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们的童年八十年代

生于七十年代,长于八十年代的记忆...
个人资料
正文

[经典老电影记] 边塞烽火 牧人之子 怒海轻骑

(2013-06-05 06:23:56) 下一个
祖国西南边境,风景美丽,物产丰饶。但这里地势险要,居民情况非常复杂,住在高山上的景颇人,过去长期受国民党的统治和压迫,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解放后,边境匪军大部分被我解放军消灭,剩下的残匪利用特务对兄弟民族进行造谣、挑拨、放毒等破坏活动,使我边防军开展兄弟民族地区工作遇到许多困难。边防军某连为团结景颇族人民,发展生产,提出兴修高山湖水闸引水开田计划,但在群众讨论大会上,铁匠戈当(匪军派遣的特务)唆使一向痛恨汉人的青年梅普山官的儿子多隆出来阻挠,修筑水闸的计划遂遭失败。多隆的儿子爱姗患病,指导员派李医生前往医治,戈当想乘隙毒死爱姗,移祸给李先生,破坏我部队与景颇族间的关系。爱姗中毒后,戈当竭力唆使多隆反对边防军,于是多隆纠集群众,冲向营房,要李医生偿命。指导员为避免双方冲突,制止战士向人群射击,力劝多隆不要中坏人诡计,多隆哪里能信,正在紧张之际,梅普山官赶来,这场风波才暂告缓和。戈当阴谋未逞,又和多隆密议,要在森林中暗杀李医生。愤慨之下的多隆劫走了李医生,待指导员与梅普山官赶来,多隆早已跃上悬崖,梅普山官无奈之下,一箭射中马蹄,多隆见势不好,弃下李医生渡河投敌去了。爱姗被李医生救活了,梅普山官不胜感激,当即与指导员泡酒起誓:愿共修水闸。多隆过河后,被匪兵捉去,匪团长乘机与多隆结拜兄弟,答应为他全家报仇。又遣多隆回寨与戈当联系,里应外合,进攻我边防军。多隆潜回家乡,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半路上巧遇他的妻子,才知爱姗得救,两人不禁悲喜交加。指导员发现多隆回寨,并没有逮捕他,只劝多隆悔改前非,和大家一起共度幸福生活。多隆被边防军的真诚感动,表示要再过河去,剿灭匪军,戴罪立功。哪知多隆回寨后的活动都被在一旁监视的戈当看在眼里,戈当怕放走了多隆,对他们的整个活动不利,决定先炸水闸,并捏造说:多隆被边防军打死在河边,企图借此诱骗梅普山官过河。戈当的诡计很快被梅普山官识破,梅普竭力拒绝过河,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搏斗。这时,远远地传来众人的声音,戈当穷凶极恶,一面将梅普山官击伤,一面自己准备渡河逃脱。但群众与边防军已逼近河边,人多势众将戈当逮住。拂晓,数百匪兵由多隆带路来偷袭,此时我军早已密布罗网,经一场激烈战斗,残匪终于被我边防军全部消灭在河中。土炮声中,我边防军与景颇人共庆高山湖水闸建成典礼,梅普山官全家穿着节日盛装,喜气洋洋,多隆与玛诺载歌载舞,感谢救命恩人毛主席、共产党,愿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下去。

内蒙古某地的银河村,分布在银河两岸,河东的几个小组占有丰美的牧场,河西的几个小组却严重缺乏牧场,过去,他们赶着部分牲畜到河东放牧。解放后,牧民的生活有了提高,牲畜也比原来多了好几倍,牧场逐渐不够用了。受到远景教育的鼓舞,于是他们积极响应兴修水利、扩大牧场的号召。复员军人德力格尔被任命为银河村的村长,银河村是他的故乡,德力格尔代表群众要求,请示区长批准他们将银河引向故道。官僚主义的区长怕负责任,不敢批准。但在德力格尔的耐心说服下,最后还是同意了。一场向自然挑战的新兴事业开始了,在党的支持下,德力格尔最终带领大家修成了河。银河村的村民,跟随着银河的水走上了新的牧场。

50年代初,为解放卧鱼山岛,我海军基地司令部派第三炮艇大队由队长李龙江率队去侦察敌岛火力配备情况。他们在当地渔民的配合下,连破了敌人的两个情报组。使敌人完全失掉耳目。敌运输船又由卧鱼山岛启航,我军何政委率一炮舰中队拦击,并拖住了敌增援舰队,这时,李龙江率炮舰队深入卧鱼山岛港口,进行火力侦察,迫使敌人暴露岛上全部火力部署,胜利完成了侦察任务。最后,我军陆海空三军齐发,协同作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