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拼到老

在字句里看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资料
chunfengfe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本万利──吕不韦窃国始末(转载)

(2015-08-26 14:24:00) 下一个

公元前265年,大商人吕不韦贩货来到赵国都城邯郸。

一天,他正在集市上指挥下人卖货,忽见一辆牛车从街心驶过。牛老车旧,可那车厢上却插着一面杏黄旗,旗上大书一个篆体的"秦"字。车盖下端坐着一位年轻人,衣冠无华,面容消瘦,目光含忧,随从寥寥无几。他知道,这个青年名叫异人,是秦国送到赵国的"质子"。 

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有一个外交惯例,两国相交或相攻时,为了取得信任或相互牵制,国君们常将自己的王子王孙派往对方首都作为抵押,其实就是人质,当时称为"质子"。这个异人是秦昭襄王之孙、秦太子安国君的庶子。 

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异人的生母夏姬失宠,所以异人在秦宫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王孙。于是,他作为人质被送到了赵国。 

当时,秦国经常侵伐赵国,所以赵国对秦国送来的质子异人很不礼貌,对其生活当然也不会关照。身处异国他乡的异人,生活得很不如意。看他那神态服饰,全无一点公子王孙的气派,倒像一个游说不成、穷困潦倒的读书人。 

望着那渐渐远去的牛车,一个念头像电光石火般地窜入吕不韦的脑海:"此人奇货可居!" 

他也顾不上卖货了,急忙赶回家中,向他父亲询问道:"父亲大人,农夫一年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一年,到底能获利多少?" 

父亲听儿子突然提出这个问题,觉得有些奇怪,但也并未多想,回答道:"如果遇上丰收年月,可以获利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珠卖玉呢?" 

父亲答道:"如果经营得当,可以获利百倍。" 

吕不韦紧接着又问:"若是能拥立一国之君,能获利多少呢?" 

父亲奇怪地看着儿子,想了想道:"此事难以预料,若拥立能成,可获无数之利;若拥立不成,连身家性命都要赔了进去。我儿为何有此奇怪念头?" 

于是,吕不韦便将秦昭襄王之孙异人在赵国作质子,且境遇不佳的情况告诉了父亲,并讲出了准备拥立异人作秦国国君,进而从他身上获取极大好处的种种打算和步步安排。 

父亲听了吕不韦的谋划,盘算良久,点头道:"嗯,其利无数!" 

这一天,郁郁寡欢的异人正在房中暗自吞泪,忽然听外面有人叫:"公子,有客人求见。"异人赶忙拭泪出迎。 

吕不韦自报姓名与异人寒暄后,直率地问道:"公子贵为王孙,何至困顿如此?" 

异人羞得满脸通红,没有回话。 

吕不韦说:"我有办法能光大您的门庭,改善您的处境。" 

战国时商人在社会上最没有地位,尽管腰缠万贯,但在王族朝臣眼里,依然是贱民。异人虽然不得志,可地位明摆着,看着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商人竟口出大言,不禁笑道:"你还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门庭吧,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 

吕不韦道:"只有公子显要于前,不韦才能继之于后。" 

异人十分聪明,他听出这个商人话中有话,急忙给他让座:"愿闻其详!" 

吕不韦道:"安国君继承王位已成定局,如今公子的众位兄弟都在为他日能当上太子而争夺不休,公子难道无动于衷吗?" 

异人道:"我既非嫡子,排行又居后,安敢有非分之想?" 

吕不韦道:"事在人为!公子二十余位兄弟,全是庶出,公子若能争得嫡子之位,岂不先声夺人吗?" 

异人道:"我母早已不被父亲宠爱,父亲怎能立我为嫡子!" 

吕不韦道"安国君最为宠爱华阳夫人,他日承袭王位,必定立她为王后。然而华阳夫人尚无子嗣,公子若能奉她为母,则可由庶变嫡,这太子之位也就非您莫属了。" 

异人摇头道:"我离国已久,与华阳夫人素无往来,她怎肯收我为子?" 

吕不韦道:"不韦愿毁家破产,携千金西游秦国,为公子周旋。" 

异人正处在穷途末路,一听此言,不由喜出望外,连忙顿首发誓:"先生此计若得成功,异人当与先生共同享有秦国!" 

