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战争与经济及其在伊朗和朝鲜的应用

(2011-11-07 22:11:20) 下一个

 

战争经济学及其在伊朗和朝鲜的应用

我胆大包天抛砖引玉,基本想法都在这里,我会不断修改和充实。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人类干的所有事情无非是投入为了产出,投入得到了预计的产出就干的好,不然就干的不好。但是,战争是人类干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事情,因为战争除了物质的投入之外还有人的生命的投入。

这里我准备说下面几个小题目:

一,古代战争经济学(“冷兵器”战争经济学)
二,“热兵器”战争经济学
三,现代战争经济学(西方经济转型到高附加值经济是自废武功)
四,战争经济学在伊朗的应用
五,战争经济学在朝鲜的应用

《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是战争的特点是:“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总结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以上基本上就是《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

一,古代战争经济学(“冷兵器”战争经济学)

古代战争经济学,或者说“冷兵器”战争经济学就是《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说:“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可见他主张“以战养战”,也就是说用敌国的资源支持战争。

即便是“以战养战”,孙子也还是认为“故兵贵胜,不贵久。”还说“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冷兵器”战争比较容易做到“以战养战”,因为战争中的“敌”往往有你需要的一切,即便是这样,孙子还特别提到了“胶漆之材”,估计因为这个还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的。

因此,从经济角度,我们可以定义古代的“冷兵器”战争为:战场所在国家的资源可以直接支持的战争,也就是说可以直接“以战养战”的战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冷兵器”战争时代过去了,“热兵器”战争时代到来了。

二,“热兵器”战争经济学

从经济角度,我们可以定义“热兵器”战争为:战场所在国家的资源不可以直接支持的战争,也就是说不可以直接“以战养战”的战争。

可见,“热兵器”战争调动的资源和牵扯的经济的范围要大于古代的“冷兵器”战争。

这些战争基本上是工业化以后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战争,这些战争的目的是资源和市场,而资源和市场是不可以直接支持的战争,比如说资源需要通过运输和结果生产加工才可以不可以支持的战争。

举个例子,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资源就不可以支持日本的战争,比如说日本需要美国提供废钢铁、石油、橡胶和棉花等等等等。日本为了尽量接近做到“以战养战”,居然在中国东北进行了一定的基础工业的开发。但是,一旦美国对日本开始了“禁运”就等于对日本的侵华战争釜底抽薪了,日本也就不得不狗急跳墙孤注一掷从而走向灭亡。

三,现代战争经济学(西方经济转型到高附加值经济是自废武功)

 我用现代战争指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战争了,具体体现就是所谓“地、空、天一体化”的战争,这样的战争就几乎是需要全球的资源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东西基本上都不可以缺。

所以,现代战争就更谈不上“以战养战”,也就是说用战场所在国家的资源来支持战争了。因为,现代战争调动的资源和牵扯的经济的范围要大于以往的“热兵器”战争。

顺便提一句日本,日本在中国百年(1840-1937)积弱的情况下连一个简单的“热兵器”战争都无法单独进行,以后的战争日本是根本不配跟中国玩儿的。

我以为现代战争的序幕或转折点是抗美援朝和越南战争,当时的世界分成美苏两大阵营,因此,这两个战争基本上调动了两大阵营的资源,或基本上涉及了全球的资源,也就是基本上牵扯了全球的经济,而美国在抗美援朝和越南战争的投入超出了它在二战的投入,以至于越南战争后期力不从心,尼克松来到北京找毛主席帮助结束越南战争,后来的卡特的白宫都需要节能。

很多美国人以为抗美援朝和越南战争都是“局部战争”,因为美国没有放开手脚肆无忌惮的大干一场,所以美国没能赢得这两场战争。

但是,如果美国在朝鲜或越南放开手脚肆无忌惮的大干一场了,那就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如果大家对美国在抗美援朝的投入没有概念的话,那么就请想一想日本通过抗美援朝支持美军的军需恢复了二战的创伤。如果大家对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投入没有概念的话,那么就请想一想南韩、台湾和东南亚通过越南战争支持美军的军需发展了他们的工业和经济。

因此,如果美国在朝鲜或越南放开手脚肆无忌惮的大干一场了,那就意味着日本、南韩、台湾和东南亚未必足够支持美军的战争,所以,美国本土的经济就必须牵扯进来一部分。

所以,美国没有在朝鲜或越南放开手脚肆无忌惮的大干一场的原因就是美国的决策者们在计算了投入和产出以后的结果是:即便是是投入了相应的资源打赢的这两场战争,其产出也是不值得的。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就看看美国是如何从打败日本和控制南韩得利的吧。日本和南韩有什么呢?

