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中国解决南海之新型战略战术--单兵艇狼群制胜战术(小軍迷)

(2009-10-05 15:08:39) 下一个
zt 中国解决南海之新型战略战术--单兵艇狼群制胜战术 (小軍迷)

(見百度 會友閣)

在自然界中,有一只狼出现在狮子面前时,狮子往往做出高度戒备或离开的举动,我们知道单只狼的攻击力并不如狮子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狮子知道只要有一只狼出现,就会有一群狼出现。狮子是无法战胜狼群的,所以狮子会出现高度戒备或离开的动作。

我们能不能将这种自然界中的现象,用于海军舰艇的设计上呢?

当今世界上舰艇的发展都以大型为主,这种大型战舰具备单舰作战能力强的特点。正是这点引导各国一心的建造大型舰艇。只不过,大型舰艇虽具前面的特点,但同时也有量少的缺点。大型战舰耗材多,制造周期长,战斗损失成本高昂是战争发生过程中最致命的弱点,特别是对于经济力量不足以长久支撑其军事力量的情况下。

能不能将大型舰艇拆细微型化,以求获得数量上的优势呢。从我们国家发展的022型导弹艇的思路来看,正是采用了这一方法。只不过022型艇单只个头还是太大,带弹量少,制造周期长,单只制造的耗材高而贵。所以,我们看到实际用于配备的只数很少。022型艇作为一种突击力量的存在具备一定的威胁力,但作为一种主攻型舰艇则在数量上难以形成有效的有绝对致胜条件的战斗力。

现在,设计一个战例来说明:有两支战斗力一样或相差不远的航母群相遇,其双方各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一强一弱。当两个航母群开战后,有可能出现一方胜或双方同归于尽。这时国力的强弱就会出现明显的表现特征,强国很快就能制造大量的舰艇,而弱国相对就没有那么快,战争过程中这种力量的对比是很明显的。当强国作好第二次作战的准备后,弱国未必同时作好了准备,并且弱国在这时往往会出现因为珍惜自己的舰艇而导致惧战现象的出现,这在我国清朝末期的几次海战上可看到这种影子。那么,弱国在第二次战争还未到来时就已经输掉了。

大型舰队尤其是航母群,其作战特点是以点对点的精确和强大的打击方式,那么其缺点必然是无法应对面的战斗,即在面临数量众多的情况下,其点对点的作用就会失去其有效性。

可以看到,对付大型舰队尤其是航母群,以面打点的战术是致胜的法宝。这是狼群战术的具体应用。

怎么样才能建立这样有致胜能力的面呢。把相同成本的一个大型舰队或航母群换成数量是其千倍到万倍的微型舰艇,这样可以形成上万艘小艇的数量,其带弹量和发射能力是一个航母群的很多倍,能在航母群的面前形成上万个目标和攻击点,使航母群无法在其有效打击中消灭这上万个目标小艇,则小艇就有时间和力量完成对航母群的致命打击。

本文提出的单兵艇群战术,能有效达到以上效果。这是建立在低成本和绝对打击能力基础上而设计的用兵理念,这个设计能满足任何战况下对艇量的需求。

单兵艇的定义:只乘坐一个士兵的可带2—4枚导弹(鱼雷)的可以水面下隐蔽的微型快艇。它的原理是将大中型舰艇的各个战斗单元分拆并细化后装备在10吨(或5吨)上下的小艇上。由于单只小艇制造成本低,因此在数量上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级别——能容易的达到同时拥有上万艘的数量,由单兵艇组成的群能在无任何其它援助力量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对目标的歼灭。单兵艇是用来作近身搏斗的舰种。单兵艇能满足在黄水区域和蓝水区域作战要求。

单兵艇的低成本思想:

