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介绍:[今日关注]伊朗真要打击中东美军基地?(2010.04.09)

(2010-04-12 12:07:54) 下一个
转贴:介绍:[今日关注]伊朗真要打击中东美军基地?(2010.04.09)

标题:[今日关注]伊朗真要打击中东美军基地?(2010.04.09)
简介:4月9日在纽约举行的伊核问题的六方磋商并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接下来伊朗核问题将如何发展又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在4月8日的时候,伊朗总统内贾德表示说伊朗不会祈求西方国家放弃对伊朗的制裁。而在此前,美国和俄罗斯的两位总统都表示说将会采取新的措施来解决伊朗核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3月份,美国向被称为“战争风向标”的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紧急运送了400枚钻地炸弹。据说这种炸弹的威力相当于小型核武器,可以钻入地下60米,穿透 20层的大楼。对于美国的这一举动,伊朗强硬表态说,如果伊朗遭到美国袭击的话,那么伊朗就会对中东的美军军事基地进行全面的打击。伊朗核问题这个结到底应该怎么解?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话题。


详细文稿:


[今日关注]伊朗真要打击中东美军基地?(2010.04.09)

伊朗强硬表态,若遭美袭击伊朗将全面打击中东的美军基地。挥舞大棒,美国钻地弹送“前线”,是否真要对伊动手?刚刚结束的伊核问题六方磋商为何难以达成共识?接下来事态将会如何发展?稍候请看《今日关注》。

  主持人(王世林):

  大家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今日关注》。

  4月9号在纽约举行的伊核问题六方磋商并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接下来伊朗核问题将如何发展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在4月8号的时候,伊朗总统内贾德表示伊朗不会乞求西方国家放弃对伊朗的制裁。而在此前,美国和俄罗斯的两位总统都表示将会采取新的措施来解决伊朗核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份,美国向被称为战争风向标的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紧急运送了400枚钻地炸弹,据说这种炸弹的威力相当于小型核武器,可以钻入地下60米,穿透20层的大楼。对于美国的这一举动,伊朗强硬表态说,“如果伊朗遭到美国袭击,伊朗就会对中东的美军军事基地进行全面的打击”。所以说伊朗核问题这个结到底应该怎么解?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话题,演播室请到两位嘉宾来为我们做解读。介绍一下,一位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副院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先生,您好,李院长。还有一位是本台特约评论员、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孟祥青先生,孟教授。欢迎两位到演播室参与这个话题。我们首先通过一个背景短片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看一下大屏幕。

  (播放短片)

  解说:

  近日,据西方媒体报道,美国正向其位于印度洋迪戈加西亚群岛上的空军基地运送数百枚“钻地炸弹”。媒体纷纷猜测,美国此举正是针对伊朗。对此,伊朗军方强调,一旦自己国内的核设施遭到美国或以色列空袭,将会对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驻军采取报复性打击手段。虽然伊朗政府报复外国侵略的呼声极高,但由于长期受西方制裁,伊朗武器装备落后。伊朗空军装备的美制F-14战机、F-4战机、F-5战机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产品。因缺少配套弹药,伊朗曾一度将 “霍克”型地对空导弹挂到战机上充当空对空导弹。

  目前,伊朗较为有效的防空手段是从俄进口的“道尔-M”防空导弹,但这些导弹数量不足,还可能遭美国或以色列电子干扰及反辐射导弹袭击。尽管伊朗防空力量相当有限,但其装备的大批弹道导弹却是一种有效威慑以色列的手段。此外,伊朗宣称封锁波斯湾石油运输通道的做法也令美国感到投鼠忌器。随着伊朗核问题的曲折发展,美国似乎越来越没有耐心与伊朗进行外交拉锯战。目前,美国在伊朗的邻国阿富汗和伊拉克都驻扎有大量军队,一旦伊朗同美国交手,国际市场的原油供应必将大受影响。

  主持人:

