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政府羽翼之外的英国私立教育

(2015-05-12 04:14:47) 下一个
石曙萍

 

  • ETON COLLEGE CHAPEL(照片由作者提供)

    ETON COLLEGE CHAPEL(照片由作者提供)

  • Eton college Library(照片由作者提供)
  • ONE OF THE HOUSE IN ETON COLLEGE(照片由作者提供)
  • SJB SCHOOL当年是由西敏寺教堂的设计者设计的(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者按:本文作者石曙萍,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硕士、中国复旦大学博士,曾在新加坡任教,现旅居英伦。“萍谈教育”系列文章是石曙萍为联合早报网撰写的专稿。她以教育专家和身为人母的双重身份,对中国、新加坡、英国三个国家教育制度和教学环境进行比较和观察。本文是该系列的第二篇。

(联合早报网专稿)每年的全球皮萨PISA考试排名中,遥遥领先的国家都在亚洲。上海,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几乎每年都包揽前五名。欧美国家中,除 了“黑马”芬兰,大都成绩平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保守党主政刚从经济萧条中走出来的英国。撒切尔政府对当时英国教育深感失望,并认为教育水准不高是导致 经济低靡的主因,于是自1987年开始进行了大幅度的教育改革,设立了统一的课程大纲和分阶段的考试制度,以期提高教育水准。自此,教育也成为每届政府争 取选票最重磅的筹码之一。1997年劳动党就凭着“教育,教育,教育!”的口号赢得选举进驻唐宁街。二十多年来,各种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名的制度层出不穷, 每年都有许多变化,教师和学校应接不暇。根据官方报道,从英文,数学和科学的考试成绩来看,英国中小学教育质量每年都在提升。但与此同时,在用心良苦的政 客们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学校的师生们也在分数和成绩罗网中苦苦挣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来自政府部门的措施政策,都只是针对政府体制下的公立学校 (state school)而言。对于私立学校,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政府都无权干预和影响其运作。各私立学校在几百年发展过程中都积累了其独特的办学传统和理念。他 们也都有自己的董事会以及财政来源,独立解决基金来源,并以此而得以保持办学独立。比如牛津大学,甚至曾拒绝政府的财政资助,以确保不受来自政府的任何影 响和牵制。即使近些年牛津接受了政府的一些津贴,但自由办学原则依然保持。

私立学校起源于中世纪的教会学校。16世纪时,大批英国上流社会的绅士被派往海外殖民地效忠大不列颠皇室,他们把孩子送回英国本土接受教育,就有了 当时寄宿制的私立学校,通常只招收男生。渐渐地,教会对学校的控制淡化。如今也有只收女生或男女混校的学校,除了寄宿,很多也招收走读生。学校通常分中小 学两部分,小学称为Preparatory school,通常招收8到13岁的孩子,意思是为日后学生进入公学而作预备。而中学部只为13到19岁间的学生而设,英文叫public school,译为公学。

英国的教育从开始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私立学校教育下的学生,从个性发展到能力培养,从社会资源到工作机会,大都远优胜于免费的政府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从王室到贵族,从殷实的世家到新兴的中产阶级,都纷纷送孩子入读私立学校。根据年级不同,每年1.5万到3万英镑间的昂贵学费,足以让平民家庭望而却步。但私立学校的生活却绝不奢华。大部分私立学校都是教会学校,虽然没有像初设立时那么制度苛刻,却也绝对不会骄纵了学生。看看从伊顿公学出来的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都可奔赴阿富汗前线作战,就可知其大致的风格了。所谓绅士和贵族,并非只与金钱息息相关,更有着个体的自我发现与社会担当。虽然带着阶级划分的鲜明标志,英国私立教育依然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教育体系,不仅孩子,而且我们做父母的,在四年多来,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其中的蜕变与成长。

