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66的博客

杰夫的摄影作品和心得
正文

踏雪行-Canadian Rockies2013 (下)

(2013-12-24 17:15:09) 下一个

 

 

(接上期: 踏雪行-Canadian Rockies2013 ()

Darwin的tour最后一天早晨,乌云翻滚,起了大风,急剧降温。在最后一个拍摄点本来想拍些长曝,但是云的灰度差别不大,长曝效果不好,正觉得沮丧时,突然湖斜对面的山头的云被风吹开了一个裂口,光!

  6个人散开在1公里左右湖岸线上,每一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手忙脚乱的寻找可以把光拍进去的拍摄点,光的强度变化非常剧烈,预示着这个裂口也可能很快就关上了,我估计这光也就是持续10分钟左右,先用手上的16-35镜头拍一张,
P1



Camera: Canon EOS 5D Mark III Exposure Time: 0.05s (1/20) Aperture: f/11 ISO: 100 Focal Length: 35mm

35mm焦距是为了把水面上的水雾的质地拍清楚,光线跟着雾气的形状每秒都在变,非常奇妙.然后换了17mm移轴镜头退后一些包扩多一些的前景,用同样的焦距平面,横向移轴,拍了两张,无损拼接成宽幅,正好把整个裂口全部拍进去。

P2

 

Camera: Canon EOS 5D Mark III Exposure Time: 0.0769s (1/13) Aperture: f/11 ISO: 100 Focal Length: 17mm

拍完后一看表,15分钟,抓起相机又向800米外岛的另一面的树林狂奔,希望可以拍到第三个构图,才跑到一半,光没了,可惜!

告别了DARWINALAN,我和MICHAEL又驱车直奔班芙,去和阿刘碰头,这是我的落基山拍摄的第二段。

  我和阿刘是在另一个院子的摄版认识的,一直互相欣赏,交流,这个一起的拍摄,计划了整整一年,巧的是,一年后成行了,现在我们却各自在互相为死对头的两个最大的海外华人网站的摄影版做班长。

  见到阿刘的第一印象,是浓浓的书卷气,一个非常温和谦虚的年轻人。长期的网上的交流让我们一见如故。送别了Michael,又来了另外一个小朋友SHAWN.

那天晚上,我们从餐厅喝完了红酒又到酒店房间喝完了shawn带来的啤酒,促膝长谈到临晨两点,这也成了我们的模式,banff的三晚,每晚一瓶红酒我们滔滔不绝的谈摄影,谈生活,谈家庭。6点起身拍日出,回来早餐,午睡,下午踩点拍日落,回酒店,再长谈至深夜。这样的互相交流启发是一个互动的思维方式,觉得收获特别丰富。

第二天早上平平无奇的无云无风的日出,就有了平平无奇的这张倒影,P3

P3

Camera: Canon EOS 5D Mark III Exposure Time: 0.0333s (1/30) Aperture: f/11 ISO: 100 Focal Length: 17mm

太阳刚出头,湖面上一处,有温泉流入的地方8-9度的温泉水在零下十几度的地方形成了蒸汽,在逆光中流光溢金,光影煞是好看,可惜湖面还冻的不够硬,我观察到的好构图的地方,还走不过去,很是可惜,阿刘说湖面冻实了可出大片,我深以为然。

P4,

Camera: Canon EOS 5D Mark III Exposure Time: 0.0031s (1/320) Aperture: f/10 ISO: 100 Focal Length: 200mm

第二天,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起身后看看天际,云涌缓慢,居然隐隐有醉意,带红边了!

阿刘驾车疾驰15分钟从banff spring开到castle mountain,跳下车,半个天已经红了,长期的外拍让我们知道这样的颜色不会持续很长。两人顾不上说话,各自寻找拍摄点。

我一直相信风光创作的主观性----在同一个地点,风格和侧重点不同的摄影师拍出来的片子会很不同,即使构图近似,后期的做法的不同也会带给片子不同的情绪,一切取决于摄影师的VISION.

进入这个地点后,他抬头看云,找着光拍,我低头看地,找地上的构图里我需要的引导线,最后我们的拍摄地点大约相隔30米远,拍摄时间差了4-5分钟。然后我们拍的第一张就是这样的:

P5(FIRE AND ICE)

Camera: Canon EOS 5D Mark III Exposure Time: 0.125s (1/8) Aperture: f/11 ISO: 160 Focal Length: 17mm

竖幅三张接片,天空两张合成。这个曝光是学习云漫大师拍气泡湖的拍法。

我很喜欢好友螃蟹水饺的片子,大部分都是竖幅,而且纵深感极强,我很少拍竖幅的片子,所以这次来banff就给了自己一个任务,用云漫兄介绍的移轴镜头接片法,拍一批竖幅的片子。拍竖幅的片子前景和引导线极为重要,对于我来说,找到这个S形状的冰层的边缘。是最重要的,是带入视线的引导。

P6.阿刘的片子鸣谢!(Photography by Victor Liu

两张片子的风格完全不同,抛开构图阿刘是地平线上1/3的横幅,18mm焦距,我是竖幅,拼成14mm视角,在后期里,色调他强调的是环境光的暖,我强调的是冰层的冷,他的天空处理是控制光和色的过渡。我是用灰度蒙版来DODGE AND BURN 控制云的肌理,他的后期做法偏于客观自然,有部分地方的暗部(树林里)他不勉强去加亮,而是遵循光的逻辑让它留黑。我用指引线(前景S曲线)和红云走向的暗合来主观的带入观众的视线。我一个高手朋友看了两张片子后说,阿刘的片子是冬天和煦的暖风,我的片子像冰冻二锅头,一个小朋友问他:‘那么哪种风格更好呢?’我朋友想想说:“阿刘烧了很棒的淮扬菜,杰夫煮了很好的川菜,一甜一辣,哪种菜更好吃呢?,这是你的选择,问问你自己:你爱吃什么菜?------连他们两个人也可能变,杰夫可能明年也烧淮扬菜。。。”他说的很好。

我拍的第二张就是想做成淮阳菜

P7。在阿刘拍摄位置前面15-16米左右,约10分钟后。

 

 

更多的竖幅

P8

Camera: Canon EOS 5D Mark III Exposure Time: 2.5s (25/10) Aperture: f/20 ISO: 50 Focal Length: 17mm
P9



Camera: Canon EOS 5D Mark III Exposure Time: 0.2s (1/5) Aperture: f/16 ISO: 50 Focal Length: 17mm

P10

Camera: Canon EOS 5D Mark III Exposure Time: 0.1666s (1/6) Aperture: f/11 ISO: 100 Focal Length: 17mm

我觉得和阿刘一起拍摄的三天,互相之间的艺术层面的探讨和技术层面的分享是一个大的创作过程,讨论中时不时就有一些问题豁然开朗,有一些猜测得到证实。觉得一种思维上的提升,有一种交锋的感觉。他对摄影的热爱与对完美的执着,和为人的温和认真,非常让人敬佩。

最后,再次感谢阿刘陪驾,陪拍,陪聊的三陪精神,我度过了难忘的三天。

今天是平安夜,祝大家节日愉快,新年多拍好片!

谢谢观赏!

杰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羊脂玉净瓶 回复 悄悄话 太美了!佩服得一塌糊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