这里的低成本概念指单只艇的生产成本和单只艇的战斗力损失成本。在常规战中,每一次战争实际是成本的战争,谁在战争中成本损失最小则获胜的可能性就大,战争战争成本之争。

生产成本方面分单只艇的实际物资占用量和生产过程的周期成本。

自有舰艇以来战舰是越造越大,单只舰艇的生产成本是很高昂的。要拥有绝对的攻防能力需要相当数量的大中型舰艇,这对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低成本的思想就是打破这种高贵舰艇的做法,通过绝对的降低单只舰艇的生产成本,以获得在数量上的提升。就是说,一艘常规舰艇制造所用的物资量,可以制造出百倍乃至千倍数量的单兵艇。所以,相对于常规舰艇来说,一艘单兵艇所需要的物资成本是很低的。

现行中的舰艇制造一般要求的吨位视作用而定有大有小,但通常在单位生产成本上和生产周期上是很高很长的。一旦在作战中有损失,其损失和维护成本就会很高,并会对作战舰队的战斗力带来致命性的连锁危害。单兵艇的设计正是为了克服这个缺陷而设计,单兵艇由于艇很微小(相对于现有常规舰艇),所以生产周期短,其生产周期所产生的成本是绝对的低,当单兵艇受损后其维护周期和成本也很低,受损严重的单兵艇可以丢弃。这样,在生产周期短和成本低的条件下,单兵艇群可以保持强大的力量存在,因为有了能快速生产的保证。

战斗力损失成本方面分毁损成本和日常列装及其维护成本。

单只单兵艇一旦被击中后,可能是完全毁灭性的,但由于其单只艇的成本低,故战斗中的损失相对就小,尤其是对战斗力的影响小。单只单兵艇损失相对于常规舰艇来说是很微小的,在吨位上一般的战舰吨位都在千吨以上,航母就更是可达10万吨。以10万吨航母为例,一艘航母的物资用量可以制造出1万到2万艘单兵艇。这样理论上单兵艇数量是航母群无法在短时间里能消灭的。所以单兵艇群在受到攻击并有一定的损失后,在数量上仍能保持较强的优势。故,在敌方一枚导弹(鱼雷)击中一艘单兵艇后,单兵艇群所获得的损失只是一艘单兵艇,而对于有成千上万数量的单兵艇群来说,这样的损失对战斗中单兵艇群的战斗力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日常列装是影响海军作战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单只舰艇的成本太高,则在数量上是无法占优势的。反之,单只舰艇成本低则可以在数量上满足要求。

单只单兵艇因为艇小故生产周期就极短(按现在国家的生产能力个人估计可达到10000艘以上的年生产能力),在有了生产能力和周期短的保证下,和平时期的单兵艇列装就可以采用一个最低要求限度——可以满足常年近海防卫和基本训练即可。这样,可以很有利的调控海军费用。比如,在一个相对没有战争的和平时期,可节省大量的经费用于海军装备的高精化研究。

实际上我们从海战历史上可以看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当自己的舰艇少时,战斗人员不可避免的痛惜战舰,这会影响决策层对一个战役的设计和投入。有了单兵艇后就不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单兵艇很廉价,因此可以多派,战斗人员也可以不计成本的战斗。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战役的进行。

单兵艇(群)的战术及任务设计:

单兵艇群战术是以面对点,以众敌少。数量的绝对优势是单兵艇作战的唯一要领,由数量巨大的单兵艇组成单兵艇群,这个群的数量优势就是一种最好的防御措施。单兵艇群拥有一次同时发射上万枚导弹(鱼雷)的能力,它能完成常规舰艇的所有战斗功能,以求依靠数量的优势来保证在战斗力对比和海军总规模对比悬殊情况下能取得作战的胜利。

每只单兵艇只能带2—4枚导弹(鱼雷),要求单兵艇群要能具备现代海军舰艇的所有攻防能力,这就需要不同数量的单兵艇各具一种能力。如,对空攻防的,对水面舰艇攻防的,对潜攻防的以及用于侦察的,这样形成一种单兵合力的群。在这个群中,不同装备的单兵艇各司其职,共同组成一个很大面积的有持续攻击力量的强大战斗力。

