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诗经•邶风 •静女》- 愚学者版

(2011-08-10 20:53:36) 下一个
《诗经•邶风 •静女》- 愚学者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可谓是我们的诗祖宗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相对于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分列为十五《国风》,也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静女》是《邶风》里的一篇。邶是周武王给殷纣王之子武庚的封邦,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邶风》也就是源于那一带的民谣。《诗经•邶风 •静女》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爱情诗,寥寥数行浓缩了一个遗美千古的动人爱情故事,向来为诗家学者注目推崇,我们这些诗百姓也常以此附庸文雅。但可惜的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也几千年来也没有达成个一致的理解,诗专家是各持己说,诗百姓更各发己见。这未免也算是件好事,我们这些诗百姓便也有活可做了。我对这诗一直都有一点自己的理解,今见诗坛里几位诗友就她而兴起了点风,我也就顺风来作一点浪吧,不当之处尽管砸砖,我的金刚石脑袋候着again。

我有三点看法:

1. 我的理解也是从男子的角度来叙述的,女子在诗中的出现全出自男子之口,通篇都是男子赞美女子的美丽和对她的爱慕眷念。
2. 从男子之口我们可以看到这静女实际上不静,她是娴静而美丽,娴静而妖娆,娴静而又善于表达感情的。我将诗分为三段:1)前四句为第一段写即时的事件情景:受心中倾慕的女子约会到城墙根下幽会,却被她用藏猫猫游戏小逗一下,情切切的心态举动就恰到好处地得以展露。2)中四句为第二段写他在焦急徘徊的等待中回忆起当初女子送给她苇管时的甜蜜情景,更表现女子的诱人痴情和美丽。3)后四句为第三段写这根苇管的来历和男子自己对此的内心感觉:牧归的女子采回一根苇管拿在手上,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啊,笛管美女子更美,而且笛管美是因为女子的美才美,如此的映衬可见手法之高超。这最后两句在历来众家的理解中歧义最多,我这里的理解不知仅是我自己长期以来自赏的孤芳呢,还是可以通过在这坛子里贴出后得到一点共鸣。当然砸砖也值。
3. 这首诗的结构是非常巧的,大家留心看看,第一段的四句和第二段的四句很多字对得很规矩有章法,诗祖宗在那时就写出重章叠句对偶的雏形,不得不令我们这后代的诗专家和诗百姓感到佩服和骄傲!

最后要说,这数千年前的文字和内容,让我们至今还咀嚼得津津有味,中国的语言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奇特伟大!


《诗经•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娴静女子是多么美丽啊,她约我到城角下幽会叙情。
到那儿却不见她的身影,逗得我浓情难奈搔首徘徊。

娴静的她是那样迷人啊,当初她送我一只彤红的苇笛。
那鲜红的笛管熠熠生辉,照得她喜悦的面庞愈加美丽。

记得她放牧归来采回这根红苇管,那一刻看上去多么优美而奇异。
并不是她因这红苇管而显得美丽,而是有她的美丽红苇管才美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