资源无非三种,自然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很明显,自然资源最容易得利,市场资源也容易得利,而人力资源是最不容易得利的,可是美国又必须从日本和南韩得利。

日本和南韩唯一有的就是人力资源,为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美国必须为他们保证自然资源的供应,比如说石油等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人力资源必须有原材料才可以产出产品,这还不算,美国还必须让出一部分美国市场用以接受日本和南韩的人力资源产出的产品。

由于现代战争调动的资源之广和牵扯的经济的范围之大,因此现代战争必然只能是“局部战争”,或者说现代战争的经济性更强,所以政治性也更强。特别是如果考虑到原子武器的存在,以往的概念中世界大战的发生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所谓“地、空、天一体化”的现代战争就是美国打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了,这两个战争也是“局部战争”。

众所周知,美国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是911和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从美国的角度,在美国人看来,这两个理由应该是响当当的理由了,即便是这样,美国也不可以要求美国人为了战争而艰苦奋斗。大家也许都记得,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要求美国人继续“shopping”,就是鼓励美国人买东西消费!布什担心的可是美国的市场啊!可见战争对市场的影响力,连美国这样内战是百年以前和没有遭受过侵略的国家的市场,一个911还不能完全算是战争都使美国市场难以幸免。美其名曰不可以让恐怖分子影响了美国人的正常生活,可见美国政府不希望这两个战争影响美国经济。

西方搞了一个经济转型为“高附加值”经济,西方经济的生产不再在殖民者自己的国家进行了。西方的经济转型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用“高附加值”经济带来的高利润填补没有“白食”吃的亏空,可是西方这里在量的地方没有算清楚,也就是说不能抢殖民地了以后,完全靠卖武器、药品和iPad还是不够带来的高利润填补没有“白食”吃的亏空的。目前看来西方经济不仅依然是入不敷出的旧问题没有解决,还产生了就连西方自己的“低附加值”市场都保不住了的新问题。

所谓老美和西方的经济转型到高附加值经济还有一个对西方和老美自己的致命伤,那就是高附加值商品的市场最怕战争。其实都不需要战争,只要战争的风声就可以破坏高附加值商品的市场,因为高附加值商品是奢侈品,乱世不需要,都要打仗了谁还去买iPad的呢?

所以,西方和老美经济转型到高附加值经济是自废武功,老美和西方的武器优势和战争能力在他们的经济转型到高附加值经济以后就难以发挥几乎没有了用武之地了,至少不能在他们卖他们的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附近打仗,因为那样会把iPad的市场给打没了,比如说中国。因为卖给自己没有用,人无外财不富嘛,国家也是一样,所以老中买iPad都上老美的新闻哪!

 由于美军的先进和阿富汗跟伊拉克的落后,美国的这两个战争是不可能直接“以战养战”的,因为美军越是先进,别国就越是帮助不了美军,美军的需要还是只有靠美国自己提供。所以,美国从伊拉克石油得利分配到美国经济的各个部分是一个间接而复杂的过程,是否能够做到赏罚分明都是问题。这也是布什要求美国人继续“shopping”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美国经济的某一部分因为伊拉克战争而遭受损失,这个部分就有可能需要美国政府的接济,也就是说会分战争的红利,从而减小直接参战者希望得到的那块蛋糕。

四,战争经济学在伊朗的应用

如果美国和以色列打伊朗,那么理由和目的都是伊朗的“大规模杀伤武器”项目。

假设这个目的是可以通过所谓的“外科手术”解决的,那么经济投入和影响就基本上是微乎其微的了。如果“外科手术”能够控制在始于“外科手术”,也终于“外科手术”,那么就不会有什么悬念,以色列早就动手了。

