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谈胡兰成及"汉奸文学"

(2005-07-19 08:35:46) 下一个
文章来源: 红橡树 于 2004-07-11 15:00:10 胡兰成的文章上大学时第一次读,那时橡树基本上还是个小资,见了胡吹气如兰,玲珑剔透,置一切行文惯例于不顾的文字也真有惊艳之感,虽然同时也觉得他的确是个文化和感情的双料流氓,但连张爱玲也上了他的当,可见其魅力也非一般流氓可比.世上的确有胡兰成这种天生缺乏--或者拒绝拥有--道德感,审美感却过剩的人物,爱了一个文化又爱另一个文化,爱了一个女人又爱另一个女人,而且每次都如醉如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可耻.这种人大抵敏感,自恋,有自觉或不自觉的逃避倾向,"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亦属此类:日本人也懂得欣赏京剧的美,他就满意了,家国之类的概念对他没有什么意义.这种人大体无用亦无害,在政治上帮不上什么忙也不能构成威胁.当然胡兰成比程蝶衣还要晓事几分,但他也始终相信自己的感情真挚,所以当汉奸坐了牢出来还有脸写"山河岁月".胡兰成的文章,灵气天才都不缺乏,现代汉语写到他那个水平的也实属少数,但伤于过度沉溺于自我,看人看事都只讲直觉,缺乏艺术处理的必要距离,看多了就觉得浅而无味,离大师级还差的远. 不喜欢胡可以理解,但要把胡兰成的文章当作"汉奸文学"而加以唾弃,就成问题了.首先,什么是民族气节?为什么民族气节可以凌驾于信仰,品格之上?民族的界限是恒古不变,黑白分明的吗?经历了唐朝的兼容并包,五代十国的民族通婚及割据,元朝和清朝的异族政权,现在有谁敢拍胸脯说自己是百分之百一点不掺假的汉族人?而一个人的民族是不是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立场?如果自己的民族犯下了反人类的大罪呢?二次大战期间的日本和德国人,可以算得上是民族气节的典范吗?其实民族气节这个东西,都是在有外敌入侵时才会产生的,而在这个时刻奋起反抗而不是甘当二等公民甚至买友求荣,还是一个人的品质问题,并不是某种神圣不可方物的民族气节. 第二.什么是"汉奸",或者别的什么奸?当然最典型的是象小时候看的抗日片里头贼头鼠目,带领鬼子去抓八路的人物,但我们骂的汉奸通常不属此类,而有更复杂的背景.先说个通俗的例子,"天龙八部"中先叫乔峰,后来改叫萧峰的那位算不算汉奸?我想大多数人都承认他其实是个有正义感的英雄,只是身世不幸.然而现实中的人物争议就大了.最常见的偏见是:主战派是民族英雄,主和派是汉奸,所以李鸿章秦桧等都背上了千古骂名.最近"走向共和"一片竭力给李鸿章翻案,具体史实虽然还大可商榷,但至少说明了战争中真有不得已而和,以保全实力或制止大规模杀戮的这么一种可能性,决不是一定要打到"玉石俱焚"才是英雄好汉.另外最胆怯怕死的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在和约上签字的外交官不过是傀儡.给秦桧翻案的也有,理由也大同小异.崇拜英雄的心理不乏根据,因为一般人都怕死,如果谁跳出来说不怕,自然镇住旁人.但且不说不怕死是不是真就能为人类国家作出贡献(古今中外成就最大的人物,大都是活着的时候干出的事儿多),叫嚷不怕死的人不一定就真不怕死.比如布什叫嚷着要不惜一切代价打阿富汗伊拉克的时候,心里清楚得很自己伤不着一根汗毛;叫嚷着要"台湾不回归就炸他个稀巴烂"的人中间,也没有几个真打算参军扔炸弹.可这些人都占了满理,谁不同意就是"美奸","汉奸". 最后,"汉奸"的文学是不是就没有文学价值?胡兰成,周作人,都大体上算是汉奸,虽然并没有什么具体助纣为虐屠杀人民的行为,和剥人皮作灯罩的纳粹不在一个档次,也就是两个无用书生而已.对于他们的汉奸罪,当时的法律已有制裁,也算是一还一报,清算完毕了.而他们的文章,虽然也谈到过日本文化的美,并没有什么叛国灭祖的"毒草".其实因人废文,就是古代也没有这个传统,一个人犯了弥天大罪坐牢判刑,他的文章里头只要没有"反动"内容,也不会废禁,不然我们今天也看不到司马迁嵇康等的著作了(顺便说一句,司马迁之所以受宫刑,正是因为他为"汉奸"说了几句好话).甚至直到现代,文章和作者也可以分开来看,周作人坐牢的时候,他的散文也没有被禁.道理很简单,一个人是多方面的,艺术作品更有其独立性.因人废文,完全是文革的思维:一个人如果"思想有了问题",说什么话都会多少反映出其"反动本质",不如干脆全废.这种思维其实不无道理:要实行愚民政策,最重要的就是防止民众独立思考,而一旦"百花齐放"了,即使不直接反动,让人七想八想,终究难免出轨.当然现在不是文革了,言论自由的程度已有了极大进步,虽然政府还是在查禁,也已经管不过来--现在管得最严的是电视电影,书什么的知道看的人也不多,只要不特别畅销的也不大管了.可最有效的,其实永远是"self-censorship",比如美国政府自六十年代后对好莱坞放手不管,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总会有足够的正人君子,把离经叛道者自动铲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