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拥几册书,有点余粮,世间破事,去他个娘......
正文

走马观花斯德哥尔摩 (2009)

(2022-08-29 13:34:31) 下一个

这是2009年记录,现在重新整理一下转到博客,作为游记保存下来。

有机会到哥本哈根参加Seahorse的学习班,决定学习班结束后到斯德哥尔摩呆一个周末。尽管临行前因为季节天气因为工作和待发论文而有些犹豫是否应该直接回奥斯陆, 但是一位好朋友已经不辞劳苦的帮忙张罗着订好了酒店,于是在临行前匆匆忙忙扫一眼火车时刻表,多少有些仓促的起程了。当旅程结束,坐在奥斯陆温暖的房间里码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对此行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流连忘返不虚此行......

2009年11月5日

哥本哈根的两天暴风雨过去,晚上安静很多,好好的睡了一觉,养精蓄锐的准备好了斯德哥尔摩之行......出发之前就想好了要认真记录下所见所闻,随身携带了一个临时淘来的迷你型小电脑,这电脑轻巧倒是轻巧,可是愚钝无比的赶上算盘了,每一个点击都要想两分钟才去执行,估计是智商太差,或者干脆就是懒惰罢工,让我花费了双倍的精力......但是不管怎么说带上这个小东西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记录下了所见所闻......

在学习班期间和同事一起喝酒吃晚饭

学习班的课程三点结束,出租车直接开到到哥本哈根火车站买好当晚十一点从马尔默到斯德哥尔摩的夜行车票,便和同事一起逛城消磨一点时间......五点送同事去机场的地铁之后,自己转回来吃 Berger King (汉堡王) 权当晚饭也顺带休息一会儿,边吃边拿出车票来看忽然觉得哥本哈根到马尔默这一段只有不到半个小时,应该可以有很多车可以坐的,用不着在哥本哈根耗到十点多......跑到车站Information一问果然如此,遂跳上车,七点十分便到了马尔默......

上火车前很期待看看连接哥本哈根和马尔默的厄勒海峡大桥,但实际上坐在车里是什么都看不到的,放上一张照片吧

马尔默火车站

卧铺车厢

在马尔默车站旁一个小酒吧要了杯红酒消磨时间,边想着马尔默到斯德哥尔摩是夜行火车,是不是应该车上睡一觉,第二天有精神游览,于是决定去售票处看看。马尔默车站很小,转了八圈也没有看到卖票的地方,只有几个自动售票机摆在那里,人们在售票机上敲敲打打的买票,也没好意思张嘴问人......十点半溜到站台上晃,发现站台边上有一个小房子亮着灯,一看是SJ的服务台,里面是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大妈,一问可以买卧铺的,大喜,便掏三百大克朗换来一夜睡眠......卧铺房间三个床位,卧铺票是像酒店那样按房间而不是按床位出售的,房间设计不错,舒适实用,有一个小水池可以洗脸洗手,不用时可以盖上盖子当小桌子用,卧铺车厢尽头有淋浴室,愿意的话可以去冲个淋浴再睡觉,很舒服......惊奇的是上车没人检票,自己去找自己的座位或者房间,进到房间里等了半天也不见来查票,出来张望也看不见列车员,傻乎乎的等到十二点还不见来查票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先睡了。早上六点到达斯德哥尔摩拿上包包就下车了,还是没人管没人问......估计不买票上来直接到卧铺来睡也应该没有问题......

2009年11月6日

早上五点二十起床, 列车运行近七个小时于六点到达斯德哥尔摩,出站之后按照预先准备好地图没有困难的找到了酒店,步行大约十五分钟,到酒店才六点半,没法入住,在前台放下行李就出去流浪了......斯德哥尔摩天阴沉沉的,但是还好,没有下雨......

斯德哥尔摩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大都市, 下了火车走在出站的地道里就感觉到了城市的典雅和繁荣,顿时兴奋起来了......记得Kingston的朋友曾经说过有时间去斯德哥尔摩看看,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无须赘叙斯德哥尔摩的历史,地理上斯德哥尔摩位于波罗的海西岸,星罗棋布的24,000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了这个北方的威尼斯,斯德哥尔摩建都于1436年,近600年的时光造就了这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城市......