实战上,敌方的一枚导弹(鱼雷)命中己方,常规舰艇所受到的损失通常都比较大,特别是大型战舰,一旦被击中,容易造成己方力量对比的不利变化。但单兵艇就不同了,由于艇小数量大,单兵艇全艇成本(全武装时)很小,敌方击中后所造成的损失也很小,对战斗中的战斗力的损失是很轻微的,单只单兵艇受损所造成的成本和战斗力损失降到最小。现有的包括航母群在内的有强大和尖端攻防能力的舰队的一个波次的打击能力不会超过1000个目标。而单兵艇群通常是保持几千到上万艘的数量,所以在单兵艇群受到攻击时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高的攻击能力。

实战设计中,各具单一能力的单兵艇组成多个小编队,每个小编队都具备侦察能力。单兵艇群数量大,在航行中可以形成很大面积的一个侦察和攻防网。行进中任何一艘单兵艇发现或被发现受到攻击,则整个群都可及时的知道敌方的方位。这样可以实现损一发而全身动的功能。具体说单兵艇有以下几点功能。

1、近海防卫。根据单兵艇的作战半径确定近海防卫线的距离。单兵艇主要是用于针对第一岛链的威胁和围困以及南海无赖国家的行径。有些事情有时候用几只小艇去解决所得到的结局可能比用大型舰只的结局更好更占主动性。

2、随主力舰队远洋作战。配备相应的补给船或以航母等主力舰为补给舰,单兵艇可随行至世界上任何一海域。由单兵艇作主力舰的护卫侦察艇,可使主力舰的侦察防卫范围扩展更宽广,确保护卫的完全性。

3、埋伏。由一定数量的单兵艇组成小编队,在设定的海域作一定时间长度的预伏。这个期限要视单兵艇所带生活物资来确定,也可定期由补给舰在设伏海域补给或换防(人员)。这点的关键是人员的寂寞耐力决定埋伏的时间长短。所以,这个时间的长度由人员的极限来确定。单兵艇自身所带生活品及燃料的储备消耗量可以做到和人员的忍耐长度一致。

4、单兵艇既可带常规武器,也可以带核弹。单兵艇作战所用武器设计上均用现行最成熟的常用的武器装备。但在需要时可由专门设计的带核弹的单兵艇执行投递核弹的任务。当带核弹的单兵艇行进时,可随单兵艇群同行,由单兵艇群的数量优势来保证核弹任务的完成。比如,送几枚核弹到达太平洋东岸或太平洋北岸,或者远洋穿越印度洋等到达大西洋等地。当然这个任务只是纸上设计,实际的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那需要一定量的主力舰配合才行。不过,正是因为单兵艇的微小和隐蔽性,即使在主力舰队被消灭后,仍有可能完成任务。

单兵艇的性能设计:

1、能在任何海况下航行和作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乘员不受艇小和海况的作用而晕船,这可以在单兵艇的坐椅上设计一种可防颠簸的装置来解决(本文已有较好的对策,可以做到任何战斗人员不会晕船或大幅降低晕船的程度)。二是单兵艇在海况的作用下有翻滚情况但不会因此进水而影响其航行或作战。这一点可以作具备潜艇下潜功能的设计(半潜),但又不必要如潜艇一般下潜,只要求能浅潜于水面即可。具体的做法是设计艇身为全封闭型,在艇身最上部位设换气装置,这个装置能进出气,在有少量水随进的同时通过排水装置处理。这样可以既做到艇身在水面下,又不用考虑艇身完全潜于水下,即使单兵艇翻了几个转也不会进水而沉没。

2、作战半径。艇小的负作用是能带的燃料少,则作战半径就小。这个可以在艇身内部设计共用(休息和油箱共用)来处理。还可以在艇身外面加设副油箱处理。以能保证单兵艇能一次性的达到500海里的作战半径要求。

3、单兵艇驾驭人员培训要求低,在战时急需情况下,可将陆军战斗人员直接转换成单兵艇驾驭人员,只需作简单的基本培训即可,这可防战时出现的人员不易召集培训和周期长的弱点。比如潜艇乘员需要要身体条件不怕晕船以及潜艇各项技能的较长的培训周期。

