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

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极其可贵!
正文

杨献珍晚年的自责、忏悔与反思之四:杨献珍与王善玲 zt

(2015-10-23 05:32:23) 下一个

1957年开展的"反右"运动中,(此时马列学院已改名为中央高级党校,杨献珍也由马列学院院长改任为中央党校校长兼党委第一书记)杨献珍和副校长、党委第二书记侯维煜都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当时在全国形成轰轰烈烈的"抓右派""打右派"极度浓厚的政治气氛下,中央高级党校在学员支部中已经打了不少右派,为了使这种局面不致失去控制,杨献珍和侯维煜商量决定在学员中找一名虽有错误,但可不划右派的标兵,以便把运动刹住。杨献珍和侯维煜当时找了个标兵学员叫王善玲()

 

王善玲,山西省辽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过山西沁县决死一总队工作队分队长,山西三行政区、太岳区妇救会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太岳一分区妇救会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太岳区二专署文教科长、山西晋中区党委妇委委员长。到中央高级党校学习前为国家劳动部工资局副局长。王善玲是一位经过战争考验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对党有深厚感情,对党内外一切不良倾向勇于揭露、大胆批判的同志。由于她性情直爽,口无遮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也说过一些过激的言词,但杨、侯二人都认为像她这样的学员是可以不划右派的,所以就选她作为标兵。当时中央机关划右派都要拿到中央书记处去评比,不料当杨献珍把王善玲的材料在书记处宣读后,一位部门的领导同志立即说,像王善玲这样的人不划右派,我们部门一个右派都没有。就这样使杨献珍在中央党校少划右派,防止反右扩大化的善良愿望没能如愿,结果不仅王善玲这个标兵被划成了右派,而且在学员中打成右派分子的多达28人。事与愿违,虽善不赏,这使杨献珍的心灵受到了极大撞击。

 

198649王善玲不幸病逝,是年已90高龄的杨献珍不顾人们的劝阻,坚持驱车前往八宝山去为王善玲送行。在告别仪式上,他扶杖走到王善玲遗体前,将他事先写就的挽联:"王善玲同志是党的好女儿,人民的好干部!杨献珍1986416"轻轻地放到王善玲静卧的遗体上,以此表达他在王善玲问题上的忏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