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之灿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永远对生活心存感恩,对生命充满敬畏。相信普希金的那句名言:一切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个人资料
正文

穷荤菜一炒螺蛳

(2014-02-24 14:20:17) 下一个
小时候,我家人口众多,仅靠父亲一人的薪水,能过上温饱的生活已属不易,全靠我持家有道的姆妈会挖打,会安排。又要省吃俭用,又要满足一家老小的口腹之欲。鸡鸭鱼肉吃不起,姆妈就在小荤小素上动脑筋。每天的饭桌上,多少有点小荤腥嗒嗒。

其中,有一只菜是最受我们大家欢迎的。

那就是炒螺蛳。我的奶奶是享福过来的人,她以揶揄的口气称它为穷荤菜,对它不感兴趣。但我们这些孩子不然。对这道“穷荤菜”非常爱吃。它真是物美价廉的民间美味!其实,好多美食和地方风味都来自民间和名不见经传的劳动妇女的巧手。

平常,我姆妈没有时间去收拾它,只有预先从乡下农人或小鱼虾贩子那里买来活螺蛳,养在一只大瓦盆里,在水面上滴一点油,让这些河里捞上来的新鲜螺蛳一边吸油,一边吐出体内的沙石和污水。到了星期天,我们放学在家,姆妈就发动群众,拿出几把旧剪刀,让我们帮她轧掉螺蛳尾巴,再冲洗干净,控空水。姆妈就用旺火,把一大盆螺蛳倒进油锅里快炒,一边放进切细的葱姜丝,红辣椒丝,糖醋酱油老酒(老黄酒)等佐料,那一只只圆滚滚的碧绿的螺蛳在铁锅里戚戚察察地被翻炒着,鲜香味也随之飘散一屋子,刺激着孩子们的馋虫。

不一会儿,一大盘炒螺蛳端到八仙台上,不但香气扑鼻,而且红黄绿黑的颜色诱人。我们几个小馋鬼,不等开饭,就一人拿了一个小碗,用调羹(汤勺)蒯上一碗,“嘶嘶嘶嘶”地吮开了。因为每一个螺蛳都剪去了尾巴,很容易吮,而且螺蛳壳里灌满了汤汁,一吮一口,又嫩又鲜的螺蛳肉,加上一壳子鲜香热的汤汁,吃得个个眉飞色舞,嘬嘬有声,也顾不上说笑了。姆妈这时也被激起了童心,放下未做完的小菜,也坐到桌边来分享我们的快活,一边用她的苏州口音说:慢慢交吃,当心烫!

不一会儿,一大盘喷喷香的螺蛳就变成了一大堆浅灰绿色的螺蛳壳了。大家还意犹未尽,还不住地对姆妈说,姆妈,下趟再买螺蛳来吃,好伐?

姆妈就高兴地点点头,红润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我上中学时,参加班上的远足(近郊旅游),曾亲眼看到过郊区的农家小男孩赤脚下河里摸螺蛳。那清澈的小河浜和浅岸边,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螺蛳,小男孩们一会儿就能摸到一大竹篮头,拿给他们的父亲挑到城里去卖。

厚道的农人不把它们当什么值钱东西,卖得很便宜。这就给我们这种平民百姓带来了口福。它价格极低,又极美味。故我奶奶把它叫做“穷荤菜”!倒也名副其实。

八十年代,我带女儿去杭州和新安江水库一带去旅游,竟在一家普通饭店里发现了这道我久违了的炒螺蛳,唤起了我童年的快活记忆,立即要了一盘。从未吃过这玩意儿的女儿,也跟着我一起吮那鲜香好玩的小螺蛳。那时,生长在水库里附近的小小螺蛳,还是清香鲜美的,女儿从此也对它产生了好感。

后来,我们移民新西兰,在南岛住过几年。但尼丁的海边,竟也发现有海螺蛳,深棕色和碧绿色交杂的外壳跟小河里的小螺蛳也无多大差别,只是壳儿更坚硬。我们捡到一小口袋,拿回家里,得用小型的老虎钳子去铗螺蛳尾巴。有一次我的手指甚至磨出了泡。海螺蛳的味道比河里的味道有更浓的海鲜味儿,但还是不如那小河浜里的壳薄肉嫩的螺蛳嫩而鲜,河螺蛳似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一晃十几年了,我已多年未尝到螺蛳的美味了。听说,国内已把这道当年被称为“穷荤菜”的炒螺蛳,作为一道响当当的地方风味推出,身价不菲。

但我不知道,在河海广受污染的今天,家乡还能不能吃到当年我姆妈炒出来的呱呱叫的原汁原味的螺蛳鲜味了?



23/02/201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紫色泡沫 回复 悄悄话 不知道您在哪个城市,纽约加州等华人聚集的华人海鲜店随处可买的石螺和您说的那个一样吗?
民族解放 回复 悄悄话 吃炒螺丝的习俗导致汉民族的一些传染病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民族。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langyu' 的评论 : 是啊,但凡过去不值钱的东西,现在都成了金蛋子了。希望你多喝几碗粥。
balangyu 回复 悄悄话 正在喝稀粥, 读得我口水直流。 我们小时候捡海螺吃,半箩筐。 大人根本不吃,认为是小孩的玩意儿。 2006 年回国时, 已经在最高级的饭店看到了, 每盘十来个, 号称野生的, 奇贵。
balangy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菜不分穷,富,只有好吃,赖吃。我也喜欢这道菜,到上海吃城隍庙小吃,专门吃炒螺丝,还有五香鱼。祝您身体健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