吕不韦得了"奇货",付出了第一笔货款:五百金给异人,让他招贤纳士,广交宾客,收买人心,扩大实力;五百金买了些奇珍异宝,吕不韦带着去了秦国,替异人游说。 

到了秦都咸阳,吕不韦先去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用重金买通了她,请她把珍宝送到华阳夫人手中,并说是异人孝敬华阳夫人的。吕不韦还摇动三寸如簧之舌,极力称赞异人贤明聪颖,结交的能人智士遍及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的智慧和才能。还说异人把华阳夫人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日夜思念安国君和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是个贪恋财物、喜欢奉承的女人,收到这么贵重的礼品,又听说异人把自己当作亲生母亲,更是满心欢喜。 

姐姐见华阳夫人如此高兴,便乘机进言道:"我听说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现在你甚得安国君的宠爱,可曾想到将来老了怎么办?你既然不能生儿育女,就应该趁早在诸子中选择一个孝顺贤德的认作儿子,立为嫡子。夫人立下的儿子以后继承了王位,夫人才不会失势。眼下异人这样贤明,对你又十分孝顺。他知道自己的排行在兄弟间居中,没有资格继承王位。夫人若能把此子收为养子,将来得立为太子,则异人无国而有国,夫人无子而有子,一旦为王,夫人将终身得宠于秦国。现在你在安国君面前说一句话,可以得到万世之利。如果等到色衰爱弛之后,你即使想进一言,还会有人听吗?" 

华阳夫人虽然因色得宠,但多年未得一子,时常为此愁闷不已,听了这番话语,顿觉柳暗花明。是夜侍寝之时,趁安国君高兴,便说:"妾有幸侍奉殿下,怎奈福薄,至今未有子嗣。妾听说异人出质赵国,贤名闻于邯郸,妾愿收他为子,日后也好有个依靠。" 

此刻枕席之言,安国君怎能不从?华阳夫人又撒娇装嗔,一定要安国君立个凭据,安国君也一一应允。是夜,华阳夫人又大展风情,把个安国君侍弄得酣畅无比。第二天一早,安国君便命人在一块白玉板上刻了"立异人为嫡子"几个字,然后将板一剖两半,与华阳夫人各执一半。 

异人一下子名列众兄弟之首,那未来的太子之位,自然非他莫属了。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又将黄金五百镒、衣物数十箱交付吕不韦,托他转给异人,并指定他为异人的师傅。 

吕不韦回到邯郸后,日夜盘算:如果异人返秦立为太子,自己可以被封为万户侯;将来异人若继承王位,自己也许能成为丞相。不过,这都终究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如若能叫自己的亲骨肉成为国君,那才是千秋百代的富贵。想到这里,一个大胆而又超出常人预料的方案在他心中成熟了。 

此后多日,吕不韦不断出入于邯郸的歌台舞榭、秦楼楚馆,终于觅得一位绝世美女。此女乃赵国人氏,史书上称她为赵姬。她不但长得楚楚动人、倾国倾城,而且能歌善舞。 

吕不韦用重金购得赵姬后,便金屋藏娇,交欢数次后,在那女子腹中留下了一粒血种。吕不韦心想,生男可为王,生女亦可为公主,这个买卖有赚无赔。 

这一天,正是元宵佳节,吕不韦设宴款待异人。酒酣耳热之际,吕不韦命赵姬出场,从旁劝酒,以助酒兴。 

才艺双全、貌美如仙的赵姬一出场,异人便盯住不放,如醉如痴。他只顾望着她那秀色可餐的面容,连赵姬端起酒杯劝酒都忘了去接。吕不韦见到了火候,便说:"公子不宜再饮,就请在舍下休息吧!" 

异人突然离席,直奔吕不韦,抓住他的袖子道:"此姬色艺俱佳,请求先生割爱相赠!" 

吕不韦佯怒道:"不韦因与公子有莫逆之交,才不避嫌疑,令小妾劝酒,公子岂可做非分之想,夺人之所爱!" 

异人苦苦哀求道:"先生既有大德于前,何不再成全于后?异人今生今世,永不忘先生之恩!" 

吕不韦故意拖延好久,才叹口气道:"不韦既已为公子破财毁家,也就不必再吝惜一妾了。只是此女品貌非凡,还请公子不要亏待了她!" 