不 同于美国教育体制和价值体系:不管你是从车库里白手起家的辍学青年,比如苹果的创始人斯蒂芬乔布斯,还是肤色黝黑的边缘种族,比如出生平民的奥巴马总统, 你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梦想;英国的教育从开始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私立学校教育下的学生,从个性发展到能力培养,从社会资源到工作机会,大都远优胜于 免费的政府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从王室到贵族,从殷实的世家到新兴的中产阶级,都纷纷送孩子入读私立学校。根据年级不同,每年1.5万到3万英镑间的昂贵 学费,足以让平民家庭望而却步。但私立学校的生活却绝不奢华。大部分私立学校都是教会学校,虽然没有像初设立时那么制度苛刻,却也绝对不会骄纵了学生。看 看从伊顿公学出来的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都可奔赴阿富汗前线作战,就可知其大致的风格了。所谓绅士和贵族,并非只与金钱息息相关,更有着个体的自我发现与社 会担当。虽然带着阶级划分的鲜明标志,英国私立教育依然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教育体系,不仅孩子,而且我们做父母的,在四年多来,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其中 的蜕变与成长。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zbo/others/story20150502-474877/page/0/1#sthash.sQlNho42.dpuf
不 同于美国教育体制和价值体系:不管你是从车库里白手起家的辍学青年,比如苹果的创始人斯蒂芬乔布斯,还是肤色黝黑的边缘种族,比如出生平民的奥巴马总统, 你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梦想;英国的教育从开始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私立学校教育下的学生,从个性发展到能力培养,从社会资源到工作机会,大都远优胜于 免费的政府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从王室到贵族,从殷实的世家到新兴的中产阶级,都纷纷送孩子入读私立学校。根据年级不同,每年1.5万到3万英镑间的昂贵 学费,足以让平民家庭望而却步。但私立学校的生活却绝不奢华。大部分私立学校都是教会学校,虽然没有像初设立时那么制度苛刻,却也绝对不会骄纵了学生。看 看从伊顿公学出来的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都可奔赴阿富汗前线作战,就可知其大致的风格了。所谓绅士和贵族,并非只与金钱息息相关,更有着个体的自我发现与社 会担当。虽然带着阶级划分的鲜明标志,英国私立教育依然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教育体系,不仅孩子,而且我们做父母的,在四年多来,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其中 的蜕变与成长。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zbo/others/story20150502-474877/page/0/1#sthash.sQlNho42.dpuf
不 同于美国教育体制和价值体系:不管你是从车库里白手起家的辍学青年,比如苹果的创始人斯蒂芬乔布斯,还是肤色黝黑的边缘种族,比如出生平民的奥巴马总统, 你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梦想;英国的教育从开始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私立学校教育下的学生,从个性发展到能力培养,从社会资源到工作机会,大都远优胜于 免费的政府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从王室到贵族,从殷实的世家到新兴的中产阶级,都纷纷送孩子入读私立学校。根据年级不同,每年1.5万到3万英镑间的昂贵 学费,足以让平民家庭望而却步。但私立学校的生活却绝不奢华。大部分私立学校都是教会学校,虽然没有像初设立时那么制度苛刻,却也绝对不会骄纵了学生。看 看从伊顿公学出来的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都可奔赴阿富汗前线作战,就可知其大致的风格了。所谓绅士和贵族,并非只与金钱息息相关,更有着个体的自我发现与社 会担当。虽然带着阶级划分的鲜明标志,英国私立教育依然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教育体系,不仅孩子,而且我们做父母的,在四年多来,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其中 的蜕变与成长。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zbo/others/story20150502-474877/page/0/1#sthash.sQlNho42.dpuf
不 同于美国教育体制和价值体系:不管你是从车库里白手起家的辍学青年,比如苹果的创始人斯蒂芬乔布斯,还是肤色黝黑的边缘种族,比如出生平民的奥巴马总统, 你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梦想;英国的教育从开始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私立学校教育下的学生,从个性发展到能力培养,从社会资源到工作机会,大都远优胜于 免费的政府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从王室到贵族,从殷实的世家到新兴的中产阶级,都纷纷送孩子入读私立学校。根据年级不同,每年1.5万到3万英镑间的昂贵 学费,足以让平民家庭望而却步。但私立学校的生活却绝不奢华。大部分私立学校都是教会学校,虽然没有像初设立时那么制度苛刻,却也绝对不会骄纵了学生。看 看从伊顿公学出来的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都可奔赴阿富汗前线作战,就可知其大致的风格了。所谓绅士和贵族,并非只与金钱息息相关,更有着个体的自我发现与社 会担当。虽然带着阶级划分的鲜明标志,英国私立教育依然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教育体系,不仅孩子,而且我们做父母的,在四年多来,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其中 的蜕变与成长。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zbo/others/story20150502-474877/page/0/1#sthash.sQlNho42.dpuf
不 同于美国教育体制和价值体系:不管你是从车库里白手起家的辍学青年,比如苹果的创始人斯蒂芬乔布斯,还是肤色黝黑的边缘种族,比如出生平民的奥巴马总统, 你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梦想;英国的教育从开始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私立学校教育下的学生,从个性发展到能力培养,从社会资源到工作机会,大都远优胜于 免费的政府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从王室到贵族,从殷实的世家到新兴的中产阶级,都纷纷送孩子入读私立学校。根据年级不同,每年1.5万到3万英镑间的昂贵 学费,足以让平民家庭望而却步。但私立学校的生活却绝不奢华。大部分私立学校都是教会学校,虽然没有像初设立时那么制度苛刻,却也绝对不会骄纵了学生。看 看从伊顿公学出来的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都可奔赴阿富汗前线作战,就可知其大致的风格了。所谓绅士和贵族,并非只与金钱息息相关,更有着个体的自我发现与社 会担当。虽然带着阶级划分的鲜明标志,英国私立教育依然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教育体系,不仅孩子,而且我们做父母的,在四年多来,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其中 的蜕变与成长。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zbo/others/story20150502-474877/page/0/1#sthash.sQlNho42.dpuf

