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迷雾中的彼尔德伯格(8-9)

(2009-08-31 20:19:41) 下一个
zt 迷雾中的彼尔德伯格(8-9)


迷雾中的彼尔德伯格(8-9)
By Shine檀乐平

迷雾中的彼尔德伯格(八)



插播:中国人在彼尔德伯格



应该是只有两次,其中2004年龙永图去的那次半条新闻都没找到,而且追踪者们还搞错了龙的名字。(他们认为应该是Tu Yonglong,看来龙sir在西方的知名度还是不够啊);张毅去的那次有两条报道,见前文。

2004 Italy:CHN - Long, Yongtu - Secretary General, Boao forum for Asia

And

2006 Canada:张毅



神奇的彼尔德伯格水晶球(2006)



2006年:6月8-11日,加拿大渥太华



这一年我们的张副秘书长成为继龙大学士之后,第二个登陆彼尔德伯格的中国人。



这一年,彼尔德伯格筹划委员会的重要人物,头衔多得数不清的爱尔兰人Peter Sutherland渡过了一段无比繁忙的日子:

他曾经是爱尔兰最年轻的司法部长(就任时年仅34岁),后来成为最年轻的欧盟委员会成员,接下来做了关贸总协定委员会的秘书长,为经济全球化立下汗马功劳,有“WTO之父”的称号,有人说“没有Sutherland就没有WTO”;

他现在同时兼任英国石油公司(BP)和高盛国际(高盛在英国的分支)两家公司的主席,还是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非执行董事,他还曾经是ABB的董事会成员;

他是彼尔德伯格会议筹划委员会成员,还是三边委员会主席,兼任欧洲企业家圆桌会议(ERT)副主席;

他于1998年-2005年任香港行政长官国际事务特别顾问。(香港有条街道叫Sutherland,这个不是他,而是另一个跟他同姓的对香港有深远影响的银行家,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亲戚关系。)

他还在全世界若干商学院和金融研究所挂职,实在太多了,不再一一列举;

2006年1月,他被科菲·安南邀请,就任联合国移民问题特使,筹划全世界范围内的移民论坛;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当年的彼尔德伯格会议;紧接着,他加入了梵蒂冈财产管理委员会Administration of the Patrimony of the Apostolic See,成为直接为上帝服务的财务顾问。



一位曾激烈批评彼尔德伯格的土耳其专栏作家Fehmi Koru,此次竟然获得了参加这个神秘会议的邀请。不过,期待他进一步爆料的读者们失望了,他撰写了六篇文章,不过全是对他个人内心活动的描写,至于会议本身则是只字未提。精英们的垂青令他受宠若惊,在文章最后,他表示自己对下一年的会议满怀期待——因为那将在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举行。(我刚才去查了一下,这六篇文章也已经从土耳其当地的网站上删掉了)



在彼尔德伯格会议的筹划人Sutherland先生为上帝服务的同时,参与者们也在关注着人间的一举一动。在那之前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表示,他将对本国的石油出口课以重税。此举令大佬们颇为不安,他们发现南美洲意图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抵制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南扩。Jim Tucker爆料称,当场表示愤怒的有荷兰的比阿特丽斯女王,以及来自罗斯柴尔德英国和欧洲公司的代表们,他们组成了彼尔德伯格内部的石油联盟。他们表示查韦斯高估了他们的“幽默感”,他们将使用策略性手段对付委内瑞拉人,例如在刚刚结束的OPEC会议上,其他国家已经拒绝了查韦斯提出的石油限产计划。与此同时在秘鲁,支持查韦斯的总统候选人Ollanta Humala也已经在选举中败北。



另外欧洲人继续劝说美国不要动伊朗一根手指。关于美国已经初现端倪的次贷问题,欧洲人的想法是“美国人活该”。(见本文第三部分)



迷雾中的彼尔德伯格(九)



神奇的彼尔德伯格水晶球(2007)