现在摆在美国和以色列面前的问题是始于“外科手术”,未必也终于“外科手术”,西方是唯武器论思维,现在伊朗有了一定的武器装备,以色列也产生自信心危机了,因为无法控制伊朗的反应程度。

这就是伊拉克和伊朗的区别,伊拉克是依靠美国支持的,美国人打伊拉克无异于釜底抽薪外加晴天霹雳,伊拉克毫无还手之力是非常自然的,利比亚也是这样的情况。伊朗就不同了,自从霍梅尼回来,伊朗作为美国和以色列的敌人已经多年了,期间还经历了美国支持伊拉克的“两伊战争”。因此,即便是明天伊朗开始投靠美国,到以色列和美国可以打伊朗的条件成熟也还是需要时间的。

当然,“外科手术”是否能够解决伊朗的“大规模杀伤武器”项目恐怕也是问题,就更不用说还可能会有其它国家的卷入,如俄国等等。

我以为美国最近搞的一些小动作,比如说指控伊朗要暗杀沙特大使,只不过是想试探一下伊朗的“大规模杀伤武器”项目大概发展到什么水平了。当然了,这么小小的投入也就自然不会有多少产出了。

当然了,与伊拉克相同,伊朗也有石油,但是从经济角度看,美国需要多少投入才有可能得到伊朗的石油的产出恐怕还是不太容易计算的。

五,战争经济学在朝鲜的应用

与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不同的是朝鲜没有石油,如果美国或南韩打下朝鲜,到朝鲜的矿产资源帮助美国或南韩经济的那一天恐怕还很远。

那么,战争经济学在朝鲜是怎么应用的呢?

那就要看谁是未来的朝鲜战争中可能的受益者,特别是在美国的参与下的一个胜券在握的朝鲜战争,美国当然是受益者,其实美国是第三位的,第一位是南韩,第二位是日本,因此,美国的参与下的一个胜券在握的朝鲜战争的经济学就是南韩和日本来买单的经济学。

理想的情况就是一个中国和俄国作观众的美国的参与下的一个胜券在握的朝鲜战争,战争过后,不仅美国不再欠日本和南韩的债,反而是日本和南韩欠美国的债了。

据说由于现代战争的攻击距离比以往大大增加了,因此缓冲地带的价值随之降低,所以中国未必一定需要朝鲜不可,由此可能推出中国作美国打朝鲜的观众的可能性大于零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当然了,如果中美贸易只要在战争期间不停止就相当于支持美国了,虽然这种支持不是直接支持战争。

但是,如果中美贸易在战争期间停止了,或减小了,那么跟美国打伊拉克一样,美国人的“shopping”问题就会出现,因此需要美国政府解决。毕竟朝鲜没有石油,要美国为朝鲜出对伊拉克同样的策略恐怕基本上没有可能,而且朝鲜的邻国不只是中国,还有俄国呢。

当然了,如果中国支持朝鲜,美国可以考虑赖掉中国手里的那些美国国债。所以,如果美国能保证打朝鲜必胜无疑,这是最起码的,如果不能保证必胜无疑,如果有可能把南韩丢给朝鲜的话,美国就肯定不会打朝鲜,这是基本的出发点。但是,有了基本的出发点还不够,美国如果能保证万无一失的把打朝鲜控制在朝鲜范围内,也就是说打一个“局部战争”,美国就有可能打朝鲜。

大家也看到了,美国打朝鲜的变数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还有一个变数,那就是朝鲜投靠美国,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有美国打的下一个朝鲜战争了。那样的话,美国人要考虑的就是经济问题了,如何养新收的朝鲜。 

最后说几句南海,说实在的南海那点资源对美国来说恐怕连“鸡肋”都算不上,所以,对美国来说,东南亚有的也跟日本和南韩没什么区别:只有人力资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iwbb 回复 悄悄话 时光河水流,一去不回头。
又见天上来,翘首明年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