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安忆《长恨歌》之王琦瑶出生时间考

(2015-04-24 09:44:36) 下一个

记得很多年以前,王安忆的长篇《长恨歌》就很有名气了。也是在好几年以前了,买来了这本书(作家出版社, 200011月第5版),看了开头几页,却觉得絮絮叨叨,没有什么立即引人入胜的情节。那时对海派小说的风格也不甚有体会,于是这本书就又在书架上闲置了几年。近来时光消磨得颇为蹉跎,百无聊赖之时,眼睛不觉落到了《长恨歌》上,这一次,不想再错过了。

一读起来,便渐入佳境,基本上是逐词逐句读,一边读一边体会的。读完《长恨歌》,有一种感受;原来我并不完全了解女人;或者说,至少我还不知道有王琦瑶这样的女人,再或者说,我还不知道有的女人也有王琦瑶的这一面。

书中有一句“这情景可真美啊!这繁华是可有四十年不散的余音,四十年的入梦。”(第一部第二章之11,“三小姐”)。王琦瑶“四十年的故事”不时地触动人心,于是不禁想对王琦瑶“考据”一番,搞明白这个女人的一生为什么是这样。

既然“四十年的如梦”,那么就从这四十年之肇始开始考起,也就是从王琦瑶上中学时到竞选为上海“三小姐”,之后被李主任包养,住进爱丽丝公寓这一段,也就是《长恨歌》的第一部。第一部中的各个情节关联缜密,是可以按照时间,逐月逐季合得上的。

“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是一九四八年的春天。这是局势分外紧张的一年,内战烽起,前途未决。但‘爱丽丝’的世界总是温柔富贵乡,绵绵无尽的情势。这也是十九岁的王琦瑶安身立命的春天,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第一部第四章之15,爱丽丝的告别)

1948年春天,王琦瑶19岁。仅仅从生日计算角度考虑,当时王琦瑶可能是刚过19岁生日,也可能是19岁的将满,临近20岁。所以她的19岁,最早开始于1947年春天,最晚开始于1948年春天。王琦瑶故而可能出生于1928年春天到1929年春天之间,这是以下考据的基准。

下面,就看看王琦瑶“四十年故事”之发端:去片厂试镜。

王琦瑶“四十年的故事都是从去片厂这一天开始的”。导演想让王琦瑶试一回镜,放学后,王琦瑶和吴佩珍“两人便踅出了校门,上了电车。这时间的电车,多是些家庭主妇般的女人,手里拎了布袋,身上的旗袍是有皱痕的,腿后的丝袜也没对准缝,偏了那么一点,···”这次试镜,王琦瑶扮旧式婚礼中的新娘。“红盖头揭起时,她(王琦瑶)脸上只是木着,连她天生就有的那妩媚也木住了。导演在镜头里已经觉察到自己的失误,王琦瑶的美不是那种文艺性的美,···”。“试镜头的经历就这样结束了,这是片厂里的小事一桩。王琦瑶从此不再去片厂了,她想把这事淡忘,最好是没发生过。···有时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会有一点不期然的东西唤起去试镜头的那个下午的记忆。王琦瑶这年是十六岁,这事情使她有了沧桑感,她觉得自己已经不止十六岁这个岁数了。” (第一部第二章之7,开麦拉)

既然王琦瑶出生于1928年春到1929年春之间,如果1928年春季出生,则她的十六岁从1944年春持续到1945年春;如果1929年春出生,她的16岁则从1945年春,持续到1946年春。16岁时去片厂试镜的那一天则应该是1944年春到1946年春之间。去试镜的那天下午,上海“家庭妇女般的女人”还是穿着旗袍丝袜,根据上海的气候和当时的穿衣习惯,应该是春夏秋三季了,冬天女人们还不至于穿丝袜吧。所以试镜时可能是1944年的春夏秋,也可能是1945年的春夏秋,还可能是1946年春。要进一步推理王琦瑶的出生季节,还需进一步信息。

试镜未果,导演有些失望,“他的失望还有一点为王琦瑶的意思,他想,她的美是要被埋没了。后来,为了补偿,他请一个摄影的朋友,为王琦瑶拍了一些生活照···”(第一部第二章之7,开麦拉)“导演为拍照片的事打电话给王琦瑶,是在一个月之后了。···过了一天,那程先生(爱好摄影,有摄影棚)自己来电话约好时间和地方···在程先生眼里,王琦瑶几乎无可挑剔,是个标准美人,每个角度都有每个角度的美。···程先生欲罢不能地,拍了又拍,王琦瑶也有如鱼得水之感。” (第一部第二章之8,照片)

