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了一身还满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文

The Diversity Delusion 多样化之谬读后感

(2019-10-28 10:34:56) 下一个

The Diversity Delusion

多样化之谬读后感

 

         Heather Mac Donald是位世俗的保守主义者,她在多样化之谬这本书里,一边倒地强烈谴责了大学以及职场里日益蔓延的政治正确倾向。

         评论Heather Mac Donald 的多样化之谬这本新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坚持政治正确也好,批评政治正确也好,都是老生常谈,可以说两派在目前势均力敌,谁也明显压倒不了谁。作为来自东方国度的华裔移民个人,大家普遍深受理论上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或者民主自由思想影响,实际上部分实行社会达尔文主义,部分无为而治,面对此问题往往颇有坐山观虎斗之滑稽感。但对众多到了蓝州的个人来说,难免因为孩子升学,个人就业,牵涉到个人利益。作者也好,读者也好,因为个人利益选择立场,其言论也就往往让人觉得失去公允,显得乏善可陈。

          然而,对我而言,Heather Mac Donald的立场虽然偏颇,其书却颇有闪光之处。她的书优点很明显,就是指出了政治正确以现在的势头,一直走下去不回头的话,正在造成的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Heather用数起典型例子,讲述非裔学生过火地攻击和冲击其实只是正常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大学教授的事件。学校的多样化行政机构程序上和观点上一边倒地支持和放任学生,没有起到澄清事实的作用,甚至压制支持教授一方的言论,导致教授们被迫转岗,辞职或者事实上退隐。她认为在美国经济吃紧的同时,各大学的多样化行政机构却日益壮大,象一个肿瘤一样,自我膨胀,占据大学学术派应有的地位和侵犯了学术派应有的自由。

         她认为,多样化要求的所谓公正往往是只看结果不看逻辑过程,比如以黑人或者女性在顶尖大学或顶尖工种的数量之缺乏,认为足够证明录取中存在不公。实际上录取中确实存在不公,而这个不公恰恰是有利于少数派的不公。在本书中,少数派重点指非裔和女性。

         作者的观点里值得商榷的部分也不少。例如,她认为,少数派因为能力有限,缺乏足够的少数派候选人,是导致录取结果看似不公的直接原因。她还认为,多样化的结果使得众多少数派到了自己实际不能胜任的大学或职位,这样对少数派本身是有害的,因为他们可能实际上没有能力达到现代高竞争高要求。另外他们与正常录取的学生学术水平差距大,适应困难,与其它学生,教授格格不入,对其心理和长远发展有不利影响。作者还用数据指出,SAT高分在不同族裔的不同同样触目惊心。SAT数学的高分,男性比女性多一倍。仔细分析这些值得商榷的部分,不难看出,其固有立场产生了认知偏差,阻碍了其完全公正地看一个问题。事实上,一百年前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认为女性能和男性具有大致相当的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当时的人们也绝不会承认他们存在对女性的系统性的歧视和不公。

         然而,产生认知偏差的,往往不止极端保守派或极端自由派一方。黑人或者女性在顶尖大学或顶尖工种的数量之缺乏,是过去长期不公的结果,并不必然是现在不公的表现。现在是否有不公,保守派和自由派观点大相径庭,其原因是多样的。首先,虽然遵守同一部宪法,美国的阿拉巴马某个小城和加州湾区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第三世界和第一世界的区别。虽然同在一个城市,纽约的上层和下层孩子的区别,不亚于狄更斯的双城记。

          在现代社会,没有亲身经历或设身处地思考过社会环境的巨大差异和变化,阶层不同,移民处境,边缘人,不会站在不同立场考虑问题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还是野蛮人,即使受过再高的教育,莎士比亚倒背如流,也是如此,无论是保守派还是自由派。为此,我们这些从中国村庄和城镇的煤油灯光下走出来,受过排挤和不公,又有机会用双手,双脚和头脑去改变命运,用心去体会的人,其实非常幸运。

         克服认知偏差去看Heather的书,她的书有道理的地方在于:批评政治正确压制了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并有导致学术标准降低的倾向,以及使美国竞争力降低的结果。言论自由是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的原因。政治正确压制言论自由的现象很多,却没有引起足够警觉,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少数极有远见的人士以外,压制言论自由的长远危害,公众并不了解。Heather痛心疾首地指出政治正确一根筋走下去其长远的实际不利影响,实际上是为言论自由作背书。

          任何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必然是对或错,需要通过讨论,辩论。就拿Heather的主张来看,她认为多样化鼓励了少数派的受害者思维,阻碍了少数派去考虑通过必须的努力和行为矫正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导致了任何试图批评和实际帮助他们改善行为的举动被压制,实际是使少数派永远做婴儿不能长大,不能自我负责。她的观点既有道理又有不足。一方面,少数派个人和所有人一样,作为个人,都应该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超越环境的束缚,成为一个负责向上的人。另一方面,社会对于个人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单纯强调个人的义务是不够的。二者缺一不可。

