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依旧

一杯茶,一座城,慢慢说……
正文

最忆荆溪两岸春:半山亭怀古

(2020-12-18 07:18:54) 下一个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曲子道出多少游子情怀、人世沧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亭子作为“中国特色”建筑语言,或建在溪桥路畔、假山一隅,或屹立湖心半山、临渊而峙,有顶无墙,四面开放,“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我在亭子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我,一座亭子既是一个演绎人生的舞台,也是观察世界的一面窗口。

    龙城常州北携长江,南衔太湖,被誉为“三吴重镇、八邑名都”,自古乃人文渊薮,“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书香盈巷才人出,枕河人家数百年,满城书香,名亭星罗,舣舟亭、半山亭、季子亭、落星亭和皇华亭等成为常州的文化象征。

    因为上篇谈半山书局,在众多名亭中,就先说半山亭吧。半山亭是民众为了纪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常州知府王安石(1021—1086)而建的,位于常州惠民桥西北堍码头的石埠上,因为王安石来常任职、离常赴新任,就是从这个码头上下船。亭为砖木结构的凉亭,六角形,建在稍高于地面的石阜上,从地面可沿石阶而上。朝西巷口的亭子圈门上,标有“半山堂”字样。半山之名取自王安石别号半山,并以其籍贯地临川为路名,西连北大街,东接西官保巷,直达县直街,北通临川里。巷中央路面是青皮条石,两边有金山石片碎砌,凸显人们对王安石的尊重。

改革开放后,常州高速发展,1980年代为造新的百货公司大楼,将半山亭拆除。为留住半山亭这个常州人心中难以释怀的“乡愁”,1989年人们将红梅公园5、6层楼高的土丘“青峦倒影”名曰为半山,遍植日人草野真男捐赠的樱花,设百米长廊蜿蜒山间,建六角六楹,形若远飞高举的亭子于半山之巅,名之曰半山亭,只是此亭非彼亭而已。2017年在半山亭老位置上建起高达16楼的新世纪商城,有心的常州人将14-16楼的书店起名为半山书局,又以另一种别样的形式寄托对古代的敬仰情思。

       爱民者民恒爱之。宋嘉祐二年(1057)王安石以太常博士的身份来常任知州,他轻装简从,不坐轿,也不鸣锣,骑一匹驽马,躬身下民,随处查访,革除时弊,常州城自此流传开了“驽马躬亲”的故事。王安石刚正务实,赈济贫困、兴修水利,政绩卓著,在常州虽然只做了一年的知州,但却深受百姓的爱戴。为褒其美德示以后人,民众捐银在其上下码头的石埠上建起“半山亭”,以纪念和宣扬王安石为官清廉的德泽。直至2020年,常州市文化馆还推出原创越剧《半山亭传奇》,颂扬王安石在常州为官期间廉洁自守、勤政爱民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