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华人世界

生活,最好不要比较好与不好;因为都是各种各的因,各摘各的果。对于走出来的人来说,这几乎就是一条不归路。
个人资料
正文

我在这里缝合破碎的心,但疤痕永远都在!

(2022-03-13 17:53:05) 下一个

我在这里缝合破碎的心,但疤痕永远都在!

趟过圣劳伦斯河的女人(九)

姓名:艾丽莎   年龄:1981年生  40周岁
来自:黎巴嫩   2016年来到加拿大 全家移民

她身上其实有很多标志性的东西,让我一想到她就能脱口而出:

她是穆斯林,但是不围头巾;
她来自黎巴嫩,职业是大学教师;
她是白色人种,但有明显的黑眼圈;
她精通法语,但是英语一般般;
她有三个孩子,还都是男孩儿;
她为了多赚钱,过好日子,兼职做直销;

在麦吉尔大学的语言班里面,我们是同桌。其实一直是每天都随意坐的,不知道为什么坐到她那桌的时候,大家都不再乱坐了,开始保持固定座位了。老师也不强调任意组合了。所以,就给我跟她经常闲聊的时间和机会。

因为同桌,可以一眼就看到她气色不好,事实上从入班到结业,气色就没好过。身体虚胖,黑眼圈很重,说话中气不足,给人一种强撑的感觉。

我为此问过她,为什么?
她说:我有三个孩子,且都是男孩儿,丈夫不大管家里的事儿,每天我都很疲劳。你懂的。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问,黎巴嫩女人都这么累吗?
她苦笑一声,叹口气,不仅仅是国情,还有宗教,文化等等,而且我们马上就要开始斋月,每天不能进食,只能晚上稍稍吃点儿东西。
我惊讶到马上提醒她,这可不行,你看上去已经很弱,一个月再不吃饭,那还了得?
她摇摇头,“没办法”。

我常常私下暗想,她要是瘦下来绝对是个大美女。或者她待字闺中之时,身材曼妙,形色俱佳。后来看了她社交软件的头像,果然如此。

问起来这里的原因,她说,她丈夫是她的大学老师,结婚后她也在同一所大学教书。因为黎巴嫩的国情,她们很早就意识到没啥希望。更何况家里有三个男孩儿,就算为了孩子着想,也要找个稳定的地方。因为黎巴嫩人的法语优势,他们申请了魁北克移民。可是在这里想干老本行,那可难了,需要重新学习,过好几关。
为了尽快地正常生活,应对这里的高生活成本。都去找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劳动马上变现。

她应聘到了一家当地的保险公司做内部员工的培训工作。因为工作中经常需要英语,而她在黎巴嫩根本没学过英语,所以不得不边工作边学习英语。好在政府给报销大部分学费,否则她可能就不会来读。

黎巴嫩港口大爆炸的时候,我给她发信息问候。她发来一个流泪的表情,打字说:这真是一个大大的悲剧。让人无语凝噎。
我知道她下句就想说,这个国家让人看不到希望了。我带着满身的伤痕离开,虽然看似愈合了,但是伤疤永远都在,不能触碰,会很痛苦。
她还是哭着说: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平稳,非常非常重要。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福气。可是我的国家,何时能这样?

我的父母和姐妹都在那里呢。而我却很长时间无法回去-----

培养三个男孩儿是很费钱的。她们夫妻的工资还是捉襟见肘。她又兼职干起了直销,类似安利的那种,既有保健品还有护肤品。
为了尽我的一份心,我听从她的“劝说”,为我爱人买了一套她们公司的产品。成为了她的一个客户。

视频的时候,她还是那样,黑眼圈,脸色苍白,说话气短,脸上难见笑容,坐在电脑前,时常拄着头,强作欢颜------

我说,你回过黎巴嫩吗?
她摇摇头,原来就很难,爆炸后更难,疫情了更没有可能了。
不回去也好,回去看了会更加难过,心碎。她叹气,我没有接着问了。
还是聊产品吧,我最近又买了一套,黑五嘛。支持她一下,让她开开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