 

五所著名公学各有所长

英国的公学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很多顶尖的公学,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寄宿体制,学生必须住校,周末也安排课程和体育比赛。亚洲人最耳熟能详的大概当 属伊顿公学了。但英国最早设立的是公学并非伊顿,而是温切斯特公学。温切斯特是英国最早的首府。至今你还可在此看到传说中亚瑟王和他的武士用过的圆桌。温 切斯特公学以注重学业而闻名,第一年级四到六个学生同住一个寝室,高年级就是两人或一人一室。寝室楼下就是自修室,每晚睡前是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教师在 旁监督。半数以上学生入读剑桥牛津。伊顿借鉴了其办学模式,1440年由亨利四世出资设立,辗转多年后规模远超出了温切斯特,目前招生人数是温切斯特公学 的四倍,每个学生都单独的卧室。出了大量首相和政客的伊顿公学,虽然其入学智力测试超级难,但伊顿并不局限于招收智商超高的聪明学生,一半的名额是留给智 商普通但有想法有特长的学生,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面试中的表现。拜伦和丘吉尔曾经读书的哈罗公学,学校规模和温切斯特公学相当,每年只招收七十名 学生左右。第一年学生两人一室,之后一人一室。作为最古老的五所公学之一,哈罗没有像伊顿那么张扬,也没有像温切斯特那么突出地强调学术,在传统与国际 化,培养总体素质与注重学业之间找到一种很好平衡的状态,很受亚洲家长的青睐。很多英国人偏爱的查特公学(Charterhouse School)和惠灵顿公学(Wellington School),学校严谨优雅而高贵,学生可在并不张扬的竞争中从容地成长。

至于小学Preparatory school,从1830年代开始,从私立学校中分离出来。小儿就读的一间私立小学坐落在温莎附近,设立于1888年,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所特意为寄宿而建 造的私立基督教会小学,只招收3岁到13岁的男生。校舍由当年极富盛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设计者约翰 弗朗斯思(John Francis Bentley)设计。当时学生只有60人,如今规模扩大到300多。其中大部分是走读生,寄宿的依然只有60个学生,沿用的还是当年建造的宿舍设施。大 部分学生来自本地,很多学生因袭着家族长辈的足迹而进入这个学校。这些年,学校也有意招收少量的国际学生。

