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

历史 文化 艺术 旅游风光 像风一样随意
正文

孤独求败:胶片时代的柯达,数码时代的Adobe

(2020-04-23 05:37:45) 下一个

我学胶片很早,但接触数码却比别人晚;我学摄影是为了追求艺术,学数码是因为艺术追求我;在人人都可以“咔嚓”一张的数码时代,缪斯(古希腊司艺术的女神)只好倒追我们。
小时候我家住机关宿舍,院里有一高一矮两栋楼。有一天,矮楼里的一个大孩子跑来说,他要在我们高楼的外墙上画一幅很大的领袖像。当时那个年代到处都可以挂标语和领袖像,大家也不好说反对。我却觉得特别兴奋,也特别好奇,就屁颠屁颠的围着他打下手。
这个大孩子还是名高中生,只有中学美术课的绘画基础,他凭什么把一张十几吋大小的印刷品,临摹到好几公尺见方的墙面上去呢?他很聪明,先给印刷品的领袖像打上密密麻麻、横竖线的网格,然后把网格同比例放大到墙面上,再把印刷品上每一个网格中的图像,一格一格的描画到墙面对应的网格中,我记得他画了有十几天,把几百个网格一一描绘,终于完成那幅画像。
他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偶像,他让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一幅“巨作”的绘制过程。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初学数码,他又一次映现脑海,让我茅塞顿开,一下子领悟了数码摄影的奥秘。

原来,摄影是模拟人眼观看景物的过程,眼睛的最外面是一个球面的透明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片,镜片的后面是视网膜,顾名思义,这层膜是网格状的。
摄影的发明,是“上帝之手”让我们发现随着光线的明暗变化,胶片上的溴化银会留下被摄物的影像。但最初只能是简单模仿绘画,因为黑白胶片的技术根本无法模拟视网膜。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数过,人的视网膜上究竟有多少个网格,但数码摄影一开始就可以在传感器上,分割出数以万计的网格,到现在为止,已经可以分割超过一亿的网格,真正实现了视网膜的效果。
每一个网格被称为一个像素,而“像素”这个词仿佛是美术概念,它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油画上的一个小色块。其实数码传感器上的网格并不是块状的,而是一速光线穿过的“通道”。“网格”是从二维平面上看,而“通道”则包含纵向维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数码摄影是三维成像。
当光线穿过视网膜的时候,被分解成无数细小的光通道,神经元把守在每一个通道口,还原光线中的色彩,在数码传感器上,我们根据三原色对每一个通道进行“滤色”(也叫遮色),来还原彩色影像。神经元对视网膜的作用是被动的,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然而数码对“通道”的“遮色”是可以主动的和智能的行为,同时每一次的“遮色”动作都会形成“图层”,这些“图层”不断地递进(或者说叠加),直到完成预设的影像。同时,“三维成像”还可以使静态图片变成活动影像,不再像电影那样,利用每分钟24帧胶片的移动产生视觉错觉。
通道、遮色和图层是数码影像的三个基本要素,然而奇怪的是,你学摄影的时候,却没人会告诉你这些,只有当你深入学习数码后期,才能在Adobe的软件上看到这些名词。
我们还像胶片时代那样,把拍照称为“前期”,把影像完成称为“后期”。做后期 ,就像我当年玩暗房,把胶卷冲成底片,把底片放大成照片。不过一张拍坏的底片是无法变成一张好照片的,一张数码照片,却可以随时让它改头换面。所以,胶片摄影师你不必自己冲晒照片,而数码影像则全过程是一个整体。
而且,今天的数码后期,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你绕不开Adobe公司的photo shop软件!就像当年的柯达巨人,掌控着从胶片到彩色显影晒照的整个过程,那么Adobe公司独步天下的神器是什么呢?是它出神入化的“魔(模)块”Module!当年柯达不用花力气造照相机,却控制着整个摄影产业。今天,照相机的生产厂家开发数码传感器,也一样要去请教Adobe的专家,让他们从众多的色彩模块中,挑选出最佳的预设方案。
这里要说明一下,滤镜filter和模块Module之间的区别,因为是翻译的原因,它们常常被混合成了一个意思。滤镜在胶片时代的意思是:带颜色的玻璃。而数码时代的模块Module实际上是许多遮色图层的集合,有些是用来调色的,有些是用来变形的。所以,当你在Adobe上使用一个滤镜的时候,很可能你是在使用一个模块Module。
不过,我不觉得Adobe公司有意垄断自己的数码技术,还是因为我们的认识方法依旧停留在胶片时代,我们仍然把拍照和后期绝然分开,把摄影技术看成是:拍一张完美的直出照片。实际上今天任何一张叹为观止的数码照片,至少有1/3是在拍照之后加工完成的。
当你对Adobe公司高山仰止、无比敬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仍然有许多私人玩家,把自己制作的模块Module,免费提供给大家使用,开发者中也不乏中国人的名字。
今天,手机拍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者,手机在硬件上以增加镜头的数量,来达到变形要求;在软件上利用电脑算法,进行高速图层混合;逐步扩大拍照在数码全过程中的占有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Adobe的“后期”空间。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如果你把一张图片的构思输入预设,就可以轻松的拍出一张梵高式,或者一张达芬奇式的绝顶照片。

(图文原创,谢谢阅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