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旅途故事021 文化名山

(2019-10-06 06:40:13) 下一个

旅途故事021  文化名山
最早知道庐山是因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后,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勾起了对庐山的迷恋。
及至大学期间看了电影《庐山恋》,除了陶醉于庐山雄奇险秀的风景外,更记住了男女主角郭凯敏和张瑜,暑假就前往庐山旅游了。
第一日入住云中之城牯岭镇后,没有拜访故事多多的美庐别墅,而是直接去了五老峰。
看到三叠泉瀑布,便被其气势磅礴所震撼,心想李白若是见了,又会作何感想呢?
其实,无缘三叠泉瀑布的还有久居庐山的濂溪先生周墩颐和白鹿洞书院洞主朱熹这两位宋明理学宗师。
《爱莲说》作者周墩颐提倡“文以载道”,主张“出淤泥而不染”。朱熹则先后重建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创办武夷精舍,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鹅湖论学”和“朱张会讲”给后世文人提供了样板。
第二天游览锦绣谷。
从牯岭镇的街心公园沿大林路西行,便到如琴湖。见一园门,上有“花径”两字。当初,白居易正是在此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名句。而陶渊明则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
离花径园门不远处的天桥,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脱险。
自天桥循左侧石级前行,谷中千岩竟秀,万壑回萦,花奇石怪,“匡庐奇秀甲天下”之名不虚。
一路欣赏锦绣谷的美景,便来到了仙人洞。
虽因八仙吕洞宾得名,但更多人记住的是伟人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离开仙人洞后,以偏概全去了乌龙潭,黄龙潭和三宝树。那知刚离开黄龙寺,不过下午三四点光景,山谷林中已没了太阳,寒气袭来。
一路走到芦林湖,终于明白了牯岭镇的意思--cooling(凉爽),庐山避暑胜地无假。
晚上吃了“庐山三石”,又看了一遍电影《庐山恋》。从此,记住了庐山,记住了桃花源,记住了花径,锦绣谷和仙人洞。
可以说,庐山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文化名山,并因此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