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小电影院

(2017-02-17 17:12:13) 下一个

    我这里说的是上海50年代的事体。

    襄阳南路从建国西路到复兴中路,两边包括至陕西南路和太原路。这一片地方,学校特别多。为了赚些小囡钞票,这里的小商小贩也特别多。固定的流动的都有。在海光小学到福显坊之间,经常会遇见一个流动的小小电影院。至今我还没看见过第二个类似的摊子。故此,特地记录下来,以誌记念。

    这是一个半米见方的三夹板的空箱子,漆成黑色。放在一个四轮小推车上。箱子在后部的两条边棱上,稍向中间各切成一个斜面,上面各开两个长圆形的窗口。窗口正好放进小朋友的一双眼睛。上下各开一个窗口,是为了适应高矮不同的人。这样,两边共有四个窗口,后面有活门挡住。不给钱是不打开这活门的。在箱子的后部正中,有一架不知从哪里淘来的小放映机。放的是8毫米的短片子。好象现在我们用的钢皮卷尺一样,一卷卷的放在放映机下面的小抽屉里。内容无非是卓别林等等称不上内容的内容。一卷短的分把钟,长的也就两三分钟。两三分钱看一卷。看片子的长短而定。放映时,老板将片子连外面的盒子装上,片头很简单的拉出来一绕,就一边右手匀速摇动发电,点亮放映机的小电灯泡,一边卷动片子跳动向下。我们就凑在那一个个窗口上望里看。里面是一张16开的白纸。放映时,上面就有影像在跳动。黑白无声的。声音是老板的嘴。他一边放一边讲解。既讲给看电影的听,也讲给未看电影的旁观小朋友听的。听得心痒了,接下来就是你掏钱上去看了。放完后,在上面快速将片子绕回片盒,放回抽屉就完了。我们一个个抬起脸,眉间和下面的鼻子上,无不两道深深的印痕,那是小窗口上的边框留下的印记。

    老板是一个胖胖的跷脚,还需要一个拐杖才能走路。对这样一个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来讲,放放这样的小电影,既部份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又满足了我们小朋友的好奇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人要自谋生路,各人都动足脑筋,有道是虾有虾路,蟹有蟹路,还真有点百花齐放的劲道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50年代, 阿拉小着点, 唔记得, 不过外国人磨剪刀的那两兄弟, 阿是住了迭块地方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