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著名教育学者钱志龙的《中西方教育比较》

(2016-09-05 11:11:17) 下一个

钱志龙的《中西方教育比较》

ZT-著名教育学者钱志龙的《中西方教育比较》讲座编辑整理。

本质

中国:父母的期待                          西方:孩子的梦想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特征

中国:补短式教育                          西方:扬长式教育

孩子在一件事上的成功所产生的自信及其带来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动力

中国:改变命运                             西方:兴趣爱好

由兴趣引发的学习动力一定比功利的目标引发的动力更持久而有力。

终极目标

中国:成功                                    西方:成长

过程导向的努力比结果导向的努力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结果

中国:谋生                                    西方:生活

你为孩子设定的目标做出相应的准备,都要承担最终种瓜得瓜的后果。

关注点

中国:今天,现在                          西方:明天,未来

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15年后的成功,而不是现在某一科目的成绩。

教程使用

中国:为纲领                                 西方:为资源

一个好老师一定不会被教科书捆住手脚,教材是给代课老师准备的。

教学内容

中国:知识                                    西方:能力

教育的精髓应该是忘记了课堂上教的所有内容之后沉淀下来的东西。

训练的能力

中国:记忆                                    西方:信息处理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会如何获得、过滤、分析、使用信息才是关键。

老师的角色

中国:传道授业                             西方:组织者促进者

老师如果不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功能,也会像公交售票员一样被淘汰。

根本手段

中国:满满一桶水                          西方:点燃一把火

找到每个孩子胸中那个小火星,给Ta氧气和空间,Ta就会熊熊燃起。

对待老师

中国:服从,听从,跟从                 西方:质疑,挑战,合作

面对不可知未来带来的挑战,比学会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

作业

中国:重复做题                             西方:团队项目

没有人能比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更努力。作业不在量,在于做什么。

测评目的

中国:总结性:淘汰,升学,惩罚    西方:形成性:反馈,修正,补充

厨师在做菜的过程中能尝出问题并及时修正就不至于招到食客抱怨。

测评结果

中国:排名,公告                          西方:个人的,隐私的

比起长期蒙辱的“差生”,那些承受着莫大压力的“尖子生”更让人担心。

答案

中国:唯一,二元,标准                 西方:多元,开放,包容

找到答案的根本意义是为了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发更多的思考。

给孩子什么

中国:一个结论                             西方:一个启发

大人们习惯性的把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徒劳的希望传授给孩子们。

学校评估

中国:升学率                                 西方:课程,师资,课外活动

学生用血泪换来升学率为学校赢得声名从而吸引更多忍心的家长。

音乐课

中国:表演,展示                          西方:欣赏,熏陶

比汇报演出更重要的是孩子受用终身的跨国界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情操。

体育课

中国:体能达标                             西方:运动习惯

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和特长决定了你能否在北美高中和大学幸存下来。

志愿者

中国:政治任务                             西方:真心行动

只有发自肺腑,用心用智的援助行动才会让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温度。

语言艺术课

中国:语文                                    西方:文学

如果通过做题就能培养文学修养,那也难怪好作家纷纷退出作协。

数学课

中国:算数                                    西方:数学的艺术

我们真的可以因为孩子一年级就能做三位数的加法永远得意下去吗。

德育课

中国:思想品德                             西方:情感教育

与其过早空谈爱国主义,不如让孩子先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怎样管理它。

如何获得

中国:接受,索取,哭闹                 西方:关系,援助,馈赠

通过付出获得的成长的价值远远高于通过索取得到的成绩上的进步。

好学生

中国:班干部                                 西方:小帮手

我们需要更多有责任感,乐于助人的人,不是马屁精,告密者,小官僚。

课外活动

中国:唯功力为目标                       西方:寓探索于娱乐

拿到钢琴十级证书的那天,TA可能开始憎恶音乐,这和高考是一个道理。

中国:特权(人给的)                    西方:人权(天付的)

永远不要把学习放在玩的对立面,其实误用时间比虚度光阴更可怕。

假期

中国:补课,补课,补课                 西方:打工,旅行,体验

高考后的那个假期,Ta终于有时间读书、旅行、弹吉他、思考、做白日梦。

健康

中国:偏食,营养过剩                    西方:心理体格,垃圾食品

温饱之后,是时候关心一下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挑战和必要的帮助了。

青春期的爱情

中国:早恋之魔                             西方:引导,接受

如果你不能靠主观意志阻止它的到来,倒不如按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

在校安全

中国:免责                                   西方:冒险

如果真的不想让孩子蹭破一点皮,就让校长把体育课和春游取消吧。

校服

中国:追求整齐划一                       西方:消除贫富差距

如果你用车的牌子来定义你人生的价值,你的孩子一定也会这么做。

竞赛

中国:个人输赢                             西方:团队胜利

如果一部电视剧成了中国生存手册,学校将培养出丛林中的动物之王。

家长会

中国:挑毛病,羞辱                       西方:肯定,鼓励

向家长演示学生一年的收获常常让家长目瞪口呆,热泪盈眶。

家校关系

中国:消费者                                 西方:同盟军

教育一个孩子需要双方合作,家长不缺投诉的对象,缺的是合作的力量。

他把家长分类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阶:舍得花时间陪孩子

第三阶:思考什么是大爱

第四阶:学习提升完善自己

第五阶: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Ta自己

如果你是家长,你处在第几阶段呢?

结论:在教育孩子方面,中西方教育存在很大差异。而我们做父母的最重要的则是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Ta自己,不断完善孩子的各项能力,不能只做舍得为孩子花钱的父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