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

我要从南走到北, 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正文

《小武》观后感

(2012-02-19 15:46:38) 下一个
2005-06-27 20:52:49

  看过《站台》后,怪里怪气的汽笛声伴着“火车向着韶山跑”的曲调概括了我对影片的印象。贾樟柯的另一片子《小武》,同样的汾阳县城,主角同样的粗粗的黑框眼镜,长长的头发,化纤面料的西服,还有贯穿始终的《心雨》交待了时代背景,演绎着小人物的无奈人生。

  主人公小武是小偷,梅梅是歌舞厅陪酒女郎,在我看来,他们没有因为他们的职业成为被人憎恶和低贱的对象。导演给予了他们超常的同情,甚至美化。细节被高明的导演不露痕迹的展现,衬托了他对片中人物命运、情绪、情感的关心。这里粗略速写几个难忘镜头:

梅梅扯着东北味儿的普通话在电话里骗她妈在北京跟导演在一起,扭着身撒娇的嗲样儿;同时小武细心的关掉公共电话旁马达轰响的机器;

小武梗着脖子拽拽的走路,半痞不帅的劲头儿;

小武不会唱歌,让梅梅闭眼,把顺来的带乐曲的(不止尖锐还跑调)打火机放到她耳边;

被警察抓到派出所,小武唯一关心的就是BP机上是什么留言。

  先入为主的成见下,我以为《站台》更压抑、无望(先看了《站台》,开始对贾樟柯感兴趣),虽然主题类似,一样的对生活抱有梦想,一样的寻找温暖关怀,一样的挣脱不了命运的摆布。影片开头的东北二人传响在汾阳,广播喇叭里“关于严打犯罪”的字正腔圆,卡拉OK的五音不全,以及打火机的乐曲,诸如此类的不和谐居然在片子里和谐了。无法不佩服导演的水平和技艺。自古英雄出少年,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真的与年纪不成正比。

唯一的遗憾,若没有字幕,我只能猜懂一半人物对话。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