“这些生活照果真情形大异,其中一张还用在了《上海生活》的封二,以‘沪上淑媛’为题名。”(第一部第二章之7,开麦拉)。从此王琦瑶的人生,仿佛走上“通向荣誉之路”:有照相馆来请王琦瑶拍照,学校举行恳亲会,要王琦瑶上台给老校友献花,同学上门邀王琦瑶一同去学校,有的课后约王琦瑶一同看电影。在参加了新交的好友蒋丽莉的生日晚会之后,晚会邀请便接踵而来。王琦瑶此时已经从一个学生,转身而变成上海晚会里的名媛,虽然含而不露,却又最最风情而艳。(第一部第二章之9,“沪上淑媛”)

接上文,试镜可能是1944年的春夏秋,也可能是1945年的春夏秋,还可能是1946年春这三个穿丝袜的季节,那么试镜一个月之后的拍照,照片上了杂志,以及之后的各种“通向荣誉之路”活动,就应该是在1944年的夏秋冬,1945年的夏秋冬,或者1946年的春夏。《长恨歌》缜密的情节开始提供越来越明确的时间信息。

“一九四六年的和平气象就像是千年万载的,传播着好消息,坏消息是为好消息作开场白的。这城市是乐观的好城市,什么都往好处看,坏事全能变好事。它还是欢情城市,没有快乐一天没法过的。河南闹水灾,各地赈灾支援,这城市捐献的也是风情和艳,那就是筹募赈款的选举上海小姐”。这个1946年的上海小姐分成两轮,初选,复选(决赛)。“初选真是美女如云,沪上美色聚集一堂”,那个时候,“风里传来的是女用的香水味,···那法国梧桐的树影是女性化的,院子里夹竹桃丁香花,也是女性的象征。梅雨季节潮黏的风,是女人在撒小性子,叽叽哝哝的沪语,也是专供女人说体己话的。(第一部第二章之10,上海小姐)

上海的夹竹桃花开,丁香花开,梅雨季节潮黏的风,可知初选是在1946年的5月或6月份左右。王琦瑶当然在初选过了以后,才开始认真准备起来。决赛的那天“这情景可真美啊!这繁华是可有四十年不散的余音,四十年的入梦”“王琦瑶得的是第三名,俗称“三小姐”。(第一部第二章之11,三小姐)

“第二天早上,他们(王琦瑶,蒋丽莉,程先生)回顾昨天晚上,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和纠正,要使情景重现似的”,“王琦瑶忽有些悲伤,这是大喜过后常有的心情。那大喜总是难免虚张声势,有过头的指望。王琦瑶望着落地窗外冬日的花园,丁香花枝纠成一团,解也解不开的。”(第一部第三章之12,程先生)。

通过以上三段1946年上海小姐竞选的描述,可知王琦瑶在1946年初夏参加了上海小姐的初选,参加完决赛,得到第三名作了三小姐时,已经是1946年初冬了。如果王琦瑶1928年春出生,则作三小姐时已经18岁,而如果1929年春出生,作三小姐时则17岁。

作了上海的“三小姐”之后,王琦瑶也开始和程先生约会了。“这一天,程先生带着羞怯和紧张,向王琦瑶提出,再到他的照相间去照一次相。···再去程先生的照相间,也是个礼拜日。前一天已经收拾过了,擦去了灰尘,梳妆桌上插了一束花,两朵玫瑰合一蓬满天星,另一角则立了一帧王琦瑶的小照。是那头一次来时照的,看上去,像比现在年轻好几岁,没有成熟的样子,其实不过就是前年。再看窗外,依然是前年的景色。”(第一部第三章之12,程先生)

据前文,程先生第一次给王琦瑶拍照,可能是是在1944年的夏秋冬,1945年的夏秋冬,或者1946年的春夏。而1946年冬,王琦瑶和程先生开始约会,约会一段时间再照相,有可能是1947年了。而距离第一次照相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所以第一次照相更准确的时间应该是在1945年夏秋冬。

接下来,王安忆用缜密的情节,按按时间的顺序,继续讲述王琦瑶的故事。这次照相之后,“过了一天,照片就洗印出来了”,又“才过几天,王琦瑶搬出蒋家的机会就来临了,只是到底事与愿违,是个大家都难堪”。 在王琦瑶离开蒋家那天,邀请王琦瑶出场剪彩的请柬送到了。“王琦瑶穿了一件短袖月牙白绸旗袍,一把折扇挡着初秋还有些暑意的阳光,蝉一声迭一声地叫,路上的树荫倒是秋色了。她心里茫茫然的,手里请柬也没兴致去拆”。(第一部第三章之13,李主任)

根据以上两段进一步可知,第二次照相是在1947年的初秋。这也吻合第一次照相是在两年前1945年的夏秋冬。

“剪彩那日,···她(王琦瑶)心里也是敷衍,是对那长久的冷落的一个抗议。自1946年初冬做了上海的“三小姐”,现在已是1947年的初秋,大半年过去了,可谓“长久的冷落”。“她想,他们怎么会记起了三小姐,连她自己都快忘了。而她这不经意的装束却自有成功之处,粉红是对她号的颜色,娇嫩新鲜,发髻是最适合她目前心情的发型,是新鲜里一点沧桑,而毕竟那十八岁的年轻是挡也挡不住的。”(第一部第三章之13,李主任)