在酒店附近的咖啡店喝一杯咖啡吃点早点,便迈开脚步丈量起城市来,整个城市的实际距离比想象的也比地图上的短得多......初冬早晨七点钟的斯德哥尔摩路上还没有几个行人,只有闪烁的灯光呈现着城市的宁静和典雅与不凡的气势......天渐渐的亮了,依然是低低的云层,尽管此时已是初冬时分,看不到风光照片上令人如痴如醉的蓝色波光里的仙境景色,但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个城市的风韵......沿着海边行走,波罗地海的海风吹得双手冰凉,有些发抖......边走边想着自己也许是这个城市最早的游人了......

老城街道

老城最窄的巷子Marten trozigs grand

计划好的先到旅游信息中心去,但是旅游中心九点才开门,于是沿着地图的路标走向斯德哥尔摩南区Sodemalm岛的老城Gamla Stan,这里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香古色的建筑和街道,瑞典皇宫也坐落在这里,是斯德哥尔摩旅游的必看的景观......老城均是鹅卵石子铺就的小巷子,巷子两侧是高达几十米笔直的楼房,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景色,巷子两旁多是出售古朴精美纪念品工艺品的小商店......花了一点时间,找到了人们所说的最窄的小巷子Marten trozigs grand,宽不足1米,两人行走需侧身相让....... 在老城晃了两个小时,走遍了老城的每一条小巷......缓缓穿行在这些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小巷子里,想象着曾经在生活在这里的前人们,有一种如烟如幻的感受,这也许是古迹旅游的快乐之处吧......

瑞典王宫

王宫外的大炮和卫兵

瑞典的皇宫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皇宫是瑞典国王办公和举行庆典的场所,据说是十七世纪末开始建造的,花费60多年的时间于1754年才建成完工......游览皇宫是计划之一,但因为时间太早皇宫还没有开放,暂时先错过去,只是在皇宫外面到处拍照,看见一个身穿中世纪服装的卫兵孤独的走着 “正步'',就象在挪威王宫,丹麦皇宫门前看到的一样......

回到旅游信息中心,咨询了旅游的建议,顺便上厕所解决一下,在斯德哥尔摩上厕所是个大问题,厕所比较难找,而且绝大多数都要付钱的,五到十克郎一次......几个美国佬在厕所门口抱怨收费。在欧洲旅游的经验就是见厕所就进,解决一次算一次。

然后到市政厅参观,这也是必游之处......走错了路,碰到一位老人问路,这是我到北欧来碰到的第一个不会说英语的人,老人倒是非常热情,磕磕吧吧的竭力帮助,鸡同鸭讲费了半天劲还是一头雾水,谢过老人,还是自己看着市政厅楼顶的大钟摸到地方了,花70克郎参观......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完工于1923年,是斯德哥尔摩的地标象征。市政厅的尖塔上有三个镀金的皇冠,代表着瑞典丹麦挪威三国人民的无间合作。市政厅因为两个理由出名,第一是因为建筑风格,第二因为这里是每年诺贝尔奖的宴会厅(诺贝尔的发奖仪式是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市政厅和哥本哈根市政厅还有奥斯陆的市政厅在外观上都非常相象,但据说斯德哥尔摩的是最为优雅美丽的(这点倒是没有看出来)......

蓝厅的诺贝尔奖晚宴

市政厅包括蓝厅和金厅,整个建造过程中充满了设计和施工上的波折和变动,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不同的阳光色彩感受,设计师不停的改变主意。市政厅建造的原则是尽可能的显得古旧和历史悠久......蓝厅是诺贝尔奖的晚宴的地方,看起来并不是很大的地方要容纳一千多人,每个人只能有60厘米的活动范围,吃饭是可要十分小心不要碰到别人而出洋相,即使皇室成员的优待也只有70厘米,所以能够有幸被邀请去晚宴也说不上是有幸还是不幸了......