  李院长,您首先判断一下,现在关于伊朗核问题解决到一个什么程度?是不是真的像刚才背景短片讲到的,现在美国既在寻求对伊朗的制裁,同时又是大兵压境、运钻地炸弹等等?如果伊朗要进行报复,它有这个能力和手段吗?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李绍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副院长 中东问题专家):

  现在要说战争已经到了一个准备的阶段,我觉得还不是这样。总体来讲,伊朗核问题仍然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轨道之内,现在还没有脱轨。当前最新的态势是美国在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进行新的更严厉的制裁,只是这么一个势态。与此同时,实际上也有一些动作,像刚才所讲到的,美国向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运送的钻地炸弹等等,这样一些初步的军事上部署的举动。但是从可预见的将来看,在今年之内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为什么这样讲?实际上很简单,举一个例子,一个人要打人必须有拳头,现在美国的两只拳头都占着手,手腾不出来。所以至少今年之内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至于问到伊朗对伊朗周围的美军基地有没有这个能力进行报复,如果伊朗一旦遭到攻击,它的报复大概是这么几个方面:首先它可能对以色列的核设施进行打击,它有这个能力,而且同时动员中东它能动员一些的力量,包括真主党这些去攻击以色列;第二个层面,它对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进行封锁;第三个层面,对周围的,包括阿富汗、伊拉克,甚至于包括海湾一些国家存在的美军基地进行攻击。但是伊朗如何进行报复取决于它受到什么样的攻击。从现在的情况看,美国直接打击的可能性不大,倒是比较危险的是以色列,不顾美国的警告,以色列首先对伊朗发动袭击,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主持人:

  孟教授,再来分析一下,现在美军在伊朗周围,美国不打算进攻,但是它做了很多进攻的准备感觉,尤其是被称为战争风向标的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400枚钻地炸弹。而且伊朗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也是非常强硬的还击,一会儿试射导弹,一会儿无人机等等,这是不是一种谈判背后的手段?

  孟祥青(本台评论员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

  应该说这是手段之一。我同意刚才绍先分的一个大的趋势,首先美国奥巴马政府在近期内或者说在今年内不大可能腾出手来马上对伊朗动武力,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是美国进入今年以来或者说去年年底以来,有几个举措,这个举措背后确实有一些背景。一个举措是刚才在短片中已经看到的,在迪戈加西亚是387枚钻地弹。这个钻地弹是2007年美国启动的一个新的军事研制计划,专门针对伊朗地下核设施研制了包括没有运来的,还有一些所谓联合攻击弹药的,加上制导系统以后就成为联合攻击弹药,还有巨型的所谓堡垒终结者的钻地弹,都是针对伊朗的核设施。

  还有一个,今年1月份,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司令明确讲,“为了防止伊朗的导弹威胁,有必要在中东地区的四个国家建立导弹防卫系统”,一个是卡塔尔,一个是阿联酋,一个是科威特,还有一个巴林,这四个国家,这也是今年采取的一个举措,至少他明确表态了。

  还有一个,去年年底,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搞了一个模拟的战争形态,八天对伊朗的战争,谁打的?是以色列打的。他设想以色列没有经过美国的同意,在美国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以色列进行打击,打了八天,最后将美国被动的卷入,虽然军事上取得胜利,但是并没有取得彻底胜利,也就是对核设施打击完了以后,因为它的核技术、科学家还在,用不了几年会重新启动。

  有这样几个举措跟今年的形势结合,我认为主要是三个背景:第一,美国现在做的是一个先发制人的军事部署,也就是说马上面临着对伊朗的这样一个制裁决议。制裁之后,伊朗肯定在军事或其它方面做出反弹,美国包括以色列要做好这样一个军事上预防性的部署。第二,也有安抚以色列的意思。我在军事上已经做了这些准备,你不要擅自或者单独的对伊朗动用武力,以免打破美国在这个地区的战略部署。还有一个考虑,不仅是安抚以色列,也是让周边国家放心,虽然周边国家,包括刚才说的四个国家,在美国看来这些国家都认为伊朗是严重威胁。但是你们不需要发展核武器或者不需要发展其它,有美国为你保护,而且美国已经做了这样的部署。所以我觉得这个部署带有一箭多雕或者说一石多鸟的意义。