异人满口答应,连连称谢,当晚将赵姬带回驿馆,自有一番恩爱。 

此时的赵姬种下吕不韦的根苗已有两月。转眼之间又过了一个多月,赵姬身形已显,不能再瞒下去,便对异人说自己已有了身孕。异人岂知其中奥秘,还以为是自己播下的龙钟呢。赵姬唯恐十月分娩时被人识破,终日揣揣不安。说来也怪,这腹中之子似有灵性,唯恐母亲出丑,竟迟迟不肯落世,足月之后,又拖了一个多月,男婴才呱呱落地。异人兴高采烈。吕不韦更是心中窃喜:异人为王之日,自然不会亏待吕某;异人死后,其子继位,秦国国君便是我吕家后代!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派将军王齮率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王对秦国的背信弃义十分愤怒,想要杀掉异人。吕不韦得到消息,连忙通知异人,让他赶快逃走。异人不放心大人和孩子。吕不韦说:"夫人赵氏之家,是赵国的富豪,让她们母子暂时藏匿于赵家,能够躲过这场灾难。赵王不会加害于她们母子。"于是,吕不韦用六百金贿赂守城将士,把异人混杂在自己的僮仆之中,连夜逃出邯郸。 

在前往拜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前,吕不韦又想出了一个进一步使异人讨得华阳夫人欢心的花点子。他对异人说:"华阳夫人是楚国人,您既是她的儿子,就应该穿着楚国服装前去谒见,以示依赖之情。" 

异人依照吕不韦的主意,穿楚服戴楚冠,到太子府邸拜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一见异人的穿戴打扮就十分高兴,认为他的见识很不平凡,对自己很体贴。她和安国君一商量,就给异人改名为子楚。从此以后,子楚就留在了秦宫里。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死了,太子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成为太子。这时秦赵两国又重新和好,赵国送子楚夫人赵氏和儿子政回秦国。 

秦孝文王在位一年就死去了,子楚继承王位,是为秦庄襄王,赵姬成为王后。子楚一上台,不忘当年"共享秦国"的诺言,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他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为其食邑。吕不韦名利双收,这可真应了其父"其利无数"的那句话了。 

三年以后,年仅三十六岁的秦庄襄王也死去了,太子政继承王位,他就是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始皇。赵姬成为太后。秦王政此时才只有十三岁,自然不懂治理国事,一切军国事务全由吕不韦裁决。吕不韦被尊称为"仲父",成了货真价实的太上皇。 

秦王政登基后,其母赵姬虽身为太后,实际上年龄才三十岁左右。她盛年丧夫,难耐宫中寂寞,于是便和吕不韦重叙旧情。吕不韦欺秦王政年幼无知,和赵姬明来明往,有时竟留宿宫中,多日不出。此事朝廷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止瞒着秦王政一人。 

秦王政一天天长大,做事有了自己的主张,不想永远当傀儡。赵太后和吕不韦的任意摆布不再完全有效。此时吕不韦特别担心秦王政发现他和赵太后的暧昧关系,每天忧心忡忡,提心吊胆。万一事情败露,那他半生的苦心经营,现有的地位、名誉、权力、金钱都要付诸东流,甚至会招来杀身灭族的大祸。因此他决定及早脱身。可是此时的太后,欲情正浓,欲心正旺,不时寻找各种借口,召他进宫幽会。吕不韦又急又怕又无法拒绝。怎样才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呢?吕不韦苦思多日,终于又想出一计。这一计说奇也奇,说不奇也不奇,便是把当年对付异人的那一手段再如法炮制一次。所不同的是当年献给异人的是女人,如今这一次则要换成男人。 

吕不韦费时一月,终于找到了一个替身,实现了他的金蝉脱壳之计。 

此人名叫嫪毐,原是一个市井无赖,但有一副极为结实的身板。犹可怪者,是他那两腿之间的阳物粗大无比。当时秦国流行一种民间习俗,在每年秋收以后,行乐三天,凡有各种技能的人,不论美丑和好坏,只要能博得观众一笑,都可尽情表演。这一年,那无赖嫪毐不知羞耻,竟以自己的阳物来取笑众人。只见他脱下裤子,露出粗大无比的阳物,将其插入车轮轴心,竟能将车轮挑起旋转轮动。嫪毐自以为能,不知羞耻,使得观众掩口大笑不止。 