蓝厅

蓝厅实际上是由10万块红砖构成的,烧制过程加长时间,砌成墙之后再用人工一点一点的刻划出很多痕迹以显得古旧,原计划是涂成蓝色的,但是设计师发现在阳光下红砖的颜色和青绿色的地板相映成彰于是就保留了红砖的颜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没有改名而一直保留着蓝厅的名字......蓝厅和金厅之间还有一个曾经是宴会厅的地方,里面有整墙的壁画,是一个王子用了七年时间画出来的,据说是用一种特殊的难度很高的画画技能画成的,窗户两旁是一些浅浅的雕刻,这些雕刻也很特殊,没有用任何工具,是把雕刻材料弄上墙之后用手指抠出来的......

 

金厅

金厅是用金泊贴就的马塞克壁画,节省到了极点,整个金碧辉煌的大厅其实只用了几公斤的黄金,但看起来还是蛮辉煌的,由于赶工期,壁画出现了一些小错误,因此金厅的主壁画就成为了绝版,也成为今天导游们给游客讲解的一个话题......

市政厅结束,又拐回老城去吃饭,几天没吃中餐了,看到一家便进去了,餐馆的名字叫宝岛,女老板典型媚外加见钱眼开,洋人进来眉开眼笑,华人进来就懒得搭理,这顿饭吃得不舒服,不想扫了码字的兴,省略几百字......

诺贝尔博物馆

午饭后已是两点了,接着回到老城里的诺贝尔博物馆参观,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从这里的办公室评选出来的,但是参观完毕之后失望远大于期望,本来想看到的是许多获奖者的东西,比如手稿啦,信件啦等等,结果什么也没有,有点徒有虚名的感觉......

Stortorget 广场

只是博物馆所在地的广场Stortorget倒是很有些历史的, 在逛老城之后的当天晚上重新复习老城的历史,知道了诺贝尔博物馆所在的这个广场在500年前就是斯德哥尔摩中心,博物馆曾经是股票市场,而在1520年,这里发生了一起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当年的11月8-9号,也就是489年前的这几天,丹麦国王将94名瑞典贵族和神职人员一个一个的屠杀在这个广场上,具体为什么原因还暂时没有查找到,但第二天为此再次去那个广场,站在这个广场上,凝思着当年的一幕,就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沉重感,感受和第一天经过时完全不同,这是知道历史再游览古迹的一种特殊的感受......

下午三点多钟,天已渐渐黑了,华灯闪耀,夜晚的斯德哥尔摩又一次充满了活力,浪漫和异国情调,霓虹灯下满街高高瘦瘦的北欧男女谈笑风生,气质优雅,一幅安详恬静和谐温馨的景象,流连在人流里,享受着这初冬斯德哥尔摩夜晚的风韵.......

腿已经很痠了,从早晨六点半开始走了近九个小时了,实在有些走不动了,决定今天到此为止......回到酒店洗个热水澡,躺在床上,一股疲倦感慢慢袭来,不知不觉间睡着了,再醒来时已是下午七点......出去吃晚饭,顺便到车站买好了周日回奥斯陆的车票,幸亏今天买了,很多车已经没有票了........ 准备明天去转两个博物馆 (据说很值得去的),还要转斯德哥尔摩的地铁 (据说很有艺术特色)......

2009年11月7日

昨晚写完记录已是半夜十二点了,倒头睡去,一觉睡到早上八点半, 酒店的早饭估计已经错过了,自己冲一杯咖啡,吃着昨天买的点心当早饭......十点半出门,不想再走昨天走过的路,于是沿着酒店后面那条安静的路走向VASA博物馆,途径一个地方大楼上有KGB (克格勃) 三个字,地图上在此地也标明一个前苏联的国旗符号,但是搞不懂是什么意思......

蒙蒙的细雨无声无息的下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感觉,只是眼镜片渐渐的模糊了......空气里是一股湿润清新的好闻味道,舒服极了......沿着海边的道路去VASA博物馆,景色很有些象上海的外滩,但是应该说比外滩要宽阔一些,宽宽的人行道也是鹅卵石子铺就,比死死板板的水泥路多了许多亲近感,路中间是两排整齐的大树,已经落光了树叶,但是可以想象夏天到来时这里应该是另外一番景色......

