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曲解笺画

(2024-05-10 09:33:24) 下一个
 

《北平笺谱》成书于1933年,彼时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年了,失去了全国中心地位的废都北平,物价低廉,知识分子生活优渥,各种雅好流行于世。中原大战后,天下一统,中国进入了一个罕见的“黄金十年”建设期,新的生活方式,层出不穷,一切似乎美好了起来。

然而,天下远非太平,在饱受大萧条折磨的西方社会,罗斯福刚刚赢得大选,3月上任后的新政才刚要开始拯救美国于水火;更加困苦的德国人民已经绝望地选出了希特勒,在当年1月底正式就任总理,开启后来的浩劫;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早已深陷内外交困,这年的长城抗战和此后的塘沽协议,都使得华北沦陷成为指日可待之事。

于是在这样承平幻象的末世之中,出于焦虑,以及出于抚平焦虑,两位大学者搜寻整理出版的这套笺谱,从选画、编撰到监制,无不透视着那个环境下的心情。于是,我倒也可以在美中恶意竞争中,特朗普再次上台前夕,赏析考据一点点笺画背后的意思,来安慰安慰自己。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笺画的作者和笺谱的编者,都不可能像我那么庸俗低级,但属于我的个人愿望,似乎也是有权折射其间吧?

这幅萝卜青菜就很有趣,这就是笺画的魅力所在,很小品,见微知著;很灵气,轻巧晶莹;因为是木刻水印,很匠气,工拙皆得。题词也很有责任感,一副地方官员忧国忧民的情思。

作者是王振声(1842~1922),字劭农,一作少农,号黄山遯叟,通州人。“同治十三年进士,由给事中官徽州知府。善书、画,承家学,花鸟得华岩逸韵。”他的好多幅作品,尤其梅竹笺,被收入《北平笺谱》。他曾被西谛贬为“王振声辈,尝为肆人作笺,意在谐俗,乃坠恶道。”。



 

这串葡萄也好得不得了,寥寥几笔就画出了神韵,小品画的随意性和木刻的粗粝感,相得益彰,这是笺画最通神的地方。既有生活本来就应有的放松,又有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的自我满足,还掩饰了我穷的物质本质,但彰显了我自在的精神意义,这恰恰是艺术的崇高意义和价值,要不然人人整一套凡尔赛住着,假模假式地过呗。

画家师曾也妙极,陈师曾,大名陈衡恪,是大学问家陈寅恪的大哥,才华横溢,英年早逝。什么事在他那里,都是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跟天才比起来,其实我更喜欢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的普通人。陈半丁的笺画老老实实,十足的海派气息。没骨牡丹,讲求一个朴素的二分哲学。两层次的红粉吟咏了花朵象征的人生,既有红艳的日子,也有衰败的时后;黑绿的老叶,赭红的新芽,簇拥点缀着主题,告诉你生命会有轮回,别怕;顽强向上的枝干,均衡在左下与右上,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昭然若揭。怎么咂摸,怎么有意思。

 

曲解笺画,比自己画还有意思,不花功夫,感动自己,轻松加愉快。而且,偷偷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赏玩笺画的时候,听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简直美得不要不要的。受平均律启发的小曲,前几节连串的音符,像极了师曾的葡萄串,几笔潦草的和声,是不是半丁的牡丹叶?这个斯大林扣不下扳机枪毙的男人,就是在做评委的时候勾勒出来的旋律,也简直就是那些数笔笺画的作者。这些人对世界的感悟,和对小世界的模拟和再构,就是我们活得愉快的道理。

这也算得上是以小癖好纵情声色了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