英国学者麦克杨(Michael Young)在2013年谈到英国目前以知识为导向的课程所面临的危机时,提出获取知识的可能性The entitlement of Knowledge)和更好的知识Better Knowledge)这两个概念。他认为教育的不公平性体现在学生是否有获得更好的知识的机会上。更好的知识应该是开放的,变化的,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理解来创造添加或者改变的。但显然,这更好的知识在追求效率和分数的政府学校中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产生。政府学校师生比例是150,私立学 校是11012。私立学校从小学7年级(相当于新加坡小五)开始到中学都实行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专门的导师,近距离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选课、 活动等任何关于教育和发展的问题。至于教学资源,政府学校更无法与私立学校相比。比如伊顿公学,图书馆、音乐楼、美术楼、体育馆、剧场、游泳馆等设施均属 一流。校方还公然介绍,只要学生想学什么,学校就可以找来世界顶尖的相关专家来专门一对一教授。政府学校呢,却在为到哪里去找游泳场地发愁,并天天为考试 排名而焦头烂额,因为教育部规定,如果排名不佳,学校就会被勒令关闭。

英国的私立学校,最初都是为贫穷人家子弟而设。学生无需缴纳学费,所有开支由教会或社会捐赠来承担。《简·爱》小说中描写的,就是这样的寄宿学生, 学生出身贫寒,学校由教会主持,校规严苛。现实生活中,作家简·奥斯丁也入读过这样的学校,她对此的记忆并不美好,并一生对学校所在地牛津很是厌恶。但经 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私立学校受教育的对象却戏剧性地发生了转变。值得推崇的是,英国私立教育至今形成了一套非常科学而严谨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哲学,并成功 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精英。有意思的是,这些当初免费的私立学校,如今都收费昂贵。资源与财富,在如今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机会,以及日后更好的事业发展机 会。这并非只是暂时的不公平,而循环地持续着一代又一代。但如果昂贵的学费可以保障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比如独立自由的办学理念,或许也是其价值所在。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zbo/others/story20150509-474878/page/0/1#sthash.XZSRLdoa.dpuf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zbo/others/story20150509-474878/page/0/1#sthash.XZSRLdoa.dpuf

 

没 有专门的研究表明,独立办学的私立学校,相较于政府翼护下的公立学校为何更优质。英国上流社会的精英们,包括如今的首相,伦敦市长及教育大臣,或银行律师 等众多行业的翘楚,绝大多数出自于私立学校。但英国目前关于教育的制度、改革甚至研究,往往只集中关注政府学校。可能因为私立学校的学生只占全英学生总人 数的百分之一,关注都被集中在接受免费教育的大众上;也可能是精英阶层有意低调处理关于阶级和特权的话题吧。
私立学校办学条件远远优于公立学校
英国学者麦克杨(Michael Young)在2013年谈到英国目前以知识为导向的课程所面临的危机时,提出‘获取知识的可能性’(The entitlement of Knowledge)和‘更好的知识’(Better Knowledge)这两个概念。他认为教育的不公平性体现在学生是否有获得“更好的知识”的机会上。“更好的知识”应该是开放的,变化的,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理解来创造添加或者改变的。但显然,这“更好的知识”在追求效率和分数的政府学校中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产生。政府学校师生比例是1:50,私立学 校是1:10或12。私立学校从小学7年级(相当于新加坡小五)开始到中学都实行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专门的导师,近距离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选课、 活动等任何关于教育和发展的问题。至于教学资源,政府学校更无法与私立学校相比。比如伊顿公学,图书馆、音乐楼、美术楼、体育馆、剧场、游泳馆等设施均属 一流。校方还公然介绍,只要学生想学什么,学校就可以找来世界顶尖的相关专家来专门一对一教授。政府学校呢,却在为到哪里去找游泳场地发愁,并天天为考试 排名而焦头烂额,因为教育部规定,如果排名不佳,学校就会被勒令关闭。
英国的私立学校,最初都是为贫穷人家子弟而设。学生无需缴纳学费,所有开支由教会或社会捐赠来承担。《简·爱》小说中描写的,就是这样的寄宿学生, 学生出身贫寒,学校由教会主持,校规严苛。现实生活中,作家简·奥斯丁也入读过这样的学校,她对此的记忆并不美好,并一生对学校所在地牛津很是厌恶。但经 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私立学校受教育的对象却戏剧性地发生了转变。值得推崇的是,英国私立教育至今形成了一套非常科学而严谨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哲学,并成功 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精英。有意思的是,这些当初免费的私立学校,如今都收费昂贵。资源与财富,在如今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机会,以及日后更好的事业发展机 会。这并非只是暂时的不公平,而循环地持续着一代又一代。但如果昂贵的学费可以保障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比如独立自由的办学理念,或许也是其价值所在。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zbo/others/story20150509-474878/page/0/1#sthash.XZSRLdoa.dpuf