VASA

VASA实际上是十七世纪版的泰坦尼克,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于1628年八月首次出航仅仅行驶了1500米一阵风来便沉入了海底......时隔333年之后的1961年才被打捞上来重见天日,从1956年瑞典的一个独立研究员发现VASA号的沉船地点到1961年打捞出水花费了五年时间,而打捞上来之后为避免船身木质的腐败,技术人员对船身不停的喷洒着PEG(聚乙烯乙二醇), 让船体的木质脱水干燥,这个过程又花费了十八年的时间.......

尽管VASA是一个悲剧和丢脸的事情,但瑞典人仍然把它看作是瑞典的骄傲,十七世纪瑞典人的造船技术和船上的木雕功力令人赞叹,而现代瑞典人把打捞上来的14000多件散落破碎的木制品和木雕复原归位则是瑞典完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拼图游戏......

看看VASA博物馆里的饭店菜谱,没有太多吸引力,决定回到国家博物馆附近填肚子,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不想吃饭的时候满眼是饭店,想要吃饭时一个饭店都找不到了,于是决定干脆看了国家博物馆熬过饭点再说......又是不幸,所有的国家博物馆总是太过于正式,太艺术了,或者是自己品位低下,或者是展品过于高贵,反正就是有点阳春白雪,看不懂,没劲......

反正是要参观皇宫的,便绕回老城找饭店,现在满眼都是饭店了,可满眼都是食客,所有的饭店人满为患,想着还要参观皇宫,算来算去哪个饭店都要等一小时以上,再次放弃温饱,饿着肚子赶到皇宫......俗话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到了皇宫被告知离关门只有二十分钟了,想着怎么也不能白来啊,咬牙掏钱进去了,挑最重要的皇帝吃饭睡觉玩麻将的地方看,走马观花也算到此一游了......皇室嘛,总是流光溢彩金碧辉煌,也是一个无需赘叙的地方......

一天计划里要看的差不多了,只剩一个地铁站的艺术就不着急时间了,于是开始认真的考虑解决肚子问题,从老城回来的那条最热闹的大街上,看到了一家蒙古烤肉自助餐,昨晚回来路经时看到排着长队,今天似乎没有那么忙,便抬腿进去,进去才知道其实这也是一家中餐馆只是加了点蒙古烤肉和寿司,顺便说一句,这里的亚洲餐的主流是蒙古烤肉和日本寿司,中餐并不怎么时兴,领班的是一位热情的留学生小伙,在瑞典皇家工学院留学,很热情也很健谈,吃饭其间经常跑过来聊几句,要了一杯葡萄酒,共花170克郎,想多给小伙小费,一问小费是几个跑堂伙计一起分的,干脆就给了200克朗 (比饭钱还多),吃饱了,也休息好了......

赛格尔广场

早就听说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站极具艺术品位,这是必看的一个景点。走到赛格尔广场,这里是地铁的中央车站T-Centralen,也是每天出门必经之地,和往常不同的是,天黑以后这里聚集了不少的 “不良青少年”,有点嬉皮士的那种颓废的打扮,一堆一堆的抽着烟,说笑着,站在那里观察了半天,也看不出有什么暴力的倾向,也许就是一种时髦吧,和在日本东京原宿代代木公园看到的那些前卫青少年很象,只是原宿那些少年以跳各种街舞酷舞为炫耀,而这里这帮则是无所事事不知在炫耀什么......

斯德哥尔摩地铁站

地铁站的一大特色是非常深,下到站台的电梯很长,大概是因为要在海底运行的缘故吧。第二大特色是站台内部的装修是利用挖开的岩洞原本的样子进行适当改造,有如洞穴风情......只是可惜已经很累走不动了,加上没有预先功课准备,诺大复杂的地铁路线实在不知道应该去哪些站为好,只跑了两三个站拍了几张照片就打道回府了,留着下次吧......

2009年11月8日

今天是周日,这一次的行程就算是结束了,早上八点醒来,躺在床上琢磨着是否起床去吃早饭还是再睡一会儿,想想怎么也要去吃上一顿吧......早餐实在是乏味可陈,两片面包,一个鸡蛋,外加一点黄瓜香肠,好好的喝了一杯咖啡才算是没有 “亏”着......