4、单兵艇航行时速可设计在50—100海里间,当速度过高时小艇出现翻转撞毁小艇的现象,可在艇上设计飞机翼舵等以获得稳定性。这当然还要求艇身材料能达到质量要求。这一条本文也有相应的设计。

5、单兵艇生产和维护快速,单兵艇的艇身可以让各类型民用企业同时生产,战时可短时间内形成庞大的数量。艇小则维护容易快捷。战后所剩过多可在内陆设仓库保存,以使能在和平时期尽量降低这方面的列装开支。单兵艇身小所以吃水就很浅,单兵艇可自由进出内陆河地区。

6、单兵艇生活问题,这一点的设计是和前面乘员不受海浪晕船装置相关。将排便装置设在一起,一定时间再通过相应装置粉碎后机器排除。这一装置可保证即使在高速航行或海浪影响艇身稳定情况下都能供乘员方便。

单兵艇的战斗设计:
1、武器的发射。由于导弹的发射最宜水上发射,所以,单兵艇在发射导弹(鱼雷)时,艇身以最快速度前进,使艇身保持在水面上,这时导弹(鱼雷)可以完全在空中发射。对有竖井发射要求的可设置在发射时将艇身倒转,头上尾下形成发射井(此点本文有相应的设计)。
2、单兵艇发射完所带导弹(鱼雷)后,本身已不具战斗力时,还可以有三个作用。一是继续作诱敌的靶艇。二是在诸如登陆作战中单兵艇可直接高速冲向登陆点,以艇身作为登陆部队的临时掩体。三是可作为登陆艇,一只单兵艇可载一定数量的战斗人员高速登陆。这种作用下单兵艇的防晕船作用就消失。

3、单兵艇的自身防护。为求成本低以及有整体群效应,单兵艇自身不作防弹等设计,只作防浪和防行进中翻转所造成的对艇身的冲击防护。但可带诱弹等。由于单兵艇数量众多,这一点就是一种防御,雷达对于密密麻麻的单兵艇形成的小点不易做到锁定精确。
4、单兵艇的作战方式。以近身肉搏战为主,可以在没有卫星或其它力量的援助下,靠人员的目力作战。这点并不排除有卫星等条件下作战,有更好,没有也能作战。

单兵艇结构设计:

全艇为封闭型设计,以防止在海况作用下艇身进水。吃水线以上设两翼和尾翼,用于艇身高速前进时保持平衡。导弹等武器置于艇身下方(相应为压船石的作用),武器架下方设滑翼,其尾部放置螺旋浆,螺旋浆部分可以作一定的升降。单兵艇航行时靠滑翼和动力将艇身托于水面,以获得最小水阻增加速度效果。见三视图。

单兵艇武器装备:

1、对空作战。攻击艇只带(或一半)对空导弹。

2、侦察艇带雷达等装备。侦察艇必要时也可带导弹。

3、对舰作战。攻击艇只带舰舰导弹(鱼雷)。

4、对潜作战。攻击艇只带对潜导弹(鱼雷)

5、对陆作战。攻击艇带巡航导弹等,此种艇需要电子引导设备。

6、核弹艇。此艇按弹体要求有别于前面几种艇身设计。这种艇艇身较大。

7、机枪、小炮艇。此种用于渔政、海岸巡警等。针对小型船只。

8、特种作战。如引诱型,雷达干扰型等。

9、自救装置。在油料用完的情况下,单兵艇可带气球(风筝)帆回程。或采用桅杆帆。

单兵艇群的武器可采用现有常规的技术已极大成熟的导弹(鱼雷),也可以针对性的研发单兵艇用武器。要建立战争来临前后单兵艇用武器的生产和储备。战时需要大量的单兵艇,其艇身制造很快,但武器未必就能跟上。因为艇身民用企业都可生产,而武器的生产民用企业是不能做到的。

单兵艇优劣对比:

相比于各型中大型舰艇来说,单兵艇优势明显。弱点也明显,航程短,武器携带量等不能满足单兵艇远洋或长时间的作战。因此就这个方面来说,单兵艇为能得到有效作用,在远洋作战时仅作为主力舰队的辅助力量。