没 有专门的研究表明,独立办学的私立学校,相较于政府翼护下的公立学校为何更优质。英国上流社会的精英们,包括如今的首相,伦敦市长及教育大臣,或银行律师 等众多行业的翘楚,绝大多数出自于私立学校。但英国目前关于教育的制度、改革甚至研究,往往只集中关注政府学校。可能因为私立学校的学生只占全英学生总人 数的百分之一,关注都被集中在接受免费教育的大众上;也可能是精英阶层有意低调处理关于阶级和特权的话题吧。

私立学校办学条件远远优于公立学校

英国学者麦克杨(Michael Young)在2013年谈到英国目前以知识为导向的课程所面临的危机时,提出‘获取知识的可能性’(The entitlement of Knowledge)和‘更好的知识’(Better Knowledge)这两个概念。他认为教育的不公平性体现在学生是否有获得“更好的知识”的机会上。“更好的知识”应该是开放的,变化的,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理解来创造添加或者改变的。但显然,这“更好的知识”在追求效率和分数的政府学校中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产生。政府学校师生比例是1:50,私立学 校是1:10或12。私立学校从小学7年级(相当于新加坡小五)开始到中学都实行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专门的导师,近距离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选课、 活动等任何关于教育和发展的问题。至于教学资源,政府学校更无法与私立学校相比。比如伊顿公学,图书馆、音乐楼、美术楼、体育馆、剧场、游泳馆等设施均属 一流。校方还公然介绍,只要学生想学什么,学校就可以找来世界顶尖的相关专家来专门一对一教授。政府学校呢,却在为到哪里去找游泳场地发愁,并天天为考试 排名而焦头烂额,因为教育部规定,如果排名不佳,学校就会被勒令关闭。

英国的私立学校,最初都是为贫穷人家子弟而设。学生无需缴纳学费,所有开支由教会或社会捐赠来承担。《简·爱》小说中描写的,就是这样的寄宿学生, 学生出身贫寒,学校由教会主持,校规严苛。现实生活中,作家简·奥斯丁也入读过这样的学校,她对此的记忆并不美好,并一生对学校所在地牛津很是厌恶。但经 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私立学校受教育的对象却戏剧性地发生了转变。值得推崇的是,英国私立教育至今形成了一套非常科学而严谨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哲学,并成功 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精英。有意思的是,这些当初免费的私立学校,如今都收费昂贵。资源与财富,在如今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机会,以及日后更好的事业发展机 会。这并非只是暂时的不公平,而循环地持续着一代又一代。但如果昂贵的学费可以保障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比如独立自由的办学理念,或许也是其价值所在。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zbo/others/story20150509-474878/page/0/1#sthash.XZSRLdoa.dpuf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