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惊人巧合--《喻世明言》现代版

(2009-12-01 05:27:57) 下一个
作者:黄天辰

据11月26日《扬子晚报》报导,59岁江苏淮安市民周翠兰平时以卖豆饼为生。11月6日,她在卖豆饼途中,捡到1700元现金。几经周折找到失主周继伟,谁知周坚称丢的是8200元。就这样,拾金不昧的周翠兰收到法院传票,被失主告上法庭,要求赔偿6500元。

无辜吃官司的事对周翠兰打击很大,每天喊头晕,豆饼也不卖了,一家人都在全力打这场官司。老太太的儿子找律师要跟周继伟讨回1700元,交至相关部门继续寻找失主。让周另寻自己的8200元。

看到这消息,突然觉得这件事似曾相识,猛地想起古书中有这样的判例,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二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开始时写过一个小故事。我把它变成现代语言,让大家来看看古代当官的如何审理这类案子吧。

要走歪 老妈劝善

以前有一人叫金孝,家中只有老母亲,以卖油为生。一天金孝挑油担出门,中途上厕所时捡了一个布裹肚,包里有三十两银子。金孝乐坏了,赶紧回家告诉老妈。老太太吃了一惊:“ 不是你偷来的吧?”金孝说:“我什么时候偷过别人东西?这裹肚不知道什么人丢在茅坑边上,我给捡回来了。明天就用这钱开个店,在店里卖油多好,省得挑担子出门。”

老太太一听急了:“儿子呀,常言道:贫富皆由命。你要是命中该享受,就不会生在挑油担的人家。无功受禄,说不定倒受了牵连。这银子,不知是本地人的,还是远方客人的?又不知是自己家的,还是借贷来的?这会儿丢了,多着急呀。弄不好,连命都得搭上。古人裴度还玉带积了大德,后来当了宰相。你回捡银子的地方,看看谁丢了,还给他。也算是积了阴德,老天也不会亏待你的。”金孝是个本分人,被老太太教训了一通,连声说:“说得是,说得是!”放下银包裹肚,跑到那厕所去了。

怕花钱 负义忘恩

厕所那儿乱哄哄的,一堆人正围着一个气哼哼的男人。金孝一问,原来那人是远方的客人,上厕所时,把裹肚给丢了。现在又回来找,还以为掉茅坑里了,找了几个流浪汉帮忙,正要下去掏厕所,街上人都围着看。

金孝问客人:“你银子有多少?”客人随口说:“有四五十两。”金孝老实,就问:“是个白布裹肚么?”客人一下就抓住他:“没错!你捡到了?还给我,情愿出赏钱!”人群中有快嘴的说:“照理,平半分也是应该的。”金孝让客人跟他到家里去拿。这伙人一哄都跟了过去。

金孝到了家,双手捧出裹肚交还客人。客人拿出银包一看,知道原封不动。但怕金孝要他出赏钱,又怕大家让他平分,于是动了歪脑筋,要赖金孝。他说:“ 我的银子,本来有四五十两,现在就剩这些,你藏了一半,快还我!”金孝说:“我才捡回来,就被老妈逼出门,寻访失主,根本就没动银子。”客人就跟他吵。金孝觉得委屈,一怒之下就去撞那人。那客人劲儿大,把金孝头发一把提起,像抓小鸡似的,放翻在地,挥拳就打。金孝七十岁老妈也急忙冲出来叫屈。大家都有些不平,跟着嚷嚷起来。

太贪心 自取其辱

正好县太爷从这条街路过,听见喧嚷,吩咐停轿,让做公的(古代警察)把他们抓来审问。胆小怕事的都溜了,也有几个大胆的,站在旁边看县太爷怎么断这桩官司。
  
做公的将客人和金孝母子都拿到县太爷面前,当街跪下,各说各的理。县太爷问大家:“谁做证?”大家都说:“那客人丢了银子,正在厕所边上着急,金孝自己走过来承认了,还带他回去还给他。小的们众目共睹。但到底有多少银子,我们就不知道了。”县太爷说:“你们也别争了,我自有道理。”叫做公的把那些人都带到县衙门。县太爷升堂,众人跪在下面。县太爷让取裹肚和银子上来,先把银子兑准,一共是三十两。

县太爷问客人:“你银子是多少?”客人说:“五十两。”县太爷说:“你看见他捡的,还是他自己承认的?”客人说:“是他亲口承认的。”县太爷说:“他要赖你银子,干吗不全拿走?还要藏一半,又自己跑来告诉你?他不招认,你怎么知道谁捡了?可见他没有赖你银子的想法。你丢的银子是五十两,他捡的是三十两,这银子不是你的,一定是另一个人丢的。”

客人慌了:“这银子真的是小人的,小人情愿只领这三十两。”县太爷说:“数目不同,怎么能冒领呢?这银子就判给金孝,让他回家奉养母亲;你的五十两,自个儿找去。”金孝拿了银子,千恩万谢的扶着老妈回家了。那客人看见县太爷判完官司,那敢再争辩?只好含羞噙泪而去。众人无不称快。

现代版 何去何从?

针对周翠兰拾金不昧反被诬陷一事,新浪网做了网络调查,截至26日共有15000余名网友投票,其中对老太被告表示理解的仅占2.4%,高达92.1%的人则认为“捡钱归还反而被冤枉,以后谁还敢做好事”。

正当网上为此事掀起轩然大波时,有民警透露,11月6日,也就是周翠兰捡到钱的那天,失主周继伟曾到派出所报警称自己丢了4200元!后来周继伟的母亲又跑到派出所报警称,其儿子丢了8200元钱被卖豆饼的周翠兰捡去了,但对方只同意还给他们1700元钱。

那么好了,这下周继伟可露馅了。报案4200元,一看周翠兰见到钱就涨价到8200元。

这两件事中,好心的周翠兰有点像金孝的妈妈,是个行善的人。反观周继伟的母亲,不但不劝善,反把他儿子栽了进去。这对他儿子到底是祸还是福?万一事情败露,还要不要他儿子在社会上做人呢?这脸往哪儿放呢?

这场官司还没完,据说还得等几天才再开庭呢。烦请哪位热心网友,看到此文后能将这个故事告诉周翠兰或她的律师,也可以顺便提醒一下审理此案的法官,根据古代的案例来明辨是非,简单明了。也好让周老太太可以踏踏实实接着卖她的豆饼。

当然前提条件是该法官没有拿过周继伟的好处费,也没有七姑八大姨与周继伟有关联,更没有上司与周继伟联姻。否则这个案子恐怕就难断了。

《喻世明言》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有一首引言诗,很贴切:

世事番腾似转轮,
眼前凶吉未为真。
请看久久分明应,
天道何曾负善人。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