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酒微甘

唯读书与写字不可辜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来聊聊《人生海海》吧

(2022-07-17 06:38:15) 下一个

这两年重读许多经典,读了《红楼梦》、《水浒》、《儒林外史》、《安娜·卡列宁娜》、《傲慢与偏见》、《静静的顿河》、《约翰·克利斯朵夫》、《白鲸》、《悲惨世界》、十多本巴尔扎克。不管中外,每一本都很精彩。

但是,这些书都是旧书,是从前的小说,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老派小说。我想我也该读两本新时代的长篇小说,看看小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会有些什么新变化,新面貌。不是都说文学已死,小说已死吗?找两本来读读,看看是不是真的已死。

于是,我选了《人生海海》和《2666》,一本国内的,一本国外的,都算是新书。先说《人生海海》,2019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排名第一,京东销量过百万,豆瓣5、6万人评分8.1分,应该算有代表性了吧。

结果,我的感觉不太好呢。我第一感觉就是语言差。。。我不是要什么文采,要什么词藻,就是觉得他的语言不好,读起来没有味道,虽然写的是农民,可以粗俗,但他的文字没有味道,还特别喜欢用排比句,一串一串的,还有什么xin,心、兴、幸,还啰嗦。。。怎么办?再说下去全是批评了。我问自己,作者得过茅盾文学奖,出版过那么多作品,我有这个资格吗?我是谁?所以我决定先找亮点,开卷有益啊。

是的,我喜欢这篇小说的开头,描写那两座山,下雪天,上校的脚步,开头还行,越往后越。。。仅此而已。总之,2019年度中国小说排名第一的这本书,让人失望,如果这就代表当代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平,我真会对中国当代小说丧失信心。

作者摊子铺得很大,时间跨度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文革,看得出野心是有的,纯文学、史诗,但是中国作家的通病,一到纯文学,就少不了三大件:农村、性和战争,好像少了这三样就不是中国,不是中国文学,就无法写作了。

这篇小说的格调真不高,虽然作者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最后几章在点题,什么叫人生海海,什么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但实际上,我觉得前面的故事与之并不怎么匹配。

说了半天,这小说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一个心灵手巧的少年木匠被征兵,上了战场,受伤在医院里住院半年,旁观半年,就成了神刀医生(???)国、共两党高级将领都要特地请他来动手术救命,好,这样一位救过首长的金刀上校军医,接下来居然靠卖身来当间谍(???)然后因为“天赋异禀的生殖器”(???)因为活太好被养成日本太太们的私宠(???)太太们太欲罢不能了,在他肚子上刻上“此JJ归日本国所有”(???)……到了文化大革命,全村人都要扒了上校的裤子看他肚子上文的字,然后,上校就疯了……最后的最后,答案揭晓,上校肚子上文的是——川岛芳子(???)

小说最大的悬念居然是主人公的裤裆里到底有什么,唉。。。我还以为是沉郁的家族史诗,没想到读到的却是黄暴八卦文,越写越无聊,最后竟然穿越到了20世纪互联网时代QQ好友互动。

小说有许多情节经不起推敲,故事不能自洽。比如,猫为什么对上校那么重要?我知道是国民党高官太太为感谢救她丈夫的命送的,但是如果因此就被上校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要肯定说不通,但是为什么如此不离不弃呢?没有解释。

再比如,上校都是神医了,肚子上被刻了这种文字,抗日战争结束后大抓汉奸,难道他没有一点敏感性,就从没想着要去掉这个纹身?一直留到文化大革命?

再比如,上校一生身经百战,坐过三次牢,当间谍,应该是饱经风霜,有所历练的,可是就因为大家要扒他的裤子就疯掉了?我敢说,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他前几次坐牢时肯定被人扒裤子看过了,要疯早疯了。

再比如,上校有颗仁慈的心,爱猫如命,还治病救人,救过多少条人命,可是就因为小瞎子偷看了他肚子上的纹身,就割人舌头,断人手筋,让一条生命生不如死一辈子,而且竟然从不觉得不对?

再比如,林医生懵懂中失身,居然是借用的《神雕侠侣》中小龙女的故事,真是太搞了。

有很多书评把这本书夸得上了天,其中之一就是莫言。他写了一篇《读<人生海海>六记》,文章发表在2019年《读书》第8期上。网上找得到。我找来读了,我感觉莫言根本没有读这本书,或者这是别人写的,署了他的名而已。这样的书评真会砸了诺贝尔奖的名头。

另一方面,对于莫言写出这样的文字,我丝毫也不奇怪。(哈,我又质疑他人的人品了。我又批评他人了。)

据说,作者麦家有自己的工作室。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排名和销量都是资本成功运作的结果。

结论:中国当代小说真不能读。还是看死人的书比较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项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啊扑' 的评论 : 是吗?不记得了。这本书我也看过,不过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只记得直子、绿子这两个名字,其他全忘了
啊扑 回复 悄悄话 记得村上《挪威森林》里有一人物也是非死人的书不看,而且要死三十年以上的才行。。。:)想来也有些道理,时间回帮着清理出好书。。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这是一好书,惊世骇俗!
asalways 回复 悄悄话 就是那句活着的人写的太令人失望了!还不如看死人的书好!笑死了。还真是的,没营养的当下还不如看“过时”的经典
项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salways' 的评论 : 是哪一句?我再去看看,笑一笑:)
项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是吧。我是那种很认真的人,不够随和,跟那种能“混”的人没法比啊,我这种是混不到饭吃的。能混的人不论到哪里不论什么年代都能过得好。看来莫言就是,钱钟书也是、也许汪曾祺也算一个。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去读了。他自觉地低到尘埃里去了。不过可以理解,莫言就是冲着能够在部队吃饱混好,才写作。
引我发笑的是姜昆的这句:“姜昆:肩上的担当感顿感沉重”。肩上担不起重量,姜昆的相声不能让我们笑了。好像上次春晚就是,我没有看。
asalways 回复 悄悄话 最后一句笑死了。同意,
项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2666》也读了,也是被夸为神作的。粗略地读的,太长了。不好置评。
项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我不是想贬低莫言,一个作家要是真的好,我一小屁民撼不动了。我个人对他反感,是2016年看了莫言在作协代表大会的发言《习总书记是我们思想的指引者》,像吞了苍蝇一样,忘不了。见链接:http://culture.ifeng.com/a/20161202/50353476_0.shtml 我觉得如果要说违心的话,不如沉默。如果不是违心的话,那就更。。。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我特地找了莫言的评论。老实说,我估计不是莫言的文字,因为我前几年读他《蛙》时还蛮认真的。这种书评很有豆瓣网站上的风格罢了。
国内的长篇已经放弃,之前读书小组讨论格非的长篇,也是那种非要覆盖百年历史的样子。我根本不读。
那种夸大事实,神刀什么,不就是抗日神剧的套路?佩服你的耐心。好像陈道明以前评论恶俗电视剧一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