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让爱成为负担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观后

(2010-12-20 05:17:31) 下一个

很久没有这样一部剧让人看起来放不下,熬了两个夜终于看完了36集电视剧《“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14岁的儿子也连夜看这部剧,目前看到28集了,他可是从不看中文电影电视的。以前推荐给他看任何国产剧他最多坚持看到三五集。他这次看了很有感慨,怎么中国的父母都这样呀?


这是一部看似轻喜剧但却很有现实意义的一部戏。它反映了两代人的矛盾,但也是现代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而这种碰撞集中反映在邓家齐这个人物上。家齐从小在传统家庭中熏陶出来,对自由充满渴望,他爱上了一个和他背景完全不同,父母都在国外的白晓鸥。晓鸥优雅浪漫,独立精干,自由奔放,追求平等;家齐感情细腻,富有才华,充满热情和幻想,他们的相知相爱本来可以成为一段佳话,家齐晓鸥也完全可以过上一种琴瑟和谐,鸾凤和鸣的幸福生活。可是就因为家齐的典型中国式父母,他们的命运只能分开。(我们也可能因此失去了一个才华横溢的编剧,现在知道为什么中国这么缺乏有想象力的编剧了。)家齐父母所谓的爱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


在中国的父母眼里,把孩子养大,子女就欠着他们了,觉得子女就该为他们着想,对子女的生活有权干涉。而西方的父母则认为把孩子养大是乐趣,孩子大了,可以独立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就完成了,子女成年后的生活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家齐的父母觉得他们不合适最主要原因是家齐要与晓鸥去外地,怕他们自己没人管。这是典型的中国文化里养儿防老的概念,这与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没有养老保障,人与人之间缺乏平等的观念的必然产物。家齐无法抛开他的父母,这一点晓鸥也无法理解,因为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这也是我儿子总让我把我父母送回中国,而我说不出做不到的原因。看了这剧,儿子总算有一点明白我的苦衷了。


贺飞儿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她爱上家齐是因为母爱爆棚,对于忧郁王子般的家齐没有任何免疫力。在一般情况下家齐是不会为这种女孩动心的。他娶了她是为了报复父母,可善良的家齐觉得自己害了飞儿,对她有着很深的歉意。飞儿对他的体贴和爱怜,也使他不能再无动于衷。他爱上飞儿又不愿承认,因为他想证明他的父母为他选的是错误的。晓鸥是高傲的,她有独立的思维,不懂得妥协。但为了家齐她忍受了很多羞辱和不堪,竭力支持他的事业,她也想挽回她们的爱情,当她发现家齐已经爱上飞儿后,她伤心地离开了。因为有了飞儿给他的家的感觉,家齐对婚姻的看法改变了,从小家庭的熏陶使他感到与飞儿的生活是他所习惯的,是最舒服的,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毕竟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飞儿是有主见的,也是有自尊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她最终赢得家齐的心。这样家齐既赢得了爱情,又可以孝敬父母,结局是圆满的。飞儿能得到家齐是她的幸运,如果不是阴差阳错,以她内向的性格,她也不会得到让家齐了解她的机会。应该说家齐也是幸运的,两个爱他的女人都很杰出,也都很通情达理。这也是本剧不同于其他的三角恋的故事,让人感到爱情是美好的,无论结果如何。


杜淳演绎的家齐是个崭新的角色,完全不同于其他红色偶像。他懦弱,任性,缺乏上进心,逃避现实,内心充满挣扎,可无法掩饰他善良纯洁的本性。他的表演清新自然,细腻贴切,让人觉得真实可信,特别是家齐是个两面派,很多是内心戏,杜淳演得细节很到位,不夸张,与戏中其他角色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部剧更加精彩有趣。


虽然编剧为迎合大众而只能编成这样的结局,但的确提出了这个观念碰撞的问题,值得人们思考。到底父母该如何对待子女?生活的道路有很多条,其实“对”的路并不只有一条,走点弯路未必是件坏事。什么时候父母子女可以平等地对待对方,尊重对方的选择,能够过独立的,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生活,每个人可能会更充实更快乐。父母如果能让子女早一点独力,而不是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子女,把爱强加于子女,这个社会也许会变得更有创造力,更加丰富多彩。

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p=BDA080284151029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