  主持人:

  刚才李院长有一个判断,美国在今年内发动对伊朗战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但是值得注意的却是以色列。您为什么这么说?您觉得以色列要针对伊朗动手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绍先:

  以色列是非常着急的。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以后,以色列自然的把目光伸向了伊朗,伊朗被以色列认为是它面临的最大威胁,它为什么是最大威胁呢?首先它认为伊朗在谋求核武器,其次伊朗可能是世界上现在唯一一个公开宣称要从地球上抹掉以色列的国家,所以以色列对伊朗的敌视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更迭,2008年奥巴马大选获胜,更迭了。更迭之后,美国政府对伊朗的态度出现了变化,奥巴马上台以后,伸出了橄榄枝,很明显和布什时期非常强硬的政策相比,出现了明显变化,所以以色列非常着急。2009年是以色列忍耐的一年,由于受到美国强大的压力,美以关系也经受了很大的压力和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到 2009年底,美国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政策被认为是有问题的,所以奥巴马开始调整政策,现在开始推动制裁甚至于做一些军事上的准备,以色列认为时机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其实进入今年以来表现的非常明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高调访问莫斯科,以色列派特使、副总理到处访问,包括访问中国,内塔尼亚胡还去了美国。从现在的情况看,美国人一直担心以色列可能不顾美国的反对,轻举妄动,这是美国一直担心的。包括拜登前不久去以色列访问,包括内塔尼亚胡前不久访问华盛顿,美国都给以色列很明确的压力,所以双方很不愉快。我觉得是基于这一点。

  孟祥青:

  有一个资料,在小布什时期,以色列至少有三次要对伊朗单独动武,对它动武不是全面战争,主要对它的核设施,一次性把它的核设施打掉,外科手术似的。小布什当时至少三次劝阻了以色列,使得以色列没敢轻举妄动。而且在历史上,以色列确实也有先例。1981年,当时以色列秘密出动了14架战机,超低空飞行躲过了当年伊拉克萨达姆时期的雷达搜索,然后对当时萨达姆搞的一个核反应堆,在两分钟之内把14架战机的炸弹全部倾泻下来,把主反应堆一下子摧毁了,至少使萨达姆的核计划被打入了冷宫。所以它也有这个先例。

  但是总而言之,以色列是不是对伊朗单独动武最终还是取决于美国。即使这种动武,以色列也是外科手术似的打击,也就是对它的核设施进行打击。可以坦率地讲,现在以色列也受制于很多因素,除了美国的因素,以色列之所以这么迫切,有一个具体的原因,从地缘上讲,伊朗离它很近,当然比离美国要远,特别是伊朗一直把以色列当做最主要的敌人,以色列也在伊拉克战争以后认为伊朗是最大的威胁。特别是现在伊朗最大的反制手段,抛开别的,如果从军事上讲,它的杀手锏最大的反制手段就是导弹。伊朗被称为中东最大的导弹库,伊朗在90年代就创立了一个理论,叫“导弹地带理论”。什么意思?伊朗说,我这个国家所处的地缘环境跟其它国家不一样,处在波斯湾这样一个狭小的区域内。如果在波斯湾这个狭小的区域内大批次、成批次的部署弹道导弹,就会制约战争爆发,别的国家,尤其以色列不敢对我动武,要动武,首先报复的不是美国,是以色列。

  主持人:

  要打击以色列的核设施。

  孟祥青:

  对。

  主持人:

  现在伊朗核问题发展到现在的确变得有点复杂,一个是今天在纽约举行的关于伊朗核问题六方磋商,并没有达成共识。另外,7号的时候,美国是核战略大变脸,公布了新的核政策。对于美国公布的核政策,伊朗总统内贾德说“这是政坛新手公布的‘牛仔政策’,注定是要失败的”。为什么内贾德这么说?我们通过背景短片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美、俄、中、法、英、德六国9号在纽约举行了伊朗核问题磋商,就制裁伊朗问题讨论了将近三个小时,不过会议并未达成定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会后透露,六方代表计划在下个星期再次开会。

  伊朗总统内贾德表示,“伊朗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并且说,“近来美国最新公布的核战略是一个政坛新手推出的‘牛仔政策’,注定要失败”。

  美国国防部6号公布旨在阐述美国核战略的《核态势报告》,宣布美国将削减核武器、停止发展新核武、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但并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而伊朗、朝鲜等不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不在此列。虽然美国对外公开宣布,将削减核武器数量,并倡导全球无核化。但据媒体报道,美国五角大楼一直在开发全新的导弹,来弥补核武器数量下降这一空缺。据悉,这种常规导弹,能在不到60分钟内从美国本土打击全球任何角落的目标。

  主持人:

  为什么没有达成共识?

  李绍先:

  虽然没有达成共识,因为它的注意点在什么地方呢?这次尽管大家吵了很久,但是美国推动新一轮制裁这种举动,六国第一次正式坐下来谈这个东西,当然不可能达成共识。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因为这只是刚刚开始,这是非常正常的。

  与此同时,就是刚才讲到的内贾德高调强烈的反应,实际上他是针对美国7号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这个《核态势评估报告》反映了奥巴马政府把核恐怖形势估计的非常严重,实际上这也不是偶然的,我记得2008年,现任副总统拜登在竞选的时候就曾经多次讲,他估计2010年之前美国会遭到核攻击,实际上现任政府把这个核威胁看得非常重。从这个评估来看,美国把核恐怖主义视为当前美国最急迫、最首要的威胁所在。所以基于此,这个《核态势评估报告》有一些亮点和新的地方,有很明显的变化,比如说他明确承诺不对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是它有个例外,朝鲜和伊朗被排除在外。它虽然有新的地方,但是有不变的地方,这个不变的地方很明显。小布什的时候有个“邪恶轴心所”,“邪恶轴心”实际上是三个国家,伊拉克、伊朗、朝鲜,现在萨达姆伊拉克被推翻了,当年的“邪恶轴心”还有两个,这一次这两个国家同样被排除在不被使用核武器之外。我觉得是这样一种态势在结合上推动新的制裁决议的举动,伊朗的反映非常强烈,无论是“牛仔政策”或者是“牛仔总统”等等之类的,实际上是针对这个而来。

  主持人:

  为什么内贾德的反映这么强烈,称这是美国的政坛新手推出的“牛仔政策”?

  孟祥青:

  政坛新手好理解,奥巴马作为一个黑人总统,以变革的旗号上任,以前他的从政经历跟那些老的政客相比应该说他是年轻的。但是他用“牛仔总统”或者说“牛仔作风”,让我们想到了小布什的时候。小布什的时候,国际舆论在“9•11”之前普遍把小布什称为“牛仔作风”,给人的感觉是鲁莽、粗鲁,甚至说爱动用武力,提出先发制人的打击战略等等,不单是一般的强硬,是很鲁莽的行为。内贾德对奥巴马的指责关键就是新公布的《核态势报告》,这个《核态势报告》不管有多大的变化,它确实有新意,我同意刚才绍先讲的,跟美国前一个《核态势报告》,跟小布时期的《核态势报告》相比有新意。

  最大的亮点:一个是不再研制新的核武器;再一个是承诺对签订和遵守《核不扩散条约》的国家和地区不使用核武器。但是远远不够,比如说中国是第一个承诺无条件的不对任何国家和任何地区首先使用核武器。你是有条件的,而且这个条件要注意用词的时候,为什么让内贾德这么强硬?除了我们可以看到的、有形的,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像朝鲜过去签了,后来又退出来了,这在之列。还有一条,不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个不遵守的界线是什么?比如说是以我没有签为不遵守,签了以后也可能不遵守,不遵守的界线谁来界定,谁来判断这个标准,这就留下了另一个空间。而不管从哪个空间来讲,内贾德、伊朗都是划在这两个范围内,一个是没有签署的,一个是不遵守的。也就是说,如果动用核武器,伊朗受打击的可能最大,所以内贾德才做出这样一个强烈反映。