2007年:5月31日-6月3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彼尔德伯格大佬对小布什的两项让步表示满意:第一是在联合国海洋公约(Law of the Sea Treaty,LOST)上的让步,美国政府一向认为LOST将严重损害美国的领海主权,现在布什对LOST的态度有所缓和;第二则是碳减排,听说小布什给伊斯坦布尔酒店里来自十五个国家的代表都打了电话,承诺在明年年底前出台限制全球碳排放的方法。欧洲大佬们摇头说布什的诚意不够,而且也太晚了,因为京都议定书2012年就到期了。“美国在这件事情上是认真的。”小布什诚恳地说。



让我们回顾一下LOST在美国的遭遇:罗纳德·里根在1982年拒绝签署这个协议,老布什绝口不提这件事,彼尔德伯格的好学生比尔·克林顿爽快地签署了这个协议,然而当他把法案提交到参议院进行预表决时,却得到了95:0的反对票,他只好灰溜溜地撤回了自己的意见。现在小布什要旧事重提,其阻力可想而知。然而彼尔德伯格却督促布什尽快向媒体公开自己的态度。——以上来自Jim Tucker 6月份发表的追踪报告,一个多月后,布什的确这样做了。——相关新闻:2007年8月1日,布什积极寻求加入海洋公约 想去北极抢能源;http://www.stnn.cc/america/200708/t20070801_588517.html)



对彼尔德伯格来说,也有一些坏消息。其中之一就是,因为民族主义的不断觉醒,他们筹划已久的“世界政府”计划只能被无限期搁置。Peter Sutherland沮丧地说,荷兰和法国把欧盟宪法付诸全民公决是个极大的错误,这无疑给了民众投票反对它的机会。



“既然你们知道民族主义正在抬头,为什么不直接让议会投票通过欧盟宪法?”Sutherland生气地说。现场一片寂静,没有人对他作出反驳,似乎大家都认可“民族主义”是一只洪水猛兽。



一个德国人给他们出主意说:“把条约的内容缩短一些,告诉你的人民你们已经按照他们的意思做了改动,然后直接付议会表决。”(注:事实上,会议结束后,他们的确这样做了。)



补课:欧盟宪法的新汤旧药



欧盟成员国于2004年签署通过了拟定《欧盟宪法》的协议,将在欧盟区域内使用统一的宪法。



《欧盟宪法》审批时,一部分国家采取了议会投票的方式,一部分国家则采用全民公投,其中选择议会投票的国家都顺利通过,采取全民公投的国家则步履维艰,尤其是在法国和荷兰两国遭到否决。



本次彼尔德伯格会议结束后三周,2007年6月23日凌晨,欧盟领导人就新版的欧盟宪法条约达成一致,这就是《里斯本协议》。——相关新闻:2007.6.23欧盟峰会就新条约草案达成协议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6/23/content_6280658.htm





本届彼尔德伯格散会后十天,这个精英俱乐部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去世了,大佬们深深地怀念他,以下是《华盛顿邮报》刊登的讣告:



讣告



星期四,2007年6月14日



世界上最伟大的银行家族的家长,曾在二战后慷慨地拯救了价值数万亿美元产业的盖伊·德·罗斯柴尔德(98岁),于6月12日在巴黎逝世,死因未公布。



罗斯柴尔德家族世代为欧洲的皇室、政府首脑,甚至教皇提供财务咨询,盖伊·德·罗斯柴尔德的祖先于1817年在巴黎建立了家族在法国的分支银行,主要进行战争和铁路的融资,也投资于采矿和考古。



他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权倾四海,但却一直隐藏于公众视线之外。然而盖伊·德·罗斯柴尔德男爵改变了家族的这种形象(“男爵”这一封号源自拿破仑战争时期)。



二战后,家族产业几近被纳粹毁灭,他力挽狂澜,执掌了罗斯柴尔德法国分支,跟英国方面的继承人一起,组成了该家族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他们决心进行现代化的改革。



