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北京人均收入战首位之忧虑

(2022-12-15 01:08:18) 下一个

北京人均收入战首位之忧虑

                                 2004年12月7日

何必

昨天, 一份“2004年国内薪酬统计报告”出炉,显示出今年职场的两个重大变化。……(略。)

看了这样的报道,不免有几重忧虑。

忧虑之一,发布这次统计报告的智联招聘,由于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弄了个现场招聘秀节目《绝对挑战》而红火起来,让其他一些类似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等商业性人力资源网站感到当初在与央视合作意想谈判过程中犹犹豫豫实在有所不当,毁之不及,让原本难以为继的智联招聘依靠强势媒体的烘托而再度浮出水面。自然,这种凭借宣传而走红的方式本身究竟会产生何种核心竞争力,也还令人思量。

同时,在国内薪酬调查统计方面,中华英才网一直占得先机,虽然有通过网络调查的天然局限性,但毕竟其专业性曾经令业界对其发布结果信以为真。如今,智联招聘对其人才数据库里所谓200万份简历进行统计,这种简历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等都有着一些存疑之处。而且,其内容涉及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和国家机关,但这些单位从业者上网填具个人简历的频率、迫切性以及可信度是不同的。仅仅依靠这样的简历作为基础数据得出结论未免还是难以心悦诚服。如果说是商业性人力资源网站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量的自我炒作(智联招聘善于此道)也就罢了,而通过大众媒体(这则消息在各大门户网站上都被放到了头版)公诸于众,那么就势必令人怀疑其公正性与准确性。

忧虑之二,退一步说,如果这样的统计结果是可靠的。那么还是会有问题。而问题恰恰来源于媒体所津津乐道的所谓变化。说国有企业的薪酬增幅首次超过外企,这能说明什么呢?众所周知,北京的国有企业是一些行业巨头云集之处,而这样的巨头往往都占据着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位置。能源、交通、铁路、民航、文化、艺术、体育、教育、医疗、电信、邮政、人事、劳动、旅游、建筑、土地、水利、电力、煤炭、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军工、新闻、出版等等,由于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各种依附于相关部委局办的企业鳞次栉比,近水楼台地获取着近乎天文数字的垄断利润。而且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着太强烈的把转轨当作终极形态固化下来、以维系各自在该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制度与权力真空造成的浑水摸鱼环境以及从中捞取既得利益的动力与愿望。在高额垄断利润节节攀升居高不下的情势当中,作为企业效益的最终表现之一,薪酬的增长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北京国有企业薪酬增幅超过外企,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与警醒?更何况,今年成为全国性热点的香港教授朗咸平针对国企改制当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也是真真切切的(尽管他给出的解决方案值得商榷),而越来越多的国企被廉价出售事件也实在令人触目惊心;仅在这几天,就出现了中航油公司被新加坡当局进行刑事调查、中国国际航空承认确有50亿人民币秘密帐户等中国国企丑闻,而这些在海外有着不小影响力的巨头、以及类似前两天创维董事局主席在香港被拘留接受廉正公署调查等事件,突出反映出中国企业低透明度低责任感的企业文化。在这种状况里薪酬的增加,意味着什么?

忧虑之三,说北京月薪长一成,可通看周边,没听说什么人喜形于色在自己的钱包见鼓涨。这种加薪之说从何而来的确匪夷所思,而且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超过了GDP增速。可像《中国新闻周刊》之类的的媒体不惜用封面标题“2004降薪寒潮”来描绘今年的薪酬状况,其他各个媒体上,鲜见大规模加薪报道,甚至加薪新闻本身都成了稀缺资源。外企加薪进程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国家机关也几乎没太大动静,而如果这11%全部被国企那19%所充斥,这也太可怕了。如果一直为国企改革睡不着的朱鎔基在任,听到这样的消息,不知道得乐成什么样呢。但如果真是这样,对国民而言福兮祸兮?

忧虑之四,北京人平均收入水平首次超过上海,多么让人喜不自胜。可别忘了,正是上海长期独占鳌头的人均收入水平,才有了如今生活支出火剪般的飙升,才有了平均房价8201元/平米的荒诞不经,才有了东方明珠辉煌里下岗人员的哀叹。一向不为北京人做主的北京行政部门,原本就在北京人收入并不最高时就在类似电话费率等方面取全国高限,如果北京人均收入居全国之首,那北京人不加倍给莫名其妙的项目掏腰包才见鬼呢。不说别的,就光是6个世界文化遗产门票价格听证会上,与会者当然要异口同声加上一句北京人的收入也能够支撑价格上涨,尽管这个城市里还有近千万计的收入人群分母。

忧虑之五,国企中高层薪酬增幅大,企业也如是,而新雇员收入却出现下滑。这是什么?贫富差距在企业里呈现出扩散态势,或者说,贫富差距在企业这种社会组织内部逐渐正规化。中国企业中名义工资差距本来就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遑论实际收入),而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现实与趋势,对于企业正常运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企业形象乃至社会公平与安定、生活质量普遍保障等都不会有什么好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