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学杂志

巴黎文学杂志由陈湃先生创办于2000年。是巴黎中华文学社刊物。
正文

故 乡 纪 事(二)

(2011-02-17 09:25:51) 下一个

人与中国各界的交流、联系与合作,共同分享世博盛会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骄傲、喜悦和机遇。总之,上海世博会给了一个历史性机会,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

依我之见,如果上海进一步把金融业搞好了,发展成为亚洲和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那就可迈进世界级大都会的最前列。多么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我虽置身在异国他乡,但我的根在浦东,我的心系上海,盼望我永恒的故乡,更加光彩夺目,故乡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东方故国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 

 

2、儿女亲情,天伦之乐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因为工作的关系和生活的变迁,我与儿女们总是离多聚少,缺少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以往多次回国,大多是东奔西走,到各处探访朋友和故地重游,在儿女身边的时间并不多。今年回去,原本也计划到上海以外的地方走一走,甚至办好了多次出入境的签证,到祖国宝岛台湾观光访友…,但女儿出于对我的关心,提出异议。她希望我留在家里好好休息,上了年纪的人,远行很劳累,不妨多看看上海的变化,与上海的亲朋好友会一会,不是更适宜吗?我接受了女儿的建议,停留在上海,居住在家里,享受了近两个月的天伦之乐,直至5月5日搭乘国航CA935航班离沪,经法兰克福返回法国。

作为知识分子家庭,女儿家的生活条件在上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女婿1994年留学回国,2002年已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住一套150平方米3室2厅2卫的公寓房,有两辆私家车,每年有能力到国外旅游。他们成长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在业务上已是中坚,在生活上分享到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要说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一点也不亚于我在法国交往的定居在当地的博士们,甚而高于一般的法国人。尽管国内存在贫富差别较大的社会问题,但我所接触到的和看到的各类人群里,包括我过去的老同学(他们之间的退休金差别很大),日子都过得很不错,许多人都到过国外观光旅行。其实,贫富差别在每个国家都存在,相信中国一定会努力改善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

居住在女儿家里,衣食住行无忧。在我到家之前,女儿已为我安排好了一间舒适的卧室,因上海3月的天气还是很阴冷,气温较低,卧床配备了电热毯,还准备了一件在家穿的新棉袍;而且家里还有热空调,更可以随时调节室内的温度。每天的饮食,女儿都有很好的安排,她讲究保健养生,都为健康食品。只要她有空闲,就开车陪我去超市或饭馆、书城或古镇…。平时我自由自在,可以按自己的心愿,看书读报或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到小区内散步或去购物,也有10余次个人赴约,与亲朋好友聚会。期间,儿子和孙儿一家也来看望我,女儿在“新南华大酒店”安排了丰盛的晚宴。总之,每天过得十分开心,充分体会到了子女的一片孝心,享受到了家庭的一片温馨。

近两个月期间,我观察到女儿一家每天的生活,非常平静有序,令我深感欣慰。外孙女今年初中毕业,要迎接6月的“中考”,学校抓得很紧,每天的功课总要做到半夜12点后才休息,连星期六、日都安排了课程;好在孩子的学习态度非常自觉,成绩也不错,她适应了国内的这种教学模式。但我女儿从不给孩子以任何压力,只是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任其自然而已,效果则很好。女婿工作很忙,学术上颇有成绩,带了多名博士生;他每年出国数次,就在我返沪期间,他于4月下旬去澳大利亚开会10天。由于女儿的合理安排,对日常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传统、非常温馨的幸福家庭。

我体会到,只有高质量的生活条件,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天伦之乐。

 

3、学生聚会,师生情谊

 

每次回到上海,我总会与自己过去任教过的学生们欢聚一堂,分享人生中非常难得而珍贵的师生情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