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淮海寻梦..

(2011-05-12 14:02:08) 下一个
淮海寻梦

发布: 2011-5-12 17:30 | 作者: zggpsc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210 | 回复: 0
淮海寻梦

作者:马服哥牧   

五一放了五天假,我本想去去扬州看看,俗话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此时下扬州,定是一番美景在目。然而计划不如变化,我却随友人来到了徐州,估计很多人对徐州这个地方很陌生,但是如果我说淮海战役,估计很少有人不知道。所以我把自己此次徐州之行,就当是一次淮海寻梦之行吧!以下是节选《亮剑》里的一个片段:

“1938年11月的一个清晨,徐州。这个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城市。两千多年来,以见诸于文字的158次血战而彪炳史册。

仅仅在十年前,这个城市的周边地区,就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血战,中日两国的正规军 在此投入的总兵力为数十万人,战斗之激烈,伤亡之惨重,是前所未有的,日本陆军的骄傲 ——坂垣师团,在此遭到重创,上万的日本士兵的尸骨被埋葬在这里,而中国士兵的阵亡人 数则是日本人的数倍。台儿庄之战,给中日两国军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十年后的今天,这里又爆发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同一个 国家同一个民族的两个政党之间的战争。这次大战的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国共双方 投入的总兵力达到140万人,以往的战争比起此时此地发生的大战,实在是不足道哉。

关于这场大战,国共双方的叫法不同,国民党的历史教科书上称为“徐蚌会战”。而共产党 的历史教科书上则称为“淮海战役”。

在这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走向的大决战中,国民党军投入兵力为80万人,解 放军投入兵力为60万人。结局是,60万消灭了80万。

大战刚刚结束,当时世界第二号军事强国——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的将军学员 们 便把它列入了经典战例,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多少年过去了,各国军事学院的战史教 材上,都把这次大战称为“经典战例”。

一代代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政治信仰的职业军人们对这个战例都不陌生,使人感到浓 厚兴趣的,是它的过程。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60万人是如何打败兵力和装备都处于优势 的80万人的。

数十架美制“B-25”轰炸机编队组成若干个攻击波次,向地面俯冲投弹,数百门重炮和百余 辆坦克将徐州市东侧邓楼至团山一线四十余里宽的正面变成一片火海。

徐州市东郊的市民们被这惊天动地的战争景观吓傻了,窗玻璃在强烈的声波中被震得粉碎, 哗啦啦地倾泻而下,房屋在晃动,梁柱在吱嘎嘎作响,像是随时要塌下来,铺天盖地而来的 硝烟使得日月无光,人们在持续得没有任何间歇的巨响中被震得失去听力。”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里,我被一组数字惊呆,淮海战役,国名党投入飞机158架,共产党无一架。坦克260多辆,共产党是20多辆。徐州近处几无高山,在这个平坦的 土地上,国民党的80万装备及其精良的军队被装备及其简陋的60万共产党彻底消灭了50多万,我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用美国西点军校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可思议!

淮海战役,被军事家们列为世界十大著名战役之一。它的规模比起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要大很多。战争是残酷的,那些为了正义、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年轻生命的战士是最可爱和可亲的人。为了缅怀先烈业绩,1959年四月四日,国务院在徐州市兴建了淮海 战役烈士纪念塔。1965年10月1日建成,11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那坐落在凤凰山上的高耸入云的方形塔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依然经历了将近五十个春秋,在风风雨雨的吹打中,它变得更加庄严肃穆,尽管沧桑却像一个永不言败的斗士,那么顽强的、直插云霄,抒写着战天斗地的豪情。我相信,任何一个敢于污蔑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的人,只能匍匐在他的脚下,苍白的如一张轻薄的纸。作为历史,那是用枪炮子弹铸就的文字,值得我们用心去深深体会!

站在淮海战役烈士陵园里,仰望淮塔,毛主席手书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莹莹生辉,塔下是一层层的石阶,拾目而上,层层石阶,纵沿而上,丝毫不损色于中山陵的层层台阶,也许有些人、有些事注定了让人去仰慕,去为之奋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石阶旁的棵棵雪松,如威武列阵的护兵,神圣不可侵犯。

淮塔,像植根于淮海大地的擎天柱,傲然屹立,威武不屈;淮塔,是远离尘埃的一方净土,寄托着亿万人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淮塔,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人民撼天动地的伟大一幕。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旧馆,馆大门入口的正中,有一尊毛主席的铜像,铜像背后有一面墙,墙上书毛主席“人民的胜利”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字里行间透射出主席对人民力量的诚服和对人民改天换地散发的伟大力量由衷的自豪。

如果真的要来评价这场中外史上十大著名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我想毛主席的这五个大字最是有力。

淮海之行,烈士陵园里的一草一木,纪念馆里的一场一景,只要你静下心来去慢慢感悟,会让你深深的体悟到什么叫感动。十多万名鲜活的生命,他们的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建立了如此丰功伟业。他们是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的革命精神和烈士的高风亮节是我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永远激励这亿万后人奋勇前进。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陈毅元帅的原话。一个支前统计表告诉我们,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河北等五省解放区,亿万人民踊跃支前,各种民工达543万多人。后方人民为战役提供了九亿六千多万斤粮食,动员了10万多子弟参军,出动担架20.6多万副,挑子30.5万多副,牲畜76.7多万头。看到这儿,不由人们不感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所向,历史不可逆转,解放军有广大人民如此热情的支持,怎能不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呢?

是谁?是谁用一支笔头,将一百年来散成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了起来?是谁?带出了如此的让广大人民深情拥护的解放军?吃水思源,一个忘记了历史,忘记了恩情的民族是不会有希望的,尽管历史的跳梁小丑极力的去污蔑和诽谤您,但是人们永远会记住,20世纪,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你,才免于了国亡族灭的危险境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挣脱三十年来强加与他们头脑里的精神枷笼,重新以一个新的姿态来迎接着您的光辉思想的再次照临这片广袤的大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