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通过一系列例子来引导你直接品味你自己的无限(一)》

(2022-02-09 13:15:49) 下一个
请聆听朗读音频:


 
你可以从这里开始,注意你平常的经验感觉好像是一个泡泡,你的视觉,触觉,听觉,思想觉在这里,好像它们在一起充满了一个泡泡空间,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一下发现它们不真的充满空间,因为这个空间延展到一定程度就找不到了,到底这个泡泡漂浮在什么里面?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当你开始注意平常不注意的地方,你注意到有“东西”在那里,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空,但是这不是我们平常注意的“东西”。换一个比喻说法,好像我们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阴暗的仓库里面看到仓库的顶上射出一束光照在地上形成一个光圈,我们的注意力全放在这个光圈上,但是我们忽视了光圈周围巨大的灰暗的似有似无的光影了。平常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明显的平常经验中,却忽视了经验之外的“东西”了。窍门就是训练敏感度注意在平常经验之外还有无法言说的“东西”,因为你自己不但在明显的经验内容中也在无法言说的“东西”中。你自己就在这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注意到的“东西”之中。并不需要离开你平常的经验而去其它地方,你只要注意到那说不出来但又不是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就可以了。感受你所有的平常的经验好像是一个泡泡,请注意这个泡泡的边界,也就是注意视觉的边界,注意触觉的边界,注意听觉的边界,注意思想的边界,注意情绪的边界,注意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感觉到说不出来了,那里是什么?那里不是什么都没有,那里到底在发生什么?
请注意,上述的实验不是思想上的想象,不是培养你的想象力,而是直接地注意经验质地这个泡泡的边界,这不是思想理智的运作。我们总是注意经验中很小的一部分,经验并不局限这我们平常注意到的那一小部分的故事情节中,而是无限开放无限的无法确定怎么回事的,就像我们注意到的经验的泡泡的边界好像越来越说不出那里到底是什么了,那里绝对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空,但那里超越了你可以描述的能力。再举一个例子吧,在一个巨大阴暗的仓库里面的一角放着一台电视机,电视机里面放着一部电影,“啪”的一下子你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电视机里去了。但同时,仓库里面的另一头有一只猫在追捕一群老鼠,你完全没有注意到,因为你的注意力被明显的电视机的亮光吸引过去了。所以,你的现实就变成了这台电视机里面叙述的“现实”了,你忽视了巨大的仓库还有无数的其它事情在同步发生。我们不可以认定当下此刻就是电视机里面的狭小局限的故事而忽视了无限多样的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也在同步发生。你自己不但在电视机里面,你自己也在电视机外面的无限无法描述之中。也就是说你自己不但在你称为的平常经验内容之中,也同时同步的在无限开放的无法描述无法定义的“东西”之中,好像你既在平常的经验泡泡里面,经验泡泡的边界就是无限开放的“无法知道”但又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空。敏感度训练就是训练在体验平常经验的同时注意到当下此刻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明显地平常经验”。我没有建议你上升到高深的境界之中,而是简单的*注意*到当下此刻不是你认为的那样抽象片面简单的“这就是我的一生,这就是我的世界”这回事。但也不排斥这样的看法也是无限的看法中的一种看法。
这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空,有“东西”在这里,这就是关键注意的地方了,有“东西”在这里,你无法描述这“东西”,你看不到这“东西”,但是你所能看到的一切都是这“东西”做出来的印象。你摸不到这“东西”,但是你可以摸到的一切都是这“东西”做出来的印象。你不需要描述这“东西”,只要跟这“东西”在一起就可以了。怎么跟这“东西”在一起呢?因为一切你所能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都是这“东西”做出来的印象,那么,你就明白了你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东西”,只不过你不认为一切所觉知到的都是这“东西”。
这确实是平常的经验,但你没有注意到所谓的平常经验之外就是这“东西”,平常的经验质地就是这“东西”貌似出来的印象。好像一个巨人在月光中投下了投影,你只注意到了投影效应而忽视了巨人本身了。你自己不但在经验质地中,你自己也同时在这“东西”中。这“东西”就是你自己!
