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轩的博客

随便讲一讲每天的感想和见闻。
正文

吹牛总理朱镕基彻底失败的“三年国企脱困”

(2010-01-20 09:09:23) 下一个
吹牛总理朱镕基彻底失败的“三年国企脱困” 

 从90年代初开始, 如何让大批国有企业走出困境,是中国政府十分头痛的事情,朱镕基信誓旦旦的”三年国企脱困”问世后,国企果然在众人惊疑不定之际,财务指标有了重大改观。在1998-2000年三年间,国有经济的产出占全部工业总产出的比重从不足28%反弹到33% ,帐面利润也大有起色,尤其是2000年,利润达2392亿元,比上年猛增了140%!看似国企基本脱困的誓言如期兑现,,朱镕基的吹鼓手们也到处为主子歌功颂德.  
  
 任何经济效益都是投入产出之间的对比,只要详细计算一下为了“三年脱困”,中国政府的巨额支出, 我们就能知道”三年脱困”究竟是什么货色.  


  
 一、国债投资:那几年政府为改善基础设施和对付通货紧缩已举债2 万多亿.为了”三年脱困”,在1997-2000 年,政府花在国有企业身上的国债投资规模达到3600亿元。以利息成本计,约为国企虚增利润450亿元,占国企三年总利润的11.5%.  
  
 二、银行降息:据人民银行计算,近年来七次降息共降低企业财务成本2600亿,这实则是将银行的帐面利润挪做国企的利润了。此一项即占国企三年总利润的66.4%.  
  
 三、债转股:估计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累计接受了约1 万4000亿的不良资产,约占总不良资产50%,其可能的出售折扣率在四折,也就是说差不多8400亿帐面资产将在今后若干年做撇帐处理。另外,2000 年1 月24日,国家经贸委审查推荐了“债转股”企业601户,拟转股总额4596亿元,其中78户企业已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签订了“债转股”协议、框架协议或意向书,转股额金额1122亿元。  
  
 注销呆帐惊人  
  
 四、银行不良资产: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绝大部分是国企拖欠的贷款,悬空在国有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还有1 万4000亿(另一半已通过债转股由资产管理公司接手待清理后出售),这意味着潜在的8400亿资产缩水。目前直接的注销呆坏帐已很惊人,1997- 2000 年核销呆坏帐共2500多亿元,其中97年300 多亿,98年400多亿,99年700 多亿,2000年突破千亿。为国企虚增利润312亿,占国企三年总利润的8%.  
  
 五、技改贷款贴息:这笔费用由经贸委掌握,本意是扶持国有企业对其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国企拿到的贴息在1999年为150 亿元,2000年为90亿元,两年共260 亿元。占国企三年总利润的6.6%.  
  
 六、纺织压锭配套资金:中国政府认为纺织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因此采取了毁锭、压锭减产的严厉措施。过去三年中,共安排纺织压锭940 万锭,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为此拨款28亿2000万元,银行相应配套贷款18亿8000万元。  
  
 七、“社保基金”缺口:国有企业的改革伴随着大量工人的下岗。在中国,要建立一个最低水平的社会保障机制所需要的费用,保守估计在7 万亿。即使仅仅考虑在过去3 年失业的约2000万国企职工,在未来20年国家财政就可能至少必须向社会保障基金注入万亿计的资金。  
  
 减轻国企压力  
  
 八、关闭“五小”企业:“五小企业”是指小化工、小造纸、小炼油、小焦化、小煤窑等,其中大部分还是依法注册和纳税的。国家强行关闭“五小”企业的理由是它们造成了污染严重、能耗大、或与国家争资源。但关闭“五小”不言而喻地也有利于减少对国企的竞争,保证国企利润,估计此举导致地方数百万人失去工作,产出减少了约80亿。  
  
 九、上市融资:中国沪深股市的设立初衷就是为国企改革保驾护航,1998-2000年间,国有企业上市融资4934亿元,三年期间上市公司仅支付红利 522 亿元,国有企业从股市中获得的净融资约为4412亿元,以减少贷款利息成本计算,为国企虚增利润500亿元, 占国企三年总利润的12.8%.  
  
 十、出口退税:由于所有加工贸易和“三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并不享受出口退税,因此获得出口退税的主体是国企。目前中国平均出口退税率已经达到15% ,整个“九五”期间,全国税务系统办理的出口退税超过3100亿元。

   在上述10项帐单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1,不考虑政府拖欠已失业的原国企职工的社会保障基金1项(由于国企历史上的贡献,此项应由全社会负担),仅粗略估计其余9项开支,则朱政府几年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已经直接和间接花费了大约4 万零800亿元.根据财政部2000年8 月的统计,中国国有资产总计约有9 万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6 万6748亿,而21万7000户国有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总额为5 万3306亿。暂且不算国企资产的虚夸问题,朱镕基在“三年脱困”中的花费,大概已可按帐面资产买下其中约77.5%的国有企业!这种不计代价,浪费巨大资源,死马当活马医,以粉饰太平,为朱镕基本人营造政绩的作法,除”大跃进”外,可谓空前绝后!  
  
 2,国有企业“三年脱困”期间实现的全部净利润为3,915亿元,而仅在一,二,四,五,九几项由国家直接或间接营造的国企利润,即达4,122 亿元.也就是说,没有朱镕基移花接木的粉饰手段,三年中,国企是全行业亏损的! 同时,部分国企每年获得可观的行业垄断利润,在2000年的2393亿元的利润中,前10名的垄断企业占据其中的1,900亿,它们根本无需”脱困”,。国家"重点支持"的前500名大企业共获得盈利2,400亿元,约等于全年国企总盈利.而其它需要”脱困”的20多万企业,在受到总数达上千亿元财政补贴之后,大部分仍陷在亏损的泥潭中.”国企三年脱困成功”完全是用剜肉补疮的办法造出的谎话!  
  
 3,朱镕基在”三年脱困”这个把戏中所用的做帐手段,和股市中臭名远扬的,以诈骗股民钱财为目的的”红光”,”银广夏””大庆联谊”及”格林科尔系”等”恶庄”如出一辙.他们的区别只在于,”恶庄”们做帐是为了骗钱,朱熔基总理做帐是为了”盗名”,欺世盗名.  
  
 4,三,六,七,八诸项对国企的投入,包含了相当大的,难以金钱估算的社会资源.特别是银行烂账和关闭”五小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成本,极大地增加了全国金融和社会的系统性风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的国企来自于计划经济时代,那个时代造就的企业,很难适应如今市场经济的需要.从本质上来讲,国企的困境来自于自身组织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的缺乏.而当初投资决策的失误,政府的不当干预以及企业领导层的贪污腐化等问题,也都是国企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国企的财务困境只是一种表象.  
  
 目光短浅而又好大喜功的朱熔基,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把国企问题仅仅看作财务问题.他治标不治本,一味运用手中的权力,把巨大的社会资源投入国企财务这个无底洞中去, 最终未能挽救国企的颓势.  
  
 朱镕基心里完全清楚”三年脱困”的失败.他在2000年开始赞同”国企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提法就是明证.财政部长项怀诚等人对”三年国企脱困成功”的大肆吹捧,听起来更像打在朱老板脸上的耳光声.  
  
 无可奈何花落去,”三年国企脱困”终于成了一个历史的笑话, 朱镕基现在也仅仅是一位退休老人.可朱老板在制造这昂贵的笑话时花掉了几万亿元”制作费”.这些中国百姓的血汗钱将要由谁来买单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