由于是只有一个乘员,易产生战斗人员的寂寞疲劳。

单兵艇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世界上最强的航母群的作战方式是精确以点打点。单兵艇是针对这种而设计的以面打点的方法。以点打点的战术必然在面上有所不及,单兵艇就是以数量形成一个很大的面,即当单兵艇群在受到现有最强航母群的三波饱和攻击后还能实施强有力的对敌方毁灭性的攻击,从而实现战术的主动和克敌制胜的最高概率。单兵艇单只生产成本低、生产速度快,损失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补充战斗力。实际上单兵艇是靠生产快速来实现战斗力的保证。

1、航母群的克星。无论现有的多么强大的航母群,都不具备一次同时歼灭上万个目标的能力,而单兵艇群有能力在数量达到万只以上同时投入作战,并能一次性发射万枚以上导弹(鱼雷)。作为近身搏斗的主要舰种,单兵艇是有能力一次性彻底消灭最强大航母群的。

2、单兵在东海的运用,从渤海湾到台湾海峡一带,我海岸线离美国的第一岛链距离很近,单兵艇不需要补给就能来回作战完成任务。当有战事发生,大量的单兵艇群可以很快的布防第一岛链一线,封锁这个区域。单兵艇具有藏于水下的功能可以让单兵艇封锁第一岛链而不易被发现,可以完成定点的伏击或突袭作业。如果用于武力收回台湾,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完成整个的包围其全岛,断其一切海上空中交通。并能用相当的力量来阻止美国力量的介入。

3、单兵艇在南海的运用,南海面积广阔,大型舰只在这里布防很不现实,并且容易被无赖国家用来说事,造成在外交上的被动。换成单兵艇后,形势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用的是小艇,所以出了什么事无赖国家在外交层面上也说不起大话。

况且南海岛礁太多,一个大型舰艇组成的舰队未必就能起到全面的控制作用,成本也太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目前拥有了几百万吨规模的军舰,去仍不能有效控制南海的现实。换成单兵艇就不同了,在每个岛礁布防几艘小艇,在相邻大一点的岛礁设补给点,这样可以低成本的达到长时间的控制整个区域的效果。单兵艇在守卫礁岛的任务中,补给少,所花费用低,一个礁岛群可用几艘单兵艇就可巡逻控制。比用中大型舰只来防卫,有着相当的方便性、有效性、低成本。

针对南海的现有局面,本文的方法是:设立民间准军事组织,同时将南海全部的岛礁暗地里卖给或让给国内的个人或资本去经营。单兵艇则成为其自卫力量(以防海盗为借口),然后这些力量全部统一为一民间组织(如渔业协会等)让这些个人民间组织与那些无赖国家去争夺,由这样引起的外交上的交涉,国家可以有缓冲余地,而不会被动僵死。这叫小打小闹的战法,最后完成全部岛礁的收回。

这种方法取于单兵艇的特点,那就是小艇可一只或多只的随渔船一起作业,其补给(生活、油料部分)可由渔船解决,渔船走到哪单兵艇就走到哪,遇到问题单兵艇就武力解决。

当问题累积到不得不国与国之间诉诸武力时,大量的单兵艇可以迅速的对像越南进行对其各个港口及机场的定点打击,打了就走,不去做持久的消耗。之后回到谈判桌上去无休止的扯。然后根据需要(在越南又恢复一定的武力后)又由单兵艇对其各军事定点打击,打得它找不着北,直到其彻底认输为止。

在南海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国家外交层面处于主动的地位。同时取得一般大中型舰只无法取得的一些有利效果。首先,费用成本很低,第二是损失成本低,三是投入和撤出战斗时间短效果好。可以将这种方法称为南海海上游击战术。

4、战争潜力准备:当有战争来临,我们要有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起相应能力的力量,这点就要求舰艇的生产要能快速,而单兵艇是满足这点要求的最好选择。

來源:
http://hi.baidu.com/%B6%E0%D7%CB%B6%E0%B2%CA%B5%C4%C8%CB%BC%E4/blog/item/fb0cb3ef6e0199e5ce1b3e8a.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