缅甸的和平中立政策,努力发展中缅的友好关系,支持其国内和解与和平建设。

点评:太伟大了,毛泽东。把国与国,党与党的关系处理到最高境界。灵活性和原则性运用自如。事实证明:后来由于缅共中央拒绝接受革命委员会提出的条件,双方的谈判于1963年11月中旬破裂。但是,由于中国坚持对缅甸的友好政策,缅甸和谈的破裂并没有给中缅友好关系带来很大的影响。中缅两国保持了高层互访,两国友好关系继续深入发展。同时,中缅两党也保持兄弟情谊。反观今日,我们为了国家关系,断绝了同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的关系,对这些国家内的共产党的正义斗争不同情、不支持,丧失了起码的原则,没有了基本信义。这样做不但失去了朋友,也被这些国家瞧不起。即使一些友好国家,也怕被我们抛弃,而找新的靠山。今天,为什么用鲜血铸成的中朝关系,号称巴特的中巴关系会出现裂痕,为什么缅甸会发生果敢88事件?难道还不能引起深思吗?看着渐行渐远的这些朋友的背影,应该好好深思了。退一万步来讲,假如我们一如既往地支持马共,菲共的正义斗争,马来西亚、菲律宾敢占我南沙群岛吗?即使占了马共,菲共也会站在正义的立场帮我们说话,在国际上,我们有更多回弦余地。想当年,西贡政权占我西沙,越南北方南方一至遣责西贡,并发表声明支持中国的正义立场,今日越南占我南沙,越南国内有谁帮我说话呢?愚昧,短视的作法,毁掉了我们在亚洲的大好形势。

1964年6月初,耿飚以驻缅甸使馆名义连续向国内紧急报告了缅甸政局中一些新的动向,认为缅甸政局将更加不稳,有发生突然事变的可能,建议通过适当方式提醒奈温注意安全。使馆的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6月8日,毛泽东在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总理:应当积极争取奈温,请你考虑决定,在四五天内发出指示。” 这是毛泽东对东南亚和缅甸形势进行深入思考后作出的一次重大的决策。1964年,由于越南战争趋向扩大,东南亚形势十分紧张。而奈温是当时中国邻国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华友好的领导人之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继续向奈温施加种种压力,缅甸确实存在突然事变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贯彻毛泽东关于支持奈温的指示,对于维护中缅友好,防止东南亚形势的逆转显然是有重要意义的。周恩来立即召开由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研究了贯彻落实毛泽东指示的方案。6 月16日,耿飚根据国内指示单独约见奈温,表示奉刘少奇、周恩来之命,向他通报有关情况,并表示如果奈温需要,周恩来或陈毅可以来仰光与奈温交换意见。奈温表示感谢刘少奇、周恩来如此关心他的安全,他愿意同中国领导人见面,会见方式将与同事们商量一下。18日,奈温再次接见耿飚,表示他认为周恩来和陈毅越早访缅越好。7月7日,奈温又约见耿飚,表示为了保密,周恩来等离京前不需在缅甸驻华使馆办理签证,一切手续可待抵仰光后再办。7月10日,周恩来和陈毅一行抵仰光后,当天下午就和奈温以及缅方几位主要领导人进行了会谈,我方只有耿飚参加。周恩来着重剖析东南亚特别是印度支那的局势,并通报和揭露了帝国主义在东南亚和缅甸的颠覆活动,希望奈温对突然事变做好准备。7月11日上午,周恩来和奈温举行了单独会谈,会谈从上午8时一直谈到下午1时半。在会谈中,周恩来运用他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外交才能,结合介绍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坦率而诚恳地谈了对缅甸国内问题的意见,建议奈温在经济上打击面不宜过宽,计划不宜过急,否则主观愿望虽好,但生产力受到破坏,不利于广大人民的生活。周恩来建议奈温要团结最大多数人民,反对最少数的敌人,这样就不会孤立了。奈温承认在某些方面他走得太快了一些,但说这是由于资本家捣乱所致。他认为周恩来提的一些建议原则是正确的。当天下午,周恩来、陈毅又同奈温以及其他缅甸领导人举行了大型会谈。当晚8时,周恩来到使馆同耿飚研究了工作,于凌晨1时离仰光回国。这次访问是对奈温的很大支持,进一步巩固了中缅友好,大大加深了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友谊,使帝国主义企图把反华包围圈扩大到缅甸的阴谋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点评:看看毛主席,周恩来,耿飚这些老一辈是怎么工作的,我们不能不为之感动,不能不为之沧然而泪下。国外发生的任何事端,都逃不过毛主席的眼睛。只有心系天下,把国家、人民的安危时时挂在心上的人,才有这高度的政治敏锐感。缅甸政局刚有点风吹草动,毛主席就敏锐地察觉到东南亚形势有变。并制定了有效办法,使帝国主义企图把反华包围圈扩大到缅甸的阴谋破产。周总理为落实毛主席战略思想,不辞辛劳,奔赴缅甸,给缅甸总理奈温想办法,出点子。看到中国政府真心支持和帮助,奈温深受感动,中缅友好才不可动摇。一个大国总理,一个二战元老级别的领导者凡事以国家、人民为重,求真务实,不做秀,不摆花架子,这才是真正的情满人间,真正的鞠躬尽翠。反观今日,同是缅甸问题,我们是怎么做的呢?7月下旬,希拉里代表美国与东盟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美国更深入地参与亚洲事务,成为事实。在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后,希拉里意味深长地对一个东盟国家缅甸进行了强烈指责。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美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那么和同是东盟成员国的缅甸,事先应该秘密达成了谅解与利益交换。希拉里对缅甸施压的讲话就成了做戏。即便真的施压,我们的外交部门又有何预案呢,也象当年周总理一样急飞缅甸帮助缅甸军政府脱困,让他坚定站在中国一边吗,这一切没看到嘛。这其后,形势则越来越明朗:美国会议员赴缅与军政府商谈,成功争取了美籍刑犯获释,并打破禁忌会见了缅甸民主派人士昂山素季。8月8日,缅甸军方以果敢特区某修理厂制造毒品为由,挑起了政府军与特区同盟军的对峙,进而进入战火状态,造成了中缅边境地区形势恶化,大量难民涌入中国云南境内。8月30日以四个师的兵力,一举拿下了果敢华人特区。美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后,获得了一份最好的礼物。也许,缅甸,中国周边最后一个朋友,我们将又会看到离我们远去的背影。呜呼,美国就这样完成了对中国的包围。

作者 浮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