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谭点滴

评天下大事小事,抒怀中喜怒哀乐。有聊无聊,即兴随笔。冀望四海知音,或存观省。
正文

一个错读了几十年的汉字

(2021-09-16 11:21:02) 下一个

刚上大学那会儿,北京有两样好吃的东西。一个当然是北京烤鸭啦。另一个则是北京果脯--就是用桃、杏、梨、枣等水果加糖或蜜制成的半干半湿的食品。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琢磨着回家过年必须要带点北京特产。烤鸭太贵,又不方便携带,果脯就成了首选。于是一放假就到百货大楼选购各种果脯,乘着火车高高兴兴带回家。大年三十晚,把果脯及其他糖果点心摆在茶几上,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甚是喜庆。那时兴互相串门拜年,从初一到初五,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敲门声不断。客人进屋后,端上一杯热茶,再递上几枚北京果脯,有时父母还自豪地说:尝尝,这是孩子从北京带来的。客人吃着开心,父母有面子,北京果脯恁添了几分过年气氛。

这样的经典镜头持续了四、五年。后来,随着老百姓生活的逐步提高,加上自己进入了研究生阶段,北京果脯逐渐失宠,不再是回家过年必带的礼品啦。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我自己都不怎么吃北京果脯了。

最近不知发什么神经,把一本袖珍《新华字典》翻了个遍。翻到带“脯”字的那一页,本没打算细看---这么一个简单的字,吃了几十年的北京果脯,不就是念 pú 嘛。仔细一看,噢,原来脯是个多音字。而且,果脯里的脯,不念 pú,而是念 fǔ。

惊愕!鄙人虽然不才,但自诩好学。平时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必须查一下弄懂了心里才踏实—--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可能略微有点强迫症吧。吃了这么多年的果脯、到商店买果脯、平时谈果脯、聊果脯,我向来都是念 guǒ pú,而且也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念 guǒ fǔ。

震惊之余,颇为自得地向领导汇报新发现,并顺便考考她。领导听后笑得前仰后翻,很少见她这么开心过。人家北京人就是厉害,早就知道果脯的正确读音。

无独有偶。几天后邀请朋友来家做客,分享菜园子里的蔬菜。饭后,又请客人品尝从刚才桃树上摘下来的鲜桃。闲聊中,一位朋友提到果脯。呵呵,你猜怎么着,我听到的发音也是 guǒ pú。我趁机把上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大家也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诚然,把果脯读错,即使偶尔成为笑料,也无伤大雅。但往深处想一想,或许从此事中悟出点哲理:但凡人都有盲点,平时一些自以为是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对的,很可能是错误的---这个要时常反思哦。

附:经常读错的125个字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19/c_127598378.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2)
评论
兹德 回复 悄悄话 其实西方的语言学家也分两派。

传统的那一派比较教条,字典怎么说,我们就应该怎么念/使用。这一派是 prescriptive.
另一派则随大流,普罗大众流行的说法/用法,我们都可以接受。这一派是 descriptive.

至于汉字,比如果脯,如果真的是99%读pu2,只有极少数读fu3, 或许可以考虑改字典。
但如果是80%读pu2/20%读fu3呢?60%/40%呢?或者北方人读fu3,南方人读pu2呢?

IMHO,中国方言太多,推广使用普通话的目的就是统一念法。所以没有必要节外生枝,再增加一个念法。
梦笔生花-96 回复 悄悄话 有趣啊,个人认为,语言是需要大家共识的,如果99%以上的人都读果pu(3),那么反而是读果fu(3)的“读音正确“的人无趣了,因为当他们说得无比正确时,没有人理解他们在说什么。语言就像生活,需要将错就错,有时候。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两个最常念错的字,垃圾。
简单得很 回复 悄悄话 还有一个棘手,可不是辣手呀!
简单得很 回复 悄悄话 嘘怎么读?
节度使 回复 悄悄话 汉语太复杂了,优点是具有复杂的美,缺点是不适合做为科技工具,不利于推广。
几千年中国的科技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就是汉语这个工具的设计太复杂。
not4any 回复 悄悄话 还有这个词,海参崴,怎么念?
lao-fei 回复 悄悄话 太长知识了,谢谢。还有“心广体胖”xin guang ti pan。
望海一族 回复 悄悄话 有许多汉字和词语已经是俗语成约了, 没必要太较真, 列入“相公”被俗称“老公”,“果脯”读成“果蒲”,就算你再较真, 也不可能让大众改过来了, 估计将来只好改字典了。
兹德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大家阅读。
我最近学了不少新字,也温习了不少旧字。
有很多字,虽然知道其书面意思,但因为不确信怎么读,日常对话时不敢使用。
当然,还有一些,譬如果脯,自以为知道怎么读,但其实错了。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与大家共勉。:)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我前几天从收音机里面也学到了一个句子的正确的念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两个乐字念法是不同的。中间那个乐念音乐的乐,第3个那个乐念快乐的乐。可是好多人不这么念也没人说啥。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不过下次遇到这个字该怎么念,我还是有点犹豫,毕竟我周围的人都习惯了念Pu3,我非念Fu3,估计会被说矫情。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只能拿一个具体的字的读音,或者一个成语的用法,来讨论。就比如这个脯字,我一直念Pu3,我周围很多人也是这么念,看了楼主的帖子和其他人回帖,又查了康熙字典,才知道这个字古代就念Fu3,到现在字典里标的也是Fu3,也有很多人念Fu3,那没话讲,只能承认自己念错了。
遍野无尘 回复 悄悄话 如果大家可以并且事实上约定成俗,那就不算错。当人们没有普遍接受时,那么读是措的。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只要交流没有问题,语言的效果功能就达到了。过于拘泥“古人”是怎么做的,叫食古不化。如果一定要按照过去古人的做法(读法),为什么现在绝大多数人不再留辫子,裹小脚?不再穿长袍短褂,结发? 包括汉字都在改进简化。

还记得阿Q说“譬如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古代不是有切音法吗。当然语言文字是该坚持传统规范还是与时俱进约定俗成,是个困难的问题,实际上是case by case吧。
卖麻翁 回复 悄悄话 现在的文人为了炫耀,把许多约定俗成的字改了发音,以显示他们的“博学”,例如“癫痫”dian jian,要念dian xian,“妊娠"ren chen要念ren shen. 没有注音字母以前,谁知道古代人是如何发音?新文化运动之前,中文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呵呵!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北京现在的新果脯比以前的好吃太多了,多了水果味,少了甜味,太棒了!与时俱进了:)
世事沧桑 回复 悄悄话 来个绕口令:陈果夫给孙国父吃果脯果腹
雾里南洋 回复 悄悄话 哪个是足,哪个是履?
老歌好听 回复 悄悄话 从小就读府,不知有人读蒲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我算是北京人,也一直错念成pu,不过是3声。
baladirk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啦。99%的人都读错了, 包括我自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