  主持人:

  实际上在对伊朗制裁这个问题上,中国的态度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接下来我们通过背景短片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在西方国家要对伊朗磨刀霍霍之时,伊朗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一方面,总统内贾德沿袭一贯强硬的态度,另一方面,伊朗一些官员也频频出访,努力寻求支持。

  4月初,正值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试图争取中国支持进一步制裁伊朗之时,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访华,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进行了会谈。前些时候,以色列也曾派特使来北京,希望中国能支持强化对伊朗的国际制裁。

  伊朗核问题的升温,让中国的立场显得格外引人关注。4月9号,六国会议结束之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重申中国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的立场。

  主持人:

  请李院长给我们解读一下,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

  李绍先:

  中国是维持推动伊朗核问题在和平谈判轨道之内解决的一个最主要的力量。以色列的特使和伊朗的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来北京的时候,我都有幸在小范围内见到过他们。尽管双方都对中国寄予希望,但是中国是一个不偏不倚的和平的力量,也就是说中国有自己的优势,倾听有关各方的声音,同时做有关各方的工作。包括对伊朗进行一系列积极的说服和劝说的工作,对于美国也是这样。实际上从整个伊朗核危机的发展情况来看,事实证明,小布什时期的单纯实行制裁陷入僵局,结果导致的整个效果非常不好,奥巴马上台以后对小布什政策进行了修正。实际上整个的方向是对的,现在在整个方向对的前提下,出现了新的问题。我觉得无论是我们的代表所讲的,伊朗核问题在外交的空间仍然存在,从这一点上理解,包括昨天刚刚结束的六方新的磋商,只是一个刚刚的开始,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中国,包括联合俄罗斯、欧洲的一些国家继续推动伊朗的核问题,仍然维持在外交的途径中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

  孟教授,预测一下接下来伊朗核问题会怎么样发展?

  孟祥青:

  接下来伊朗核问题恐怕就是围绕着有关各方,特别是六国关于对伊朗是否制裁的问题展开协商。据现在国际媒体透露出来的消息,美国早就拿出了文本草案,在各国传阅,尤其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传阅。我同意刚才绍先讲的,其实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政策立场都是一贯的,首先我们主张各个国家都有责任、有义务来遵守核不扩散这个体系,这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体系,也是维持地区稳定、世界和平的一个基本条件。

  同时我们也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包括伊朗核问题一定不能脱离这样一个轨道,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和平谈判是不是还有空间,我们一贯认为还是有空间的。至于说是不是对伊朗制裁,是怎么制裁?我们一贯主张首先不能对伊朗民众的基本生活构成威胁和挑战,我觉得这也是重要的一点。

  据现在媒体的报道,美国关于伊朗的一些制裁、条款、内容,现在六国第一次坐在一起开始协商,围绕着这个问题,下一步还要继续进行协商,甚至还有一番博弈。

  主持人:

  这只是第一轮磋商,4月9号在纽约举行的第一轮,您预计会有多长时间或者经过多少轮磋商以后才有一个结果?

  李绍先:

  这个过程应该是比较长的,可能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同时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说伊朗态度的变化,以色列态度的变化,美国态度的变化。

  主持人:

  关于伊朗的核问题我们会继续跟踪,非常感谢两位今天到演播室参与我们这个讨论,谢谢。

  观众朋友,今天的《今日关注》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制片人:王世林 滕双双

  策 划:董宝磊

  编 辑:寇 春 朱同合

  监 制:马 勇

  E-mail:

  chinanews@cctv.com

视频链接: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70823227296885

央视今日关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