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败也是人生。 辉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中医理论化的思考

(2014-02-02 07:21:02) 下一个

    关于中医,争论很激烈。肯定的,对中医评价很高。否定的,把中医说得一钱不值,甚至要取消中医。
    我是肯定中医价值的。但这里不是来辩论中医的价值,而是讨论如何建立中医理论。
    有些人否定中医,的确是因为中医理论不严密。如果中医有严密理论,反对者也无话可说了。不然,很难使反对者信服。也许,有些反对者认为,中医不可能建立什么理论。既然我不辩论,所以也不需要回答这种问题。你可以不读我的文章,但不能禁止我的思考或者研究吧?
    有些人说,中医不是科学,是巫术。如果能够建立理论,就是科学了。
    问题在于什么是理论?从而决定中医理论化应该走什么途径。这是中医理论化的首要问题。
    一些人往往从西医出发,要求或者希望,中医也建立像西医这样的理论体系,化验,解剖,病理,等等。比方,去发现经络的存在。
    我以为,这是错误的思维,错误的道路。
    中医与西医有着完全不同的方法论。中医的长处不在这里,或者说,这些正是中医的弱处。建立中医理论,不等于一定要满足西医的标准。建立中医理论要走自己的道路。

[中医的问题在哪里?]
    1) 中医的确缺乏理论体系,缺乏严密逻辑。
       中医以五行比五脏,是一种比附,意思含混。如以“火”对应“心”。火本来是物质燃烧的现象。这里显然不是真的心在燃烧,或心中有物质在燃烧。    
    2) 难传承。凭经验,凭灵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3) 难考核。中医像艺术。艺术没有是非问题,只有好坏问题。好坏也没有绝对标准。但医学必须有是非,治疗效果必须有预期。多次出现如张悟本这样的人物,难以判定真伪,也是因为中医理论表述的模糊性。 

[建立中医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可能性]
    必要性:如上所述。
    可能性:既然它有用,也传承千年,说明有内在规律。

[中医的特点]
    1) 西医只有在症状明显时,在仪器,化验发现异常时,才能行动。中医往往能在症状不明显时,在仪器,化验没有发现异常时,采取措施。体现保健与治病统一原则。 
    2) 西医依赖化学药物。中医调动人体自身力量与疾病作斗争。
    3) 西医用微观的办法来了解人体,中医用宏观方法来了解人体。
    4) 许多时候,西医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从人体整体出发,从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把握疾病规律。 
    5) 许多时候,西医的办法就是物理办法,机械办法。哪个器官有问题,就手术切除。而人体是个生物系统,而且是有思想,情绪,心理的最高级生物系统。许多西医必须手术的疾病,中医不用手术可以治疗。 
    6) 对待疾病,西医只是是简单的针锋相对。中医用辨证方法,灵活多样。比方,加强正气,抵御外邪;通过健脾而补肺;通过通气血而除病痛;对病菌,未必消灭,可以共存;等等。这是从哲学思想上比西医高明的地方。也许有人说,医学是用来治病的,讲哲学有什么用?当然有用。对临床医生,不能用哲学来治病,但对医学研究者,哲学思想的突破非常重要。如果爱因斯坦迷信牛顿学说,总是在牛顿学说中打转,他就不可能创立相对论。如果你永远迷信现有的西医理论,断定中医不可能有优于西医的地方,就不会去探讨中医理论,也不会有中医的理论突破。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标准] 
    比较中医与西医不能用有倾向性标准,而必须用中性标准。不仅看理论,也要看实际。不仅看你是否能讲出病理学依据,提供定量化数据,还要看治疗效果。如果一个西医告诉病人,你的肺癌变部份已经占30%,所以必须切除。而一个中医,不知道癌细胞扩散程度,但能够不用手术使癌变部分消失。谁更高明?如果有人把你的病治好了,但因为没有讲清楚怎么治好你病的道理,你就不承认你的病已经被治好,要求恢复你原来的症状。是否你脑子也有病? 
    如果一种病症,医生能够回答,80%是原因A,10%是原因B,10%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就是很好的结果了。从这点讲,对许多疾病,西医中医恐怕差不多。据说,美国西医的误诊率有30%。西医的误诊和中医的模糊,后果是一样的。
   对中医,要有历史观和发展观。
   对历史,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医对中华民族的繁荣生息起了巨大作用。
   对未来,人们越来越感到,西医的机械化观点有许多弊病。中医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精神和肉体的和谐,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医理论建设能够成功,也许对人类的医学发展有突破性贡献。

