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海龟与小鱼干

(2011-11-10 11:00:19) 下一个

刚刚看完《下海》的大结局,看到《下海》里提到的“东宁”市,想起了自己海归时的一次聚会。


大学毕业时,我们来自两个班级的4位同学被系里“卖”到了一家国营工厂。用“卖”这个字也许不恰当,当时是工厂按每人1500元的价格向我们系要了4位毕业生,每人必须工作5年,如果提前离开将要赔偿工厂1500元的赞助费。系里当年用各个企业对毕业生的赞助费盖了一栋大楼。


我们4人都没有在工厂干够5年。2人考研走了;1人是党员,被国安部录用派驻某英国殖民地(同时配了个女朋友后来就是他的老婆了)。只有小余一个人留了下来。由于厂里姓余的好几个,他们都是老余,小余被工友们称为小鱼干。小鱼干就住在我隔壁,我俩经常在一起做晚饭吃,关系很好。


一年夏天,我要去自己的办公室露个脸,遂约在“东宁”市开公司的小鱼干来吃餐饭见个面。小鱼干开了辆面包车来,我们就从自己的车换乘到了小鱼干的车上。跟小鱼干握了手——小鱼干的手就像是每天上山砍柴的老农民的手一样粗糙。一上车就发现车里的座位拆了一排,车里全是维修机具。小鱼干赶紧解释:我在东宁市已经买了地了,我有两辆这样的面包车,都是用来做工程的。


小鱼干的公司专修空调,雇了工人但自己也干,很辛苦,钱是赚到了,但一脸的沧桑,一手的老茧,小鱼干看上去比我们同龄人老十几岁。小鱼干是来自梅县松口农村的客家人,很能吃苦。


小鱼干下海十多年了,好几年没见小鱼干了,但愿他一切都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