          Heather的另一个主张,她认为号称多样化的政治课,导致正常学术教学科研受到阻碍,教学课程难度注水,大学的文科类许多高难度的经典课程,也因为这种多样化的浪潮而慢慢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傻白甜的课程。她的观点让我想起和女儿讨论高中的Health课程的经过。女儿声称,Health这门必修课程是整个高中最浪费时间,最无聊的课程,因为内容早已从各种渠道学过许多次。我当时反驳说,学校也对所有孩子负有责任,让他们不至于在重大问题上偏差,所以必要的重复照顾大多数人利益是难免的。尽管我如此反驳,对于孩子不得不每天浪费时间的沮丧感我深深感到同情。

         也正因此,Heather提到大学取消掉莎士比亚等等经典课程的痛心疾首,我感同身受。以培养精英,思辨能力为任的大学和各位教授,不得不去照顾入学后少数派学生的文科基本语法和拼写不能过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这些从前不曾遇到的初级问题,其不习惯也是可想而知。少数派学生许多在大学入学时录取为理工科,入学后因为理工科要求的水平高,不得不转学对学习能力要求比较低,评分比较主观的文科。这对于那些被他们顶走的,比他们更有能力的学生而言,也是不公,是对人才和资源的巨大浪费。所有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此外,Heather强烈批评和反感大学强制实行多样化,导致受害者思维泛滥。她认为部分大学强制,要求学生要么自己自认为是受压制的少数派受害者,要么是迫害少数派的加害者,或者至少是压制少数派的帮凶。Heather认为,受害者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在于大学多年来严重夸大女生被强奸的数据: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Heather认为,其背后实际是女性解放主义宣扬女性与男子一样有权享受性自由,从而带来的美酒派对文化。年轻女性受到影响加以实践后,因为男女生理和心理的差异,虽然当时感觉不一定多么糟糕,事后却可能会有所不安和后悔。Heather认为,受害者思维则利用了这种很可能是事后才有的不安和后悔,或者至少是当时并未明白表现出来的不安和后悔,让男子承担绝对责任,是一种男女的不平等。此外,她认为这种思维把现代女性捆绑和退化到维多利亚时代禁欲,动不动就昏倒,无力反抗和说不的状态,把现代女性当作部分无行为能力人。

          Heather的受害者思维观点相当有趣。她让我想起我在一个写作小组里读到的一位女士为专业以身体谋生的女子专门写的理财之道文章,包括不要接受纸币,不要接受电子货币等。我读了大为震惊,其原因在于她眼里的妓女和我眼里的完全是泾渭分明两个世界。她的建议不接受纸币,表明她没有想到还有相当多的因为经济所迫,身份所迫被迫以此谋生的受害者。我为电子货币而惊讶,是因为我没有想到现代社会众多此类女子只是单纯选择以此为职业,并无多少被迫成分。

          Heather的观点,其实揭示和代表了许多保守主义者接触的阶层的基本视角。那里,人受到了基本尊重,有足够资源让人选择种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有义务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女性,也就有义务承担保护自己的责任,需要积极说不。那里,人即使犯了错误,也有足够机会改正。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如果处境差,要么是不努力,要么是能力差。因此,没有必要搞平均主义,这样只会制造混乱,不公,导致机会主义,提高交易成本。保守主义者的这种模式,和市场化原则相辅相成。正因为如此,Heather强烈反对平均主义。多样化,其实就是平均主义。而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思维有不少相通之处。

          然而,在Heather和许多保守主义者的模式里,忽略了因为长期不公,没有受到基本尊重,没有足够资源,满是创伤的另一个阶层的许多人,也忽略了的确很容易被淹没的女性被侵害者的真实的声音。伤痕的愈合是漫长的,没有受过伤的人很难理解。也因为如此,Heather指责多样化是肿瘤,只顾自己的利益,毫无必要,毫无益处,而这种指责在目前阶段走得太远了。

          然而,人的经历和视角往往是有限的,是出于经验的,也是自然产生的。保守主义者这种对于其它个人或群体的创伤的难以理解本身又是一种事实,是可以理解的,并不表明难以理解他人创伤的人就是没心没肺的人。仅仅为此去攻击保守主义者也是不应该的。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言论自由,是第一步。压制言论,只会使得忽略加深,信任消失,矛盾加重。第二步,则是用心去聆听,对和自己立场观点对立的一方,取其精华足矣,即使对方不能做到如人愿的公正。其实,没有人能做到如人意的公正。

 

Sophie Li

6/26/201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