回奥斯陆的火车中午一点开车,算起来还有一些时间,只有一个选择是去看昨晚没有看到的地铁车站,但是有些发懒了,加上酒店的电视上正在全面介绍斯德哥尔摩的方方面面,看着看着就入神了,许多的场景不再陌生,而且还有了更加详尽的介绍,算是一次旅行的总结了......地铁车站就留着下次吧,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留着点念想......其实念想不止是地铁,还有皇后岛等几个地方都没有去呢......

十一点退房,晃到车站,在一家旅游品小店里买了几包瑞典的巧克力准备回去送给实验室的同事......在车站里吃一片PIZZA一杯咖啡之后就是十二点出头了......一点零七分准时开车,头等舱,座位宽松,车厢安静,但因为是INTERCITY的列车,车厢比较老式,估计应该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邻座的瑞典老太太十分友好,碰巧也是半个同行,是在一家生物公司里做临床研究的,但是看来是个行政人员,聊了一路......

列车运行两个半小时到达一个不大不小的车站,Hallsberg,原计划在这里等待四十五分钟转车,但是由于车厢部件损坏的原因晚点了半个小时,瑞典和丹麦的铁路 (应该也包括挪威的,没有坐过) 列车晚点时不仅通告晚点时间同时也通告晚点原因......四点五十分,坐上开往奥斯陆的列车,依然是头等车厢,比从斯德哥尔摩过来那一段的车厢要好一些,最重要的每个座位都有电插头,这样就不担心电脑没电了,上车前在小车站等车时满世界找电源充电也才充进去不到15%.......看到这趟奥斯陆的列车二等车厢居然是满员的,头等车也至少是95%满员,少见的情况。到餐车去拿咖啡 (头等车的乘客有免费咖啡) 排队的时候遇见一个在奥斯陆工作的又是一个同行,他也十分惊奇这样的满员......卧铺车和头等车都坐过了,前者因为太特殊了没有办法比较,后者非常舒适,到二等车厢看看也很好,人们安安静静不紧不慢。在国外旅行的最大好处是放松舒适,这在国内即使是坐飞机也达不到的感觉,总是紧张,总是拥挤,总是急吼吼.......

晚上九点十五分,列车停靠在了奥斯陆车站,旅程结束了.......

总结起来这次旅行非常满意,流连忘返远远不能表达,唯一的不足是时间安排不好,如果是在论文发走之后就十全十美了,毕竟心里有事,玩起来多少还是有些不安宁的......

一年之内,走马观花的游览了北欧三国,600年前的卡尔马联盟的北欧三国瑞典丹麦和挪威 (还包括冰岛芬兰格陵兰等) 具有太多的相象之处,相似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即使成为一个国家也是毫不奇怪的,其实细想起来真是觉得卡马尔联盟的解散很可惜的,要不然保持到现在还是一个国家的话真是很强大了。如果非要认真的比较区别一下三国的首都的话,对传统文化建筑的保持都一样绝对值得称道,在保护好传统的同时,斯德哥尔摩和哥本哈根更现代化一些,奥斯陆则是更自然更原始一些,这大概和三个国家的历史渊源是分不开的,曾经用过的一个很好的比喻就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区别......但是在城市的管理水平方面,奥斯陆是远远的落后于瑞典和丹麦.......同是海滨城市,斯德哥尔摩城市所有海边都精心设计,很艺术化的整修得赏心悦目,风情十足,成为市民休闲时的绝佳去处......再看看斯德哥尔摩的火车站已经是机场水平了,奥斯陆火车站没法相比,即使哥本哈根的火车站也差得很远,这是一个管理水平的问题,当然也许是不同的经济财力,但是就丹麦挪威的富裕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旅行的意义远不仅仅是看看风景,通过旅行了解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应该是对人生的一种丰富......陪同朋友的孩子游览奥斯陆和哥本哈根的时候,在墨西哥听女儿给我们讲解当地历史和人文的时候,很有感触,年轻的一代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加好一些,她们对旅游景点的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准备十分充分,当然这也和我们的语言能力有限,对历史的了解的贫乏有很大关系,但无论如何,出发前的预先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补记: 这是我第一次斯德哥尔摩的记录,这以后或因为工作或因为陪同朋友先后五次重返这个美丽城市,从未觉得枯燥和无趣,斯德哥尔摩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

2009年11月写于奥斯陆。2020年6月修改于特隆赫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