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快乐

(2022-12-15 01:13:07) 下一个

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快乐

                                     2004年12月9日

何必

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9%或略高一些……(略。)

到了岁末,媒体上各种温故知新继往开来的内容比比皆是,其中很多都是很振奋人心的。

同日《中国经济时报》报道,8日,来自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14年,中国消费市场很可能取代美国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4年,中国的消费总值折合为美元分别占全美及全球消费总值的9%及3%,预计10年后,将分别增长至37%及11%。这家国际性的投资银行预计,2004年中国家庭消费总值将达7040亿美元,到2014年很可能上升至37260亿美元。这意味着到2014年,年收入一万美元以上的中国城市家庭将达到1.51亿户,而截至2003年底,这一数字仅为400万户。

同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分析,2004年即将过去,百姓生活的步伐正在迈向2005年。在即将过去的2004年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展望200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会给百姓带来什么影响呢?该报认为大致有三大关键词:收入、物价、就业。

今年初,最高党政当局将增长目标定在8%上,就是为了抑制过热。到现在看来,依然还是9%,比去年9.3%的增速相差无几。不管怎么说,中国经济还是维持了连续的高增长。按照马凯透露的信息,几乎全线飘红,一派歌舞升平。而瑞士投行的报告,更是让国内媒体乐不可支,说中国将取代美国而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是何等令人望眼欲穿的事情,不想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与奋斗,指日可待了,在我们这辈子还真就能看到中国也迈进了超级大国行列,再度重现昔日成吉思汗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帝国威风。即使热闹中冷静观察明年国民经济中事关国民关键词,也是在收入、物价、就业之类的领域。

增长就是发展,增长就是硬道理。只要经济增长了,所有社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手段异化为目的,阶段达成了永世,劳动工具把劳动者给治了。经济决定论乃至拜物教造就了全民族的一叶障目。

经济增长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全社会总福利的增加,而不是增长率的居高不下。新华社评论员指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只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其最终目的是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翻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执政目标,对于社会福利锲而不舍的追求是选民看中的基本要素,而增长率只不过是服务于该项追求中一个等而下之的附庸。而社会福利的增加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能够使国民得到快乐。

最新调查显示,美国、丹麦和澳大利亚在“全球快乐指针”上名列前茅。调查中,46% 的美国人47%的澳大利亚人及49%的丹麦人表示,他们对整体生活觉得“非常快乐”。反之,俄罗斯人(67%)及乌克兰人(54%)对整体生活品质感觉“最不快乐”。负责这项调查的是罗帕史塔奇(Roper Starch Worldwide)全球调查机构,有21个国家的22,500名18岁以上成年人接受了调查访问。全球前十个“最快乐的国家”排名依次是:丹麦((49%) 、澳大利亚(47%)、美国 (46%)、委内瑞拉(44%)、科威特(41%)、印度(37%)、英国(36%)、马来西亚(34%)、墨西哥 (30%)、阿根廷(29%)。就全球而言,有三件事与人们对整体生活品质感到非常快乐息息相关,即金钱、物质享受以及工作。不过,美国的情况则稍有不同。对美国人来说,决定整体快乐的最重要因素是一个人的自信程度,而且美国人在拥有金钱的数量和对工作满意方面均大幅领先全球。

这项最新调查里没有涉及到中国,而据此前的调查,美国人和印度人的快乐指数最高;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快乐指数最低,全世界最忧郁的民族是俄罗斯人,其次就是我们中国人。该项调查在22个国家总共2万多人中进行,分别从金钱,物质生活,工作,空余时间,宗教,家人朋友关系和性生活等方面评估每个民族的人民快乐指数。“国别自认为快乐的人”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俄罗斯3%、中国9%、英国36%、印度37%、美国46%。有趣的是,相邻的两个大国,一个是曾经引发全球冷战的超级大国,一个是虎视眈眈要赶超发达国家的未来超级大国,可却都在最不快乐上不分伯仲。前苏联解体后,各共和国满目疮痍,盗匪横行,民不聊生,被休克疗法摧毁了的意识形态以及超级大国的自豪感一夜之间荡然无存,自然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和心理反差,曾经不可一世的彼得大帝后裔们如今却沦落到全世界最不快乐之辈,想必是个历史的绝妙讽刺。

而中国呢?十有八九的人不快乐,这高速经济增长又意义何在?如此,就算中国能够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甚至到2014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又怎么样呢?是否在自信、拥有金钱数量以及工作满意方面与美国人比较?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比起毗邻的大国印度的不到500美元简直不在一个数量级,可中国人却远远没有印度人快乐,也不如马来西亚人活得心满意足。

这项调查结果告诉人们,拥有财富并不等于拥有快乐。在亚洲,新加坡与缅甸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可同日而语,但二者在快乐指数上却是相同的。这个指数最新排名前列里,没有新加坡、日本这样物质充裕国家的名字,也是东亚经济模式遭诟病的理由之一,也成为世人发出要财富还是要快乐这种似是而非质疑的源泉。

与我们相邻的小国不丹也有着惊人之举。10月28日《新民晚报》报道,小国不丹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放门户之初,就以“全国快乐指数”衡量国家的发展,重视国民的快乐,真正体现了以民为本。在世界各国都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衡量国家的成就与财富的潮流中,显得卓尔不群,体现了不丹人的大智慧、大抱负。“全国快乐指数”涵盖四大原则: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公平分配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促进文化发展及创立良好的治国之道。政府宁愿少赚游客外汇,也要确保国人快乐。我们能不能比不丹更有出息、走出自己的从而也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路?

不丹国民快乐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简称GNH)算得上人类又一创新,引得联合国派专人对其经验进行专项分析。不丹政府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的”,而且强调“我们必须要知道,推动新世纪前进的这些剧烈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多样化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的萎缩、急速发展的社会与经济自动化)将对未来的幸福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照下来,不丹人有如此自觉,对于人类福祉具备这等透彻的认知,而在中国人动辄就以增长率惹人耳目之际,是否也该有些什么羞惭或自愧弗如?

GNC,Gross National Cool,国民“酷”总值,又称国民生活快乐指数,斯坦福大学日裔教授青木昌彦的新概念。他认为,GNC可以替代GDP,成为衡量一国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兹维•博迪(Zvi Bodie)和罗伯特•C•莫顿(Robert CMerton,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被称为“现代金融界的牛顿”)写的《金融学》(Finance)第一章第一节开宗明义:“金融的一个基本信条是,金融系统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人们的消费偏好……,公司和政府这类经济组织的存在,正是为了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活着以及劳作到底为了什么”,这是当今人们问得越来越多的题目。如果高增长带来的是对不快乐的高速趋近,那么这种增长方式本身就是很成问题的,是必须要得到怀疑、重估、批判乃至抛弃的。在傻乎乎乐不可支手舞足蹈与板着脸不苟言笑一本正经未老先衰之间,恐怕没有人会崇尚或期待后者。可问题就在于我们该怎么办。

在全球性的将经济增长的终极目标定位于每个人的快乐或幸福时,我们在关乎社会与经济运行指标量度方面,是否也该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把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这类抽象阴冷而距离每个人生活虚无飘渺神乎其神的概念化形式化的劳什子,兑换成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满意度、快乐之类的测量?进而将发端于“先生产后生活”的强调生产性侧面的那些标准,置换为与人们衣食住行触手可及寒热相知的规范?

还是快乐些的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