这是一段包含王琦瑶年龄和出生季节的关键的信息。关于剪彩时衣着的描写,结合上段收到剪彩请柬的时间,清楚讲明1947年初秋,王琦瑶已经18岁了。开头又讲道王琦瑶出生于1928年春到1929年春之间,1948年春她19岁,现又知1947年秋她18岁,我们基本可以推断她的十九岁,开始于1947年秋和1948年春之间。也就是说她是1928年秋到1929年春生人。她出生年份和季节的可能的时间范围越来越小。

剪彩的当天晚上,就是晚宴,“其中有一位李主任,落座时就在她(王琦瑶)身边。是军人的气派,腰背很挺,不苟言笑”。晚宴之后,李主任用他的车送王琦瑶回家。第二天王琦瑶“还是原先的发型,换一件白色滚白边的旗袍···臂上挽一件米黄色的开司米羊毛衫。”,应李主任之约,在公园饭店吃饭。第三天,李主任带王琦瑶去老凤祥银楼买了一枚戒指。“李主任又一次出现,是一个月之后”,在四川路上的酒楼里,“王琦瑶偎在李主任怀里,心是落了地的,很踏实的感觉”,“以后的几天,李主任几乎天天同她一起,吃饭或者看京剧”。“一周以后,李主任便带王琦瑶去看了房子”,“房子在静安寺,百乐门斜对面一条僻静的马路上的短弄里,有并排几幢公寓式楼房,名叫爱丽丝公寓”。看房的那天,在爱丽丝公寓里,“李主任就在她身后,将她抱住,拥着她往床边走。她略略挣了几下,便倒在了床上。···李主任将他的头发揉乱,脸上的脂粉也乱了,然后开始解她的衣扣。她静静地由着他解,还配合地脱出衣袖。她想,这一刻迟早会来临。她已经十九岁了,这一刻可说是正当其时。” (第一部第三章之13,李主任)

前文已经叙及,在剪彩晚宴认识李主任,正是在1947年的初秋,王琦瑶臂上挽开司米羊毛衫也说明了是秋天。从和李主任认识,到搬进爱丽丝公寓,大约经过了一个半月(这一个半月的构成为:从与李主任认识起,头三天每天见面;之后李主任消失了一个月;再见面之后的一周,去爱丽丝公寓看房。)看房时,应该是1947年的冬天了。在爱丽丝公寓,王琦瑶把处女身给了李主任,《长恨歌》明确讲出,王琦瑶当时19岁了,觉得这一刻“正当其时”。所以在1947年秋和1948年春之间,可以进一步推理王琦瑶的19岁生日,是在1947年末的冬日。

“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是一九四八年的春天。这是局势分外紧张的一年,内战烽起,前途未决。但‘爱丽丝’的世界总是温柔富贵乡,绵绵无尽的情势。这也是十九岁的王琦瑶安身立命的春天,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第一部第四章之15,爱丽丝的告别)

这一句话,又回到了本文的开头,与王琦瑶19岁生日在1947年末的冬天这一推理相吻合。

至此可以明了的是:王琦瑶出生于1928年年末的冬天。

据此可以理出《长恨歌》第一部中的王琦瑶年表:

1928年末,冬,王琦瑶出生于上海某一弄堂;

1945年春夏秋,16岁,去片厂试镜未果;

1945年秋冬,16岁尾17岁始,程先生第一次给王琦瑶照相;

1946年初夏,17岁,参加“上海小姐”初选;

1946年初冬,17岁尾18岁始,参加复选,选为上海的“三小姐”;

1946年初冬,18岁始,开始和程先生约会;

1947年初秋,18岁尾,参加剪彩仪式,认识李主任;开始和李主任约会。

1947年冬,19岁始,王琦瑶自觉“她已经十九岁了,这一刻可说是正当其时。”

1948年春,19岁,王琦瑶搬进了爱丽丝公寓,开始有了自己的家。

1948年春夏秋,19岁,王琦瑶无尽地独守空房;

1948年秋,19岁,上海恶性通货膨胀;淮海战役拉开帷幕;在乱世的上海街头,王琦瑶和李主任失之交臂。

1948年年末,19岁尾20岁始,李主任死于坠机。

19495月,20岁,上海解放,王琦瑶故事不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nowsteppe 回复 悄悄话 謝謝,這篇文章是在很清閒的一段時間寫的。如今看來自己都覺得當時怎麼搞這麼偏。
Norstar 回复 悄悄话 佩服你的耐心,好像红学家研究红楼梦似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