嫪毐的功夫很快便在风月场中传开了,不久又传入了宫中。赵姬本是个淫荡的女人,一听此事,又奇、又喜、又疑,便想立刻传见嫪毐。但她身为太后,居于深宫之中,如何能够轻易召见陌生男子!此时吕不韦令人以淫亵之罪告发嫪毐,判处其死刑;又以重金贿赂行刑的官员,假称施刑,其实只拔去嫪毐的胡须和眉毛,充作阉人送往宫中执役,侍奉太后。一夜风流之后,赵太后倍感酣畅,重赏了吕不韦。 

赵太后自得到嫪毐以后,将他视为稀罕之物,日夜相伴,形影不离,没过多久便有了身孕。这一回可再也没有人来充当顶缸的角色了。这可如何是好?为了避人耳目,赵太后便装神弄鬼,说是咸阳宫中有邪,不宜居住。得迁往外地,不见生人,方能避祸。年轻的秦王政当然不知其中的真情,便请母后迁居到雍城。 

雍城在咸阳西二百余里,原是秦国的都城。这里的大郑宫虽然不如咸阳宫室壮丽,但难得的是个清静。远离了秦王政,赵太后和嫪毐更加肆无忌惮,出则同车,入则同寝,俨然夫妻。两年之内,竟一连生下两个孽种,藏于宫室之中,另派宫婢饲养。赵太后为了使这个泄欲的工具更能顺从自己,不仅亲自给他丰厚的赏赐,诸事由他做主,还多次在秦王政面前替他邀功请赏。不了解底细的秦王政就遵照母亲的旨意,封嫪毐为长信侯,并把山阳城(今河南修武西北)赏给他居住,后来又把河西太原郡赏给他作封国。 

嫪毐这个淫棍恶汉,骤然发迹,得意忘形,自恃有太后作为靠山,还有两个宝贝儿子作为本钱,竟然为所欲为起来。他所居住的宫室、林苑,所用的车马、衣物,处处比照王室;他畜养的家奴多至数千人。他还忘乎所以,对朝廷的大小事情,居然也要发号施令。他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和金钱贿买朝中权贵,结交党羽。当时担任卫尉(掌管宫廷警卫)的竭、担任内史(掌管首都民政)的肆、担任佐弋(掌管射猎之事)的竭、担任中大夫令(职务略同于卫尉)的齐等朝中重要官员,都成为嫪毐的同伙。一时之间,这个市井无赖居然也成了个人物,其权势竟可与吕不韦相抗衡。尽管如此,他还不知足,又想入非非,想推翻秦王政,让他那尚在牙牙学语的儿子来换班接任。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已年满二十二岁。古人有个礼俗,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加冠之礼,表示已经成年。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从此,平民子弟便可顶门立户,年轻帝王便要亲政掌权。前两年,由于朝廷不断出事,便把这件事拖了下来。这年四月,秦王政决定到建有祖庙的旧都雍城举行他的加冠之礼。为防止意外事故,他派大将王齮率兵三万屯于岐山。 

嫪毐听说秦王即将亲政,受到沉重打击,觉得等到秦王羽翼丰满再夺权就迟了。他利令智昏,便蠢蠢欲动。 

乙酉这一天,秦王政举行完冠礼,正式佩带宝剑,以示威仪,又在祈年宫中大摆宴席,宴请文武百官。嫪毐酒后与人赌博,有个名叫颜泄的人赢了他以后,便不想再赌。嫪毐以势压人,非要再赌几局不可,两人便厮打起来。嫪毐恼羞成怒,大骂道:"大胆狂徒,竟敢和我动武。我乃当今王上的假父,你真的有眼无珠,不识好歹吗!"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颜泄慌忙逃走,正好碰上了出宫的秦王,就势伏地请死。秦王觉得事情可疑:两人争吵,何必请死?于是,命人将颜泄带回宫去细问。颜泄毫不隐瞒地讲出嫪毐私通太后的种种情状,并说他们不久要图谋篡国。 

耳目众多的嫪毐当即得知情报,知道事已败露,决定先发制人,免除后患。他盗用秦王和太后的印信发书召兵,半日之内,居然也凑齐了几千人马。又扬言有人要谋害秦王,率众将祈年宫紧紧包围,奋力攻打。 