除了罗斯柴尔德兄弟银行(1960年代重组为罗斯柴尔德银行)之外,他还担任Compagnie du Nord投资公司的主席,在金属冶炼、采矿和化工行业进行投资。



他和两个堂弟一起,共同推进了数据处理和流程控制等高新技术,并在巴黎建造了全新的公司大楼。



尽管持有蓝筹公司的股票,例如米其林、戴比尔斯、IBM等,他最大的兴趣还是海外风险投资,包括在撒哈拉投资石油开采,以及在毛里塔尼亚投资铁矿,他还投资了秘鲁的铅矿和瑞士的滑雪场。



对采矿业的投资很多都失败了,不过有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例如对美国钢铁企业Copperweld的投资,使这家钢铁公司起死回生。



1967年,他在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说,他将采取一种“开放的、民主的和去神秘化的”政策,并为此对家族产业进行现代化商业化的重组。(注:并为此跟英国的堂弟雅克布分裂?)



与此同时,他延续了家族跟政治人物的良好关系,曾担任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顾问——他二人的友谊始于二战时期;他与另一位前总统蓬皮杜也有紧密的私人关系,他曾帮助蓬皮杜在银行中谋得高管之职,直到他从政并担任戴高乐政府的总理,后来又就任总统。



然而1980s早期,社会主义者密特朗当上总统,宣布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国有化。盖伊·德·罗斯柴尔德在《世界报》(注:法国第二大报Le Monde)头版撰文指出,这已经是政府第二次企图毁灭他的家族了。(注:第一次指的是纳粹治下的傀儡政府)



“贝当统治下的犹太人,密特朗统治下的贱民——我已经受够了。”他写道。他把密特朗比作二战时维希法国的首脑贝当元帅。



他移居到美国,并定居纽约。试图重夺对家族银行的控制权。1987年,他的儿子大卫帮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传奇的一生】



盖伊·爱德华·阿方斯·保罗·德·罗斯柴尔德1909年5月21日出生于巴黎,在巴黎以东Ferrieres的家族城堡中长大。



除了数百名仆人之外,城堡中还有微型轨道列车,负责从地下的厨房中运送食物。(注:谨慎怀疑这就是蝙蝠侠的原型。)



他的母亲曾告诫他:“万万不可向别人炫耀你的财富。”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加入了一支机械化骑兵师,在异常惨烈的战斗中,队伍中的26名军官只有3人幸存,他就是其中之一。敦刻尔克过后,他跟随部队撤退到英国。



家族成员奔向世界各地避难之后,他又返回法国。从巴黎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参与家族银行的运营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他又目睹了自己的城堡和名贵藏品被没收的景象。后来他被剥夺法国国籍,从里斯本启程流亡到美国。在那里他又花费了两年时间重整流落到世界各地的家族产业。



1943年,在一次重返欧洲大陆的航行中,他乘坐的美国船只被德国潜艇击沉,在海上漂流了7个小时之后,他被一艘英国军舰救起,由此结识了戴高乐将军,加入了后者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后,他返回法国参与战斗,曾任巴黎军政府副官,并荣获十字军功章。



战争结束后,他开始重建家族生意,并成为社交界名流。他将自己的城堡翻修一新,每天举行奢华的宴会,纽约和伦敦的银行家们慕名而来,并为他高贵的言谈举止而倾倒。



1975年,他将自己的城堡捐献给母校巴黎大学。



他写了一本自传《Contre Bonne Fortune》,意思是与厄运斗争,保持真诚的心。



他的第一次婚姻(与家族的远亲)以离婚告终;



他的第二次婚姻仍然娶了家族的远亲,她的名字叫Marie-Helene van Zuylen,是个基督徒。他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中第一个跟基督徒结婚的人。



他目前在世的儿子有两位:大卫(第一位妻子所生,他的继承人)和爱德华(第二位妻子所生)。



以上为《华盛顿邮报》全文。



今年来到中央电视台接受访谈的,就是他的长子大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