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3月25日 撒母耳记上廿六章

(2010-03-25 03:54:33) 下一个

扫罗的第二次死里逃生

撒母耳记上廿六章一至廿五节

    1亚弗人到基比亚见扫罗,说:“大卫不是在旷野前的哈基拉山藏着麽?”2扫罗就起身,带领以色列人中挑选的三千精兵,下到亚弗的旷野,要在那里寻索大卫。3扫罗在旷野前的哈基拉山,在道路上安营。大卫住在旷野听说扫罗到旷野来追寻他;4就打发人去探听,便知道扫罗果然来到。5大卫起来,到扫罗安营的地方,看见扫罗和他的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睡卧之处,扫罗睡在辎重营里,百姓安营在他周围。

    6大卫对赫人亚希米勒,和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的兄弟亚比筛说:“谁同我下到扫罗营里去?”亚比筛说:“我同你下去。”7于是大卫和亚比筛夜间到了百姓那里;见扫罗睡在辎重营里,他的枪在头旁,插在地下;押尼珥和百姓睡在他周围。8亚比筛对大卫说:“现在上帝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里;求你容我拿枪将他刺透在地;一剌就成,不用再刺。”9大卫对亚比筛说:“不可害死他;有谁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而无罪呢?”10大卫又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他或被耶和华击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战阵亡。11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现在你可以将他头旁的枪和水瓶拿来,我们就走。”12大卫从扫罗的头旁,拿了枪和水瓶;二人就走了,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醒起,都睡着了;因为耶和华使他们沉沉的睡了。

    13大卫过到那边去,远远的站在山顶上,与他们相离甚远。14大卫呼叫百姓,和尼珥的儿子押尼珥,说:“押尼珥阿,你为何不答应呢?”押尼珥说:“你是谁,竟敢呼叫王呢?”15大卫对押尼珥说:“你不是个勇士么?以色列中谁能比你呢?民中有人进来要害死王你的主,你为何没有保护王你的主呢?16你这样是不好的;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们都是该死的,因为没有保护你们的主,就是耶和华的受膏者;现在你看看王头旁的枪和水瓶在那里。”

    17扫罗听出是大卫的声音,就说:“我儿大卫,这是你的声音么?”大卫说:“主我的王阿,是我的声音。”18又说:“我作了什么?我手里有什么恶事,我主竟追赶仆人呢?19求我主我王听仆人的话;若是耶和华激发你攻击我,愿耶和华收纳祭物;若是人激发你,愿他在耶和华面前受咒诅;因为他现今赶逐我,不容我在耶和华的产业上有分,说:‘你去事奉别神罢。’20现在求王不要使我的血流在离耶和华远的地方;以色列王出来,是寻找一个虼蚤,如同人在山上猎取一个鹧鸪一般。”

    21扫罗说:“我有罪了;我儿大卫,你可以回来;因你今日看我的性命为宝贵,我必不再加害于你;我是糊涂人,大大错了。”22大卫说:“王的枪在这里,可以吩咐一个仆人过来拿去。23今日耶和华将王交在我手里,我却不肯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耶和华必照各人的公义诚实报应他。24我今日重看你的性命,愿耶和华也重看我的性命,并且拯救我脱离一切患难。”25扫罗对大卫说:“我儿大卫,愿你得福;你必作大事,也必得胜。”于是大卫起行,扫罗回他的本处去了。

    虽然内容有些不同,这一章告诉我们的故事,很明显与廿四章很相似。大卫再一次被扫罗追赶,但反过来,他再有一次黄金机会,可以杀死这位王;而再一次他的跟随者催促他把握机会,但他却拒绝这样作;又一次他让扫罗知道发生什么事,而扫罗也再次为他的错误道歉。这个结果指出廿四章及廿六章只是同一件事的不同的翻译。但有些学者觉得内容太多不同,不能支持这种结论。无论如何,很清楚圣经作者相信大卫两次保存扫罗的生命;他详细叙述两个故事,目的强调这两件事的教训。

    (一)第一个教训是,无疑上帝保护大卫;无论扫罗的军队怎样庞大,他追捕大卫之行动终必失败。另一方面,扫罗会发现上帝撤回对他的保护。如果他不敌大卫细小的军队,他又怎样敌得过非利士的军队——此事不久将证明(卅一章)。叙述者甚至告诉我们,扫罗全军不能保持清醒(12节)!甚至押尼珥作为大能勇士的声誉也不能保护王。

    (二)第二个重要主题,乃是大卫完全没有伤害扫罗,甚至不盼望他受伤害。在整卷撒母耳记重复地强调这件事,一定是当时有大卫的仇敌,在以色列境内企图歪曲他的品格,指出他向;王犯了背叛和不忠的罪。一个更具普遍的教训,是好领袖不攻击他们所要继承的前任;向着先人有一颗清洁的良心,与向着普罗大众有一颗清洁的良心,同样重要(参廿五31)。同理,今天的领袖不应被明天的领袖所嫉妒。

    (三)这里再一次指出,没有人有权攻击上帝所拣选及膏立的领袖,无论他的行动多么的错误和欠考虑。新约同样也支持律法与权柄;参罗马书十三章一节。

    与廿四章比较,这章的故事最不同部分为十八节以下,大卫对扫罗说的话。现在大卫明白,他与扫罗之间的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不能无止境地继续下去——正如我们在廿七章所见.他准备离开以色列领土。十八节以后很清楚看见,这一次迁移是非常严重和不快乐,以色列人对他们家乡的态度,远超过普通的忠心和爱国的精神;这里有强烈的宗教倾向,因为以色列地乃“应许之地”,这地乃是长久以来,上帝应许他们的祖宗,以后要赐给他们的。故此离开,乃是放弃上帝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同时,正如大卫所说的,这也是失去公开敬拜他们的上帝,因为以色列境外没有圣殿或祭坛。透过这些话,大卫和说故事者清楚指出大卫将离开以色列,往非利士境内,乃是被迫的,绝非他的意愿。

    十九节有一个问题,即是否大卫或他的跟随者有过错,使他被放逐呢?(可能有其他人挑拨扫罗去对付大卫,但较可能大卫指的扫罗他自己。)如果扫罗坚持错在大卫,这样大卫会准备聆听这些控诉;如果他有罪,他会愿意献上祭牲来寻找上帝的赦免;但当然再一次扫罗承认他是那个作错事的人(21节),故此大卫在前往非利士之前他的名声是清白的。

    今天我们可以用“宣传”这个词,来形容这些资料,目的是要使大卫的名誉清白。然而,不需要愤世嫉妒,一位上帝子民的领袖的名声,应该与他的良心同样无可指责是很重要的。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