秦王政从颜泄口中得知 嫪毐的全部底细后,决心铲除这伙祸国乱民的丑类。他当即派人急赴岐山令王齮率兵前来剿贼。当嫪毐带人进攻祈年宫时,秦王政一面组织卫队拼力奋战,一面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击嫪毐。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之际,秦王政不顾安危,登上祈年宫的城楼,当众揭穿了嫪毐一伙谋反叛乱的罪行,并发布动员令:"生擒嫪毐者,赏钱百万;杀死嫪毐者,赏钱五十万;所有参战人员,全部赐爵一级!"此令一发,嫪毐手下的军卒有的散去,有的反戈,乌合之众顷刻间便溃不成军。嫪毐见大势已去,便率残兵败将慌忙逃窜。这时,王齮率领的三万大军恰好赶到,将嫪毐一伙全部生擒活捉。 

叛乱平息后,秦王政命令在雍城全城进行大搜捕,剿尽余党。在大郑宫的密室里找到了嫪毐与赵太后私生的两个儿子,秦王政命令武士把它们装在口袋里,活活摔死了。 

嫪毐是叛乱的总首领,秦王政下令将其车裂于咸阳闹市,并夷灭三族(三族:说法不一,一般指父组、母族、妻族)。所捕获的死党二十余人,一律斩首,首级悬于街头木柱之上;朝廷官员凡与嫪毐有牵连的,一律削去爵位,流放到蜀地。 

赵太后是叛乱的主谋,虽然是自己的生母,秦王政也不想宽恕她,下令缴去印玺,削减俸禄,幽禁在雍城棫阳宫。 

在处理叛乱过程中,秦王政发现这场祸及后宫、危及朝廷的谋反事件,竟是"仲父"吕不韦亲手炮制的。他决定杀掉这个妨害他亲政的对手。后来,由于众官求情,秦王政也念及其过去的功劳,只罢去他的丞相职位,叫他回到河南洛阳封地。 

吕不韦大难不死,暗自庆幸,回到洛阳,却不能韬光养晦,依旧终日门庭若市,接纳四方宾客。哪知过了一年多,咸阳使者送来秦王所赐书信一封,上面写道:"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竟得到十万户的封赏?你同秦王有何亲族关系,竟被尊为仲父?书至之日,你与家属迁往蜀地,终身不许还朝!" 

吕不韦看出来,秦王政要对他下毒手了,冷冷笑道:"我立两代秦王,功岂可为不大?为汝生身之父,至亲无过于此!儿啊,这些难道抹杀得了吗?"转念一想,又凄然笑道:"我若贩珠卖玉,积三十年,亦可称富列国。却异想天开,为国立君;胆大妄为,代君产子。此等勾当,实属罪不容诛。我若不死,此儿有何面目君临天下!"说罢,长叹数声,仰药自尽而死。 

吕不韦靠政治投机起家,已经封侯拜相,位极人臣,却欲壑难填,野心更大,到头来只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赘语 

平心而论,吕不韦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当政后除了继续贯彻秦国一贯奉行的法家的主张外,还认真研究法家以外的各学派的学说、主张。《吕氏春秋》包含了儒、法、道、墨等各派观点,历来被称为"杂家"的代表作。吕不韦的统治方法不限于法家的那一套,而是兼采儒家和道家的策略,同时也懂得用怀柔的办法进行统治,他实行的是"恩威并施"的统治术。由于吕不韦兼采众家主张,所以在他当政的几年里,秦国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国内的政治也比较清明,思想领域内达到了秦国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 

秦王政对于主张绝对君主集权的法家学说十分崇拜,而对吕不韦的"杂家"十分厌恶,这就构成了他们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尽管历史上把吕不韦和秦王政的斗争描写成"宫闱秽事",但它实际上是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而其他理由都是借口。这场斗争的双方在统一全国、加强地主阶级政权以及统治人民方面,并没有根本的分歧,但在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方面,则有所不同。因为秦王政取得了对吕不韦的胜利,就加强了秦国政治中的暴力成分。这个暴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统一战争迅速胜利,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个暴力使得统一后的秦朝变成了一个大监狱,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虽然战乱频仍,但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百家争鸣"的宽松的学识气氛。这种思想上的宽松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对政治、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难以估量的。可惜,在几千年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只是偶尔翻起的一朵浪花。它既是空前的,到目前为止也是绝后的。 

不难设想,吕不韦的"杂家"主张(主要是指他当政时期思想上的那种宽松政策)如果能继续贯彻下去,后来的局面肯定会好得多。当然,历史是没有假设的。 (作者:张惠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