这“东西”好像是非线形的,这“东西”是无法看到摸到听到的,但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空。我建议你开放到这无法言说的“东西”上,和这“东西”在一起,其实就等于已经和THAT在一起了,经验体验的每时每刻都是THAT做出来的印象,就是THAT了。你声称你无法品味THAT,怎么可能呢?你无法关闭THAT的,因为你所体验到的一切看,听,摸,想全都是它做出来的样子。和TA在一起,和TA一起玩,注意这所有的一切看似平常的经验体验内容其实就在THAT之中。
为什么你会把注意力放在非常渺小的地方而忽视了你自己的无限呢?这就是成熟程度了,在成熟程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注意力就看似会放在看似明显的地方而忽视自己固有的无限无法言说。这就需要提高敏感度来察觉你自己的无限无法言说了。请注意,成熟度低不是真的问题,而是看似的样子,好像无限自己跟自己娱乐一下那样的看似的游戏。所以,提高敏感度(成熟度)也不真的是一种获得或成就,因为提高敏感度也是看似的娱乐,自己娱乐成了敏感度低了看不明白自己了,自己也娱乐成了慢慢敏感到自己的无限了,这看似的一来一去就像做了一场空性的梦幻一样,在梦中变成了梦中的角色集中到了梦情节中去了而无法明白梦角色和梦情节根本不是全部,看似明显的情况是无限渺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貌似的“现实”。其实你每天醒来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感受到在梦经验中注意力集中到的地方都是空性的了。
今天我们说的就是注意到那无限微妙的这“东西”,或说“那个”,或说“THAT”,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无限微妙的微妙的微妙,。。。,在看似明显的经验体验的同时,非常非常微妙的“东西”就在这里!你察觉到了没有?这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空,也同时无法定义为任何东西。如果有某位老师灌输给你一系列否定句子:这不是人,这不是我,这不是经验,这不是时空,这不是世界,这不是宇宙,这不是人生,当然这些句子都是对的,但如果你仅仅靠朗诵这些句子的话就非常容易落入了看似“究竟”的虚空主义者,你自满的认为获得了究竟的看法了,其实你会误解为:“反正这什么都不是,不就是什么都没有的虚空了吗?那么我洗洗睡了吧,该怎样就怎样了”。NO,不要落入虚空断见之中,你自己太太太无限了,无限地超越“不是XXX,不是YYY“这样的断句所描述的立场概念。请好好品味你自己的无限的微妙的微妙的微妙吧,不要去管那些断句,而是和无法言说的谜在一起,不要建立任何结论或立场,连看似正确的“非二元”理论都去他妈的,你管它是“非二”还是“二”呢?你管它是“真“还是“幻“呢?你管它是“空“还是“色“呢?你直接去品味和注意这无法言说的“那个”就行了。
请注意,虽然前面我说了很多“这东西”这样的说法,但这不是可以定义出来的物体东西,它东西在时间中吗?不在!但是“时间”就是它做出来的影子,就像巨人投射到地上的影子那样。你觉得“时间”是实在的东西,其实不是,“时间”就是THAT做出来的空性的样子(或说印象更好)。你可以注意或品味这被称为“时间”的东西,然后你无法确定有时间这样的东西,那么你就和TA在一起了。这东西在空间中吗?也不在!但是“空间”就是TA做出来的样子(或说印象更好),空间就像巨人投射出来的影子那样,看似在那里,其实完全是空性的样子。如果你把“时间空间“当成了具体实在的东西了,就等于忽视了无限大于多于不同于这些定义概念的THAT了,请你注意THAT吧。
视觉是明显的,咣当一下子,视觉就出来了,太明显了。但是你注意到了“视觉”到底是什么吗?你注意到了这个看似简单的视觉其实一点都不简单,视觉的边界看似在那里却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视觉之中看似有明显的形象轮廓,却同时有说不出来的微妙的骚动震荡,看似明显的物体的边界其实都不真的可以确定在那里的,当你仔细观察这个手机的边界吧,你仔细看它5分钟吧,这看似明显的边界好像开放成无数的点点了,越来越无法确定到底哪一点是“手机”到底哪一点是空气了,会不会这个“手机”形象仅仅是你自己(TA)做出来的样子(或说印象)?不真的是可以确定为独立存在的手机这样具体的物体呢?这样的品味就等于和TA在一起了。
几乎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明显的地方而忽视其它的一切,比如一个怀孕的孕妇注意到街上都是大肚子。而一个学生却看不到大肚子,他看到街上走的都是戴眼镜的学生。难道他们看到的不是同一个现实?是同一个THAT,但是因为注意力不同看似地形成了各自的貌似的“现实”。敏感度越低就越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看似明显的地方当成了我们的现实。比如说我们常常只注意“我的不幸遭遇”而忽视了当下此刻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我的不幸遭遇”。比如我们集中到“我的感受”而忽视了当下此刻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我的感受”,你自己不但在“感受”中,也同时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这样的感受,所以不要把“感受”所描述的当成你唯一的现实了。当你感觉“苦”的时候,当下此刻无限的大于多于不同于“苦”这样的局限定义。也许你可以说“我这个人是痛苦的”,但你没有注意到窗外的正在玩耍的孩子没有痛苦,你没有注意到窗外的太阳和阳光没有痛苦,你自己也是窗外玩耍的孩子,你自己也是太阳和阳光,当你敏感到觉知中的一切都是自己,那么“痛苦”这样的定义还有意义吗?当我们注意到某一个情况,我们能察觉到在这个情况的同时现实无限的*大于*这个情况?这样的*大于*可以让注意到的情况变成了忽略不计了。当我们体验经验的时候,不但注意到了明显的故事逻辑和情绪,也要注意那非常非常微妙的说不出来的“东西”或“骚动”。你不需要让明显的故事逻辑和情绪停止,你只要同时注意那说不出来的“东西”或“微妙”就行了。这就是敏感度训练,而且,当你的注意到了看似明显的体验背后是无限的说不出来的微妙,那么总能量(TA)就会自发自动地接手,好像开启了自动机器一样,各自各有的微妙察觉就会自动的到来,而不是通过“你这个人”的努力得来的。最终,是THAT在品味和发现THAT自己,而不是“你这个人”在做什么事情。
今天说的窍门是,注意到在看似明显的经验内容之外有说不出来的“东西”,注意这“东西”是什么?当你的敏感度深化了以后,你就不需要注意“经验之外”了,因为所谓的“经验之内”就是这说不出来的“东西”。这“东西”不是真的可以定义为实体物质的东西,而是你自己超越一切概念定义的“那个”,你自己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经验中的角色的“你自己”,而是那无限无法定义的“那个”,这才是自己。
【下篇继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