[关于自然哲学的一些思考] 
    1) 黑匣子理论。
    中医认为某种草药可以治某种疾病。这种草药包含许多化学成分,中医并没有搞清,究竟是那种成分在起作用,如何起作用,但不妨碍这种草药可以治这种病的结论。这个结论是稳定的,可以传授的,可以继承的。比方,据说有人看到老虎受伤后,在一种草地上打滚,血就止住了。于是发明了云南白药,从此作为止血的药。他并不知道这种草的成分和止血原理。但这个结论是稳定的。不一定要有微观的回答。西医也不是都能够讲出道理的。比方,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人愤怒时,呼出的气体包含毒性。你相信这个结论,但你能讲出微观的原因吗?愤怒如何转化为毒气?
    这种思想方法论,在系统科学上也是有理论依据的。就是所谓“黑匣子”原理。把人体系统看作一个黑匣子。我们不了解,不研究,不关心这个黑匣子内部微观运动规律。我们关心的是,当我们给黑匣子一个输入,它会给出什么样的输出。所谓治病,就是在人体这个系统发生某种偏差时,医生给这个系统某种输入(药物,针灸等),然后看人体这个系统的输出(变化),是否使人体趋向正常。中医理论就是这样总结出来的。 
    2) 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
    科学,可以用分析,计算,演绎方法,也可以用综合,统计,归纳方法。
    比如癌症研究,可以用微观分析方法,也可以用统计分析方法。利用统计方法,可以了解,什么环境,什么年龄,什么性别,等等,发生癌症的概率。
   气象预报也是利用宏观统计方法。预报结果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性。你不承认它的科学性吗?
   3) 实践和实验
   中医没有试验,但有实践。
   西医有实验,用来代替实践。这相当于是一种有控制的,小规模的,低成本的,低风险的实践。有时用动物代替人。中医是建立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的,应该比西医的实验更可信。虽然我们不希望以真人的健康为代价做实验,但既然当初已经有了这样宝贵的经验积累,相当于“实验记录”,为什么我们要丢掉呢,而一定要做实验才相信,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何况,实验毕竟不等于实践,动物也不可能完全模拟人。比方,人感到头晕,心慌,等等,动物无法告诉你。许多新药推出以前,不是还要寻找志愿者试验吗?    
   4) 人和仪器
  中医没有仪器,但有观察,望闻问切。许多时候,中医观察到的症状,仪器发现不了。也有反过来的例子。仪器可以定量化。但仪器覆盖范围有限。人和仪器,各有所长。中医的“望.问.闻.切.”,目前只有“切”可能利用仪器。中医有24种脉像。可以做出脉像仪,代替人工诊脉。其它虽然不能利用仪器,但可以设计表格,记录病人各种症状。虽然不是定量化,但可以做到形式化。 
   
[中医理论的系统化和形式化] 
    中医的问题在于,实践经验没有系统化,规范化,定量化。没有专门的理论研究者。有些经验是做了总结,但还是局限于具体疾病,不是一般化原理。
    科学史上,元素周期表,植物分类学,也是通过观察宏观现象得到的,但它们是经过系统化整理总结的结果。    
    目前的中医教科书,试图对中医原理进行总结。但我认为不理想,没有根本改变原来中医著作不系统,不严密的状况。它们大多是从中医经典文献出发,修修补补,没有突破原来框框。我的看法,要从对中医基本概念严格定义出发,逐步建立中医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等。然后,从症状,到治法。从单一病症,到复合病症。 
    这是否有可能?我认为可能。这是工程,不是科研。所以,是可以推进的。科研就难说了。比方,人类化了多少时间,多少代价,还是没有解决癌症问题。 
    有人认为,中医精妙无比,只能靠师徒传授,只能靠内省体验。我认为,既然有规律,就应该可以总结出来。电脑战胜象棋冠军,说明人的复杂思维规律是可以总结出来的。  
    具体步骤这里